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水资源现状论文_水资源论文08

发布时间:2016-10-25 17:43

  本文关键词:水资源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水资源与城市节水》;论文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我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摘要: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文章就;些有建设性的治理措施;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前言:;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大河流域;水

《水资源与城市节水》

论 文 题 目: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我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

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文章就对现代水资源的现状和污染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一

些有建设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中国水资源 水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前言: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

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边建立,以解决灌溉、饮用和排污问题。在人类日常生活中,

水在饮用、清洁、洗涤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水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但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淡水用量增长了8倍,

其中农业用水增长了7倍,城 市用水增长了12倍,工业用水增长了20倍,而且世界淡水用

量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上大约有90个国家,40%的人口出现缺水危机,30亿人

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 2025年,水危机将蔓

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

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

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 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

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 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

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 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

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

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

民群众的健康。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

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 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

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

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

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水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

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

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公里河川,

有1.9万公里受到污染,0.5万公里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

目惊心。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我国环保局的有关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才趋势,水源污染日益突出。同时,根据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来看,大型淡水湖泊中,太湖已经完全处在富营养状态,滇池富营养化也越来越严重,巢湖营养状态指数有所下降,但还是处于富营养状态;洞庭湖,洪泽湖水质较差;白洋淀污染较重。

另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部分指标超标,污染问题每况愈下。由于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的坍塌和沉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地质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海洋的污染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东海污染量最重,唯有南海的水质还较好,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根据国家水资源公报、国家环境监测网的监测数据与“我国水体污染调查及其监测预警体系研究”项目组在12个省(市)、数十条河流以及多个湖泊的调研数据和资料,我国水体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如下:

1.污染水域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农区水体成为新污染的地带

近年来,部分城市由于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员的优势,污水排放和治理都有了一定的改观,基本上控制了水体污染,而与之相反的是广大边远相对落后的农区水体污染呈现逐渐加剧的趋势。江河水体主要呈现为有机污染,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等。

2.污染由发达的东部地区向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蔓延

近年来,由于东部工业企业的西移以及中西部农业点源与面源污染加剧,原先水环境质量较好的中西部地区水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呈现水质逐渐恶化的趋势。据实地调查,宁夏、甘肃、内蒙古以及四川、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都存在这种趋势,原本污染物极少的西藏自治区水体中一些指标也有所升高,金沙江岗托桥监测断面氨氮含量2004年增加到0.5mg/l,拉萨河卡林监测断面硝酸盐氮0.47 mg/l,是达孜对照断面的1倍。

3.污染从支流向干流延伸,由区域向流域扩散

随着污染的加剧,水体污染逐渐由二、三级支流向一级支流汇集,支流逐渐向干流延伸,水污染也不仅仅是个别地区的情况,有的整个水系、流域都呈现严重的污染,如海河、淮河流域,劣Ⅴ类水比例近几年都在50%和30%左右。污染较轻的长江流域,近5年来受污染比例(水质IV类以上)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劣Ⅴ类水比例2004年达到29.8%。

4.水体污染由地表水逐渐向地下水渗透的趋势

我国地下水水质总体情况虽然不太清楚,但众多的研究者均指出北方地区污染普遍较南方地区重,污染元素多且超标率高,特别是华北地区,污染最为突出。“三氮”污染在全国均较突出,已知个别农村地下水污染严重。随着地表水水质的逐渐恶化,以及农区主要污染物化肥、农药的增加与养殖规模的扩大,使得污染物逐渐累积,并极有向地下水渗透的可能。我国农区地下水监测、治理还基本上属于空白,急待解决。

5.水体污染物分散、途径多,难于集中治理,缺乏经济适用的技术

现在农村面源污染如N、P污染、农药污染、养殖业污染和地表径流污染等,具有种类繁多、发生量大、分布广、影响因素多、治理难等特点。农村点源污染表现在乡镇企业环保意识差,技术落后,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不准建的排污量大的企业普遍存在,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难以治理。而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管理技术要求高, 短期效果不明显。

三.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供水具有成本,这就体现水的商业价值。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认识,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国家所确定的水资源价格对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基本不起作用。在相应的价格运行机制下,因价格制定主体认识的偏差所确定的价格也不会通过其自身运动而得以纠正。所以尽管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水的供应价格大幅度上升,但由于水资源价格机制不合理的状况没有得以改变,故而水价仍然不合理。就按现在来说,在发达国家水价与电价的比例是6:1,水比电贵,而在我国是1:1,甚至更低,水费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不讲经济效益,水利建设投资也是由国家财政预算加以解决,目前水价根本起不到调节水资源市场供求矛盾的作用。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造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同时由于低水价导致人们对水资源稀缺性缺乏足够认识,对水资源保护认识也存在不足,以致在浪费水资源同时,还不断向水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30%左右,损耗量高出发达国家两倍。

中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危机,水污染与水资源浪费现象并存,保护水资源,实现

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呢

1.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解决水污染问题。首先必须要加强全民的环保教育,统一认识,全民努力。目前,我国公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只有在全民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其保护环境和防治水污染的自觉性,我国的水污染才可从根本上得到防治。加强环保教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水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积极投身防治水污染的实践中去。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坚持实施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发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污水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水污染控制的协调发展。其次,大力推行工业上的清洁生产。废水和污染的产生很多是由于人类活动方式不当造成的,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活动方式而减少废水和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在工业上要实施对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不是着眼于废水浓度的达标排放。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

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第三,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经过净化处理的废水传统的出路是排入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体,考虑到很多地区和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应大力推行废水的资源化,即将处理过的污水作为水源再次加以利用。这样,不仅开发了新水源,而且大大减少了排放至天然水体的废水。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 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最后,要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法制建设的另一方面是执法。加强执法管理一是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的责任人除警告、经济制裁外,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2.改善生态环境是保护水资源的根本。与自然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环境公正是指在环境资源的使用和保护上所有主体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有同等的义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时,,负有防止对环境的损害并尽力改善环境的责任;对任何主体违反环境义务的行为予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处罚。为了人类的发展和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必须同时兼顾两个基本原则:“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作为主题和目标。 罗尔斯顿强调,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作为“栖息者”的人应当超越自身的局限来评价事物,应当遵循自然。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如果不能超越他们自身的局限,如果不能时时遵循大自然,他们就将失去大自然的许多精美绝伦的价值,人的生命就远远没有到达他能够、也应该达到的境界。罗尔斯顿的话体现出了自然界的无生物和无机界也都有尊严性这一特征。如果人侵犯了它们的尊严性,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性。此时我们就不能套用“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公式于人与自然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只能认为,不存在什么自然的义务问题,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性原理在这里确实难以适用。我们不仅要把尊重自然看作是一个具体的规则,更要把它看做是一种决定我们做人的态度。人类水资源之争实际上只是一个人与大自冲突的凤毛麟角,人们必须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才能达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节水型社会,杜绝水浪费现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措施,而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指导下,建立初始水权的分配制度,并通过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加价,实行水权有偿转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引导水源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配置,满足建立循环经济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要求。在农业用水方面,塑造利用农业节水的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为此,首先要培育灌溉水市场。其次是推动作物节水技术创新、培育节水技术市场;再次是应重构包括工程节水、生物节水、农艺

 

 

下载地址:水资源论文08.Doc

  【】

最新搜索

水资源论文

POPCOM软体操作图

2016年广西公务员网络培训考试答案(十三五总体规划解读,新

数学基础题5

安全谈心对话活动记录表

实验2:语法分析

国家与产权1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干杯热情烤肉”_图文

制砂生产线之石料的如何选择及过程中的除尘方法

自由城之章操作


  本文关键词:水资源论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153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