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及其分析
本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及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客观评估,指出了研究生论文中表现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建议。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学院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学位论文 评估
【分类号】:G643.8
【正文快照】: 0引言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的有关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采取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方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反映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因此,考察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情况是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学位论文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叔云;走出思想误区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尚钢,廖赛娟;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2 赵宏伟,王步云,龙燕,张晓清;电自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年02期
3 姚聪莉;;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透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5期
4 王天凤,戴奎;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型人才——关于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J];石油教育;2000年03期
5 刘胜江;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6 李八方,崔晓雁;也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志平;研究生创新目标模式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向雯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陈超;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王彩玲;新形势下内蒙古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徐娜;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杨惠颖;中国学术型硕士学制调整的社会历史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天祥,杨晓江;走向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永图;略论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加强质量评估的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虞文良;抓住课程评估 促进课程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唐秋生,何晓英,单伟光,秦苗;学位点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崔连昌;对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1年06期
5 刘亚军,高江宁;高校德育评估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爱秋;高师教师授课质量评估的理论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孙剑米;关于实验室评估的思考[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1期
8 展学舜,蒋志明,徐嘉凉,施英德,郭丙君,翁惠芳;实验课程评估方案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年06期
9 张正国,刘亚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02期
10 陈淑燕,罗小彬;基于物元分析的高校实验室评估方法[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2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5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6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8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谈洁邋实习生 庄园;南京5所院校明确读研要缴费[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晓坤;上海推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N];华夏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及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34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