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24 21:08

  本文关键词: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工程硕士培养 群体特点 分析与评价


【摘要】:在大学中目前有许多来自同一行业或企业的工程硕士生一起攻读学位,本论文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对一部分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群体的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有助于改进工程硕士的教育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 群体特点 分析与评价
【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出版。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引宫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对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型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省又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所以加强工程硕士等类型应用型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这就意味着,既要高质量培养工程硕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岩;刘惠琴;雍翠菊;张文修;;开放式自主创新的工程硕士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惠琴,雍翠菊,张文修;正确处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立敬;;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努力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J];江苏高教;1989年04期

2 康飞宇,赵伟,吴振一,刘惠琴;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尝试[J];中国地质教育;1998年04期

3 郝书会;石油行业工程硕士培养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1998年04期

4 周良柱,曾砥平,邓鹏图,黄楠,田江红;培养工程硕士 致力科技强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常玲,王收阁;工程硕士培养及远程教学管理初探[J];科技.人才.市场;1999年02期

6 吴克功;关于工程硕土培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与管理;1999年03期

7 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8 周晓娅;2000年又新增31个工程硕士培养单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3期

9 魏晖,陈宗基,燕丽,王玉章;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6期

10 左斌,王殿元,宋协青;加强论文工作过程管理 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丹平;;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2 刘忠宝;马国远;姜明健;;提高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综合措施[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3 吴立人;;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上的致词[A];第六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集[C];2006年

4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徐少亚 刘小湄 记者 王振华;南化大研究生教育管理新办法多方叫好[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霍效忠;合工大学位建设又上新台阶[N];安徽日报;2001年

3 本报通讯员 徐澄;服务航空不言倦[N];中国航空报;2001年

4 陈贻新 记者 赖红英;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迅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吴建秀;2002年: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年[N];科技日报;2002年

6 ;塑造航空科技英才[N];中国航空报;2004年

7 李 晨;发展工程硕士教育 提升科技竞争力[N];科学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侯杰;在企业中“孵化”工程硕士[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黄琛璨;南通22名硕士校外被授学位[N];中国人事报;2006年

10 记者 王巧然;中国石油加速培养安全工程人才[N];中国石油报;2006年



本文编号:1090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1090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