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书评论文 >

《当代经济地理学导论》书评

发布时间:2017-08-28 21:11

  本文关键词:《当代经济地理学导论》书评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地理学 经济空间 真实世界 克鲁格曼 地理学研究 经济学 经济活动 当代 区域主义 空间规律


【摘要】:正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个学科已经发展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脉络。一个脉络接受经济学对"经济"的定义,专注于"抽象世界"的研究,如20世纪50年代计量革命时期的经济地理学,以及90年代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另一个脉络则关注真实世界,广泛研究各种力量对现实经济空间的塑造过程。后者可追溯到30年代的"区域主义"时期,但其主流意识形成于90年代的"文化和制度转向"。当然,两者都是经济地理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国内已经有不少的译著或相关介绍文献。而
【作者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 经济空间 真实世界 克鲁格曼 地理学研究 经济学 经济活动 当代 区域主义 空间规律
【分类号】:F119.9-5
【正文快照】: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个学科已经发展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脉络。一个脉络接受经济学对“经济”的定义,专注于“抽象世界”的研究,如20世纪50年代计量革命时期的经济地理学,以及90年代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拉甫里舍夫 ,张新梅;经济地理学的对象及其当前的任务[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1期

2 王士君,陈才;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3 沈向昕;;首届经济地理学术论坛暨《经济地理》创刊25周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4 胡兆量;GNP在经济地理学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1982年01期

5 冯仁国;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6 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7 陆大道;陈汉欣;;新起点·新高度——2009年新年献词[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8 罗安华;浅析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缺失[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沈向昕;;《经济地理》杂志社赴北京约稿[J];经济地理;2007年04期

10 杨忠烈;充分发挥经济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事业中的作用[J];经济地理;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国辉;;信息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邓宏兵;;投资环境学——经济地理学新的学科增长点[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陈才;李广全;;论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方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陆大道;;序言[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5 艾少伟;苗长虹;;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经济地理学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士君;宋樝;;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苗长虹;魏也华;;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高建华;杨建涛;;基于ANP的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苗长虹;;经济的四种形态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少伟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关系、嵌入与通道的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许怡平;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在宜举行报告会[N];安庆日报;2009年

3 陈羲 罗万雄;利用贵州地理优势推动经济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4 编译 广发期货研究中心 许江山;思考世界经济的新方法[N];期货日报;2010年

5 徐益平;“泛长三角”走上前台[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焦宇炜;中部崛起 开封的机遇[N];开封日报;2005年

7 省科学院副院长 张占仓;把握机遇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N];郑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耿彩琴;世行“重绘”世界经济地理[N];北京日报;2008年

9 鲍迪克;世界难以承受美国之重[N];财经时报;2006年

10 人可;义乌经济的草根效应[N];金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艾少伟;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通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景武;吉林省中部“V”型经济带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邱成利;产业集聚与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王宇辉;区域经济板块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杨海涛;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立琼;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明;论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丛林;区域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状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芳芳;我国海洋经济活动陆岸基地建设与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武艺;经济空间整合下区域行政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杨崭;环黄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数据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昱;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剥夺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萍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海涛;网络建构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秦娟;新中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地域格局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9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749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