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关于开展海洋地质灾害调查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1-11 08:30

  本文关键词:海洋地质灾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九三学社成员、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一海队高级工程师王舒畋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对海洋石油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及海底工程与滨岸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地遇到海洋地质灾害事件对海洋工程与滨岸工程带来的灾难与危害。在海上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对一个很小的环境因素的疏忽而导致灾难事件的发生。对建设的破坏、生命的毁灭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都十分惊人。

  1929年,加拿大岸外GRANT浅滩地震(M=7.2级)引发的滑坡与浊流,将位于其附近的LAURENTIAM峡谷南面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折断了数百公里。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Goog Friday”地震,引发威廉王子海峡三角洲大滑坡,大部分海岸及其码头、仓库等建筑塌入海中,至少有一亿多立方米的滨岸陆地完全沉入海中。

  1975年3月20日,墨西哥湾内的一个自升式平台钻到高压浅层气发生井喷,接着平台开始倾斜、起火燃烧,然后倾覆、沉没。

  1983年11月,我国地矿部“勘探二号”自升式钻探平台,在浙江温州东部海域进行石门潭一井施工时,在插桩压载过程中,因地层的不均匀沉陷,其中一条桩腿在几秒钟内突然陷7米多,导致平台急速倾斜13°,几乎将要倾覆。幸采取措施适当,抢救及时,未酿成灾难。但平台受到很大的损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亚齐大地震(M=9级)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震惊世界,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均达到了海洋地质灾害之最,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谈虎色变”。

  上述几个例子仅是海洋地质灾害中的很少一部分,大量的海洋地质灾害事件还见诸于多种报导。我国是沿海国家,随着对海洋的开发,有越来越多的海洋工程与滨岸工程需要建设。从海洋地质钻探平台的插桩与采油平台的建筑到海底输油、输气管道、海底通讯电缆、跨海大桥、核电厂(站)的建设及新港区的开发等,都需要了解海底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必须了解是否存在有地质灾害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类型,以便及早做好防范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将发生的地质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开展海洋地质灾害调查势在必行。现特提如下建议:

      (1)我国海域辽阔,地质灾害类型众多,有地震、断层、海底滑坡、高压浅层气、古河谷、侵蚀作用及不均匀沉陷等,它们发育的部位各有不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开展一次以了解海洋地质灾害为重点的海洋地质环境的区域普查,由滨海至大陆坡分期分批完成。根据调查成果编制各海区海洋地质灾害区划图及灾害地质图(比例尺1/50万~1/100万),具体标明各种海洋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提供给海洋工程施工部门使用,及早防范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

  (2)根据海洋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对地质灾害多发海区设置长期的海底观测系统及常态化的定期观测,如:设置海底地震观测仪;定期(1~2年)对近岸滨海区域及河口地带反复进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测量,以了解海底地形地貌的变化、监测滑坡的发生、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变化,,对地震活动较活跃的区域进行多道高分辨率人工地震调查,了解断层的活动情况。

  (3)开展近海海洋学的研究,了解近海海流与波浪的特征及运动规律。此外,我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每年受台风及热带风暴影响频繁,除对当地直接影响造成经济上巨大损失外,伴随风暴而来的风暴潮也会对近海海底产生了很大的扰动,改变了原有海底的状况,增加引发海洋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近近海风暴潮对沿海地带的破坏性展开研究。

  2006.2.12





  本文关键词:海洋地质灾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170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2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