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教育学术书评刍议
本文关键词:繁荣教育学术书评刍议
【摘要】:目前,国内学术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与其他学术研究领域的书评现状相比,教育学术书评则显得苍白与贫乏。这种状况既不适应当今教育学科各个领域的学术发展,也与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渴望了解最新教育学术成果的愿望相背离。我们很有必要繁荣教育学术书评,为教育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夯实教师的学术底蕴并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境界。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关键词】: 教育学科 学术书评
【分类号】:G236
【正文快照】: 通观当下诸多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术书评,我们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反映教育学术(教育科学及其分支学科)研究进展方面的学术书评少之又少,作为教育学人之一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提出要繁荣我国的教育学术书评,为教育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不仅会扩大教育学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玲燕;;从洪堡的大学理念看当代德国大学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陈伟;;“编外讲师”——德国学术职业生涯的独特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应星;;学术自由的内外限度及其历史演变——从《系科之争》到《韦伯论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4 陈洪捷;;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5 何淑通;;从优秀到匹配:浅谈权变理论对我国大学领导者选任工作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6 李林;狄明明;;学术自由新探——从19世纪德国大学中探究学生的学术自由[J];成功(教育);2011年02期
7 向燕;;从德国古典大学观论我国学术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8 熊华军;;论康德的大学教学思想[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叶隽;中国人留学德国史研究情况之进展[J];德国研究;2002年04期
10 朱家德;;科学资本理论观照下的德国编外讲师制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邵明峰;;高等教育强国的崛起——19世纪德国高等教育之发展真谛探寻[A];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魏欣;张丹丹;;德国现代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初探[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6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金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广明;组织社会学视域中的大学边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明忠;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郑利霞;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馨芳;大学教师专业化简论[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敏;德国大学与纳粹政权(1933-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董秋月;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康乐;中国大学的社会责任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唐昕;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巧玲;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洪菁;老子的人生哲学对革新道德教育理念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宝研;语言·民族·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曹学娜;蔡元培德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莉;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11期
2 邓正来;迈向学术批判的中国书评[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5期
3 邓正来,杜悦;“弘扬学术批判,提升中国学术”——《中国书评》主编邓正来先生访谈[J];学术界;2005年04期
4 ;关于增设“国外教育学科发展前沿”栏目的通知[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5 张西山;;与名家一起逛书城——读《名家走书城》[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孟惠玲,路一,陈茹;教育学科外文期刊保障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7 任勇胜;;“清华园里好读书”——《清华周刊》的“书评”概述[J];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07期
8 ;《学海》杂志社[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9 史末;倡导学术书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03期
10 秋禾;万宇;;“末路”与“出路”[J];出版广角;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剑;;商务印书馆与近代西方教育学理的东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庚靖;教育学科建设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叶澜;为了教育学科“明天”的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范仄(书评人);步履蹒跚的中国“学术书评”[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圣华;又一次重要的拿来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钱婷;教育2004:描绘中国教育成长年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李召存;教育理论自我意识的彰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卜玉华;从“自在”走向“自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记者 韩晓东;专家不满家庭教育图书泛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顾关元;为健康的书评鼓呼[N];人民日报;2002年
10 肖 川 刘法虎;呵护学校教育的生命之花[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为勤;《留美学生季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5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csz/79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