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书评中“I”和“we”用法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8:19

  本文关键词:书评中“I”和“we”用法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I” “we” 书评 作者权力


【摘要】:本文以30篇书评为语料,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比书评中"I"和"we"体现的作者权力。研究结果表明,书评中的"I"多用于发表评价性言论,而"we"则多用于对书的客观性介绍,"I"比"we"体现的作者权力更大。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I” “we” 书评 作者权力
【基金】: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丹桂计划”项目“我国英语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长期以来,客观性被认为是学术语篇的重要特征,标志作者介入的第一人称代词不该出现在学术语篇中[1][2]。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这种观点受到多方质疑,人们强调学术语篇不仅需要客观再现作者的学术研究,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其研究的可接受性[3][4],这些手段包括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萍;人称代词“we”在科技论文中的语用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玫;;《科学》杂志摘要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实证研究[J];上海翻译;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梦姿;;论“WE”的英汉语用策略异同及其换用规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李潇;;教师语言中的人称指示语的礼貌功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李云政;论汉英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模糊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程;;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议论文中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王莉青;;学生在议论文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特征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吉晓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志刚,吉晓霞;学术论文中的祈使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慧;喻伟;;提高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编译质量的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张志刚,吉晓霞;祈使句在学术语篇中的运用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2期

10 钟志华;;英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人际功能与文化差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志清;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语科技期刊论文语篇建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高健;英语元话语的人际—修辞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静;关于核武器争端的新闻报道中人称指代的批评语篇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2 古中美;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文学术期刊论文结论部分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美华;说话者话语角色及其转换的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媛媛;英汉人称指示语社会语用功能对比与翻译[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王俊红;话语基调对科普英语词汇语法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冯建文;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李静;对人称代词‘we’语言效力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静明;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规范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滕真如,谭万成;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3 李萍;人称代词“we”在科技论文中的语用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何瑞清;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J];上海科技翻译;2004年01期

5 李海军;吴迪龙;;科技英语文体的嬗变与科技论文的英译[J];上海翻译;2006年03期

6 张曼;;中外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用法的对比研究[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7 王定全;论科技论文英语摘要的表现形式[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温志军;论文提要撰写要领[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9 范瑜,李国国;科技英语文体的演变[J];中国翻译;2004年05期

10 李丁一;Rundle模式地震释放的能量及其标度关系[J];中国地震;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迅雷;;书不必起仲尼之门[J];新闻实践;2010年02期

2 余斌;;一封信,一面——想到舒芜先生[J];读书;2010年03期

3 ;重要更正[J];民国档案;2010年01期

4 程弋洋;;罗伯特·波拉尼奥——从边缘到图腾[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1期

5 ;第四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启事[J];音乐研究;2010年01期

6 李艳;;语言学书评中的礼貌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晓枫;;一篇经典书评的恒久魅力[J];读书;2010年05期

8 ;征稿简约[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9 张曼;;书评中的“I”:角色责任的标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朱虹;;云霞洒满纸 神笔发浩歌——读萨仁图娅的长篇传记《尹湛纳希》[J];满族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峰;;与曹东义教授讨论中医传承[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Novel Criteria on 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Fuzzy Cohen-Grossberg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3 王曙鸿;;“实用”的电路教材——“Electric Circuits”(7th ED)详述[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越;;“书评”中的学术批评——《燕京学报》“书评”栏目的特色[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稿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苏玉娟;;科恩的科学史论著计量研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严春华;;开阔视野下的精深之作——评戴伟华先生《唐代文学综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韩晖;;赋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踪凡新著《汉赋研究史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9 王淑梅;;乐府学研究的深化之作——评王志清《晋宋乐府诗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10 ;编后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蒙;艺术标准的认同难度[N];文艺报;2011年

2 记者 刘红丽;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N];铁岭日报;2011年

3 实习记者 刘玉萍;皮书:推动学术出版的能力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高山杉;读伯希和论著编年目录[N];东方早报;2011年

5 金华;我市召开方志委(办)主任会议[N];三明日报;2011年

6 商报记者 晓志;《金钱统治》有针对性、分类吸引财经媒体[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胡;英国作家收获美国书奖半数奖项[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延滨;含沙量最高的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记者 欣闻;两岸书评人欲建交流平台[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学术批评,净化教育环境[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令君;英语学术书评中的评价: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鱼;博弈者杜尚[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卜繁明;《纽约时报书评》的体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文荣;评价理论视域下英汉翻译书评评价资源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田小瑞;阅读危机与编辑的文化传播使命[D];河南大学;2010年

5 高洁;译著《歌唱津梁》(Hints on Singing)及其书评[D];武汉音乐学院;2010年

6 王雪;英汉语言学类书评评价资源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睿;我们时代的书店文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李萍;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观[D];扬州大学;2009年

9 王辉;译著《民族音乐学研究:31个论题和概念》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赵都陵;李长之书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35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535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