中文学术书评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2:05
本文关键词:中文学术书评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世界模糊性和人的思维模糊性的体现。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也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模糊语言。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拉可夫在1972年发表论文《模糊限制语:模糊概念的标准和逻辑的研究》中提出的,将其定义为“能使东西变得更模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词语。”学术书评作为书评的一个种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对学术书籍的评价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学术书评中显著的语言特色。我们以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规范性的《博览群书》、《中国图书评论》中的30篇语言类的学术书评为语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做的工作有:1.讨论了学术书评和模糊限制语的关系。学术书评在本质上是一篇学术论文,要求精确、客观的论述,有说服力,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正和限定,使表达更加准确。学术书评还强调了作者对书的评价,涉及到了多种人际关系,学术书评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评介者、书籍作者、学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术共同体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以建构学术共识的过程,要处理好这些关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必不可少。模糊限制语体现在语言的诸多层面,有词汇形式、句法形式和话语形式,这些形式具有相似的语用功能,它不仅可以就话语的真值程度或范围对话语的内容作出修正,使表达更加准确恰当,而且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的、主观的估计,或提出客观的根据,对话语作出间接的评估,表达一种巧妙的不确定,起到保护作用,维护双方的面子。我们的研究以学术书评为语料,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从语义、语用扩展至具体的语篇,丰富了书面交际模糊限制语的研究领域。2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理据即评介者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分歧而积极寻求主、客观之间的策略空间,在主客观频谱间策略地转换,将评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中文学术书评的重点在于评价,因此,我们将学术书评中的模糊限制语称为评价型模糊限制语,评价型模糊限制语分为客观精确型的模糊限制语和主观态度型的模糊限制语,客观精确型的模糊限制语包括级差型、介入型和可靠型,主观态度型的模糊限制语包括礼貌型和保护型。3.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学术书评中的使用情况。在我们统计的30篇书评中评介者完全推荐的是16篇,多半是优点,只是在结尾处说几句不足的有10篇,认为书籍没有价值,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4篇。在30篇语言类学术书评中,总共有1696处使用了模糊限制语,其中客观精确型的模糊限制语1460处,占86%,而主观态度型模糊限制语236处,只占14%。根据统计,这五种模糊限制语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级差型的模糊限制语是使用最频繁的手段,占全部模糊限制语的68%,而在学术书评的引介、概述、评价三阶段中,评价阶段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数量最多,占84%,这一统计进一步印证了中文书评强调评价,而评价阶段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模糊限制语具有协调各方关系的功能。4.论述了模糊限制语在中文学术书评中的语用功能,我们运用会话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和关联理论对其进行语用功能的分析。5.探讨了中文学术书评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从文化因素、人际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对其进行了分析。 我们的研究对学术书评这种体裁的写作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使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更加深入。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学术书评 分类 语用 制约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概述9-13
- 1.学术书评界定9-10
- 2.模糊限制语定义、功能简述10-11
- 3.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研究现状11-12
- (1) 关于学术书评的研究11-12
- (2) 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12
- (3) 关于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12
- 4.理论基础及原则方法12
- 5.语料来源12-13
- 二.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3-23
- 1.模糊限制语分类研究回顾13-19
- (1) 札德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3-14
- (2) Lakoff、伍铁平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4-16
- (3) Kasper、E.F.Prince、何自然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6-17
- (4) Hyland、杨慧玲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7-19
- 2.笔者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19-23
- (1) 笔者分类的依据19
- (2) 笔者的分类19-23
- 三.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语用分析23-32
- 1.量化分析23-25
- (1) 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分析23-24
- (2)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书评各部分的分布情况分析24-25
- 2.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分析25-32
- (1)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25-26
- (2)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取消话语某种含义26-27
- (3)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坚持话语的合作性27-28
- (4)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礼貌、得体28-29
- (5)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维护评介者、作者和读者的面子29-30
- (6)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关联性30-32
- 四.影响学术书评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因素32-36
- 1.文化因素32-34
- (1) 学术价值观的承袭与发扬32-34
- (2) 贬己尊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34
- 2.人际间互动因素34-35
- 3.认知心理动机因素35-36
- 五.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40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0-41
- 致谢4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娜;《光明日报》书评版(2005~2009)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文学术书评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43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