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中俄教育交流八百载——《中俄“苏”教育交流的演变》书评

发布时间:2017-08-05 21:15

  本文关键词:中俄教育交流八百载——《中俄“苏”教育交流的演变》书评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交流 文化交流 中俄 交流史 中外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 近代中国 演变 不同地域


【摘要】:正自人类诞生以来,文化交流就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帮助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得以相互了解、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而教育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类文明的沟通与共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教育交流更成为中华民族向先进国家学习,培养人才、强国富民的途径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教育交流 文化交流 中俄 交流史 中外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 近代中国 演变 不同地域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自人类诞生以来,文化交流就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帮助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得以相互了解、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而教育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类文明的沟通与共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教育交流更成为中华民族向先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俊三;;教育交流推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证研究——评《交流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1978~2000)》[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2 本刊观察员;;深化中国-东盟教育交流 构筑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J];当代贵州;2010年16期

3 王学;;解读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独特路径——评《交流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6期

4 ;《教育交流》杂志 征集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师随笔[J];吉林教育;2008年27期

5 王雷;论近代中日社会教育关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熊贤君;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评田正平教授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武晓华;;教育改革:交流的视野 读《交流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1978-2000)》[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8 ;《教育交流》杂志[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年06期

9 段风华;高海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新干线[J];神州学人;2008年09期

10 ;《教育交流》杂志约稿函[J];吉林教育;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剑华;;吴汝纶和清末中外教育文化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于富增;;试论中国的对外教育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孙石月;;中国早期的神学留学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李高峰;;华美协进社之缘起与改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翟广顺;;容闳与晚清幼童出洋“教育计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 杨立宪;“陆生三法”修订开启两岸教育交流新篇章[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鲜晓荻邋管倩;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教育发展[N];贵阳日报;2008年

3 费郑;教育乃中华民族之基[N];联合时报;2001年

4 赵崇峰;黑河加强与俄教育交流[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顾宁;1979~1990:中美教育交流的特点及启迪[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代乐邋王宁;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通过贵阳声明[N];贵州日报;2008年

7 高靓;搭建中国和东盟教育交流新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刘魁邋本报记者 张益;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筹备及教育合作研讨会在贵大召开[N];贵州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顾雷鸣 杭春燕;春华秋实硕果丰[N];新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柳路邋汪大勇;交流 借鉴 合作[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仁国;政治、经济与教育的三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屏;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燕;华法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林变;孟禄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际;美国国际教育与其文化外交战略:1946-1966[D];厦门大学;2009年

4 王清艳;俄国移民与哈尔滨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栾莉;职业中专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晓君;刘铭传抚台期间闽台教育交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世琼;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美;留学生与山东现代教育的初步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谭超;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洪文梅;当代日本国际理解教育的考察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6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626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