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中英硕士论文致谢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4 05:03

  本文关键词:中英硕士论文致谢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致谢语篇作为论文写作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曾经提供过各种帮助的人们传达诚挚谢意的机会,还帮助作者建立一个较好的学术角色。致谢显示出它越来越重要的学术写作地位。普遍认为的是,在论文的致谢部分,学生有机会跳出严谨的学术世界自由地抒发个人的感激之情。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承载着论文大部分的人际意义。人际意义是韩礼德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然而,除了海兰德对学术致谢部分进行过的语类研究,关于致谢部分的其他研究尤其是对比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试图对中英硕士论文致谢的人际意义的实现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硕士论文的致谢部分人际意义是怎样由语气、情态、评价和人称来实现的;(2)中英硕士论文致谢部分人际意义表达的异同点体现在何处;(3)如何解释这些异同。 本文立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及马丁提出并由其他学者发展来的评价理论来进行中英硕士论文致谢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80份语料样本皆来自于中英六种不同专业的文科学生。研究围绕着四种人际意义实现的主要方式,即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来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两组致谢语篇在实现人际意义的表达上具有一些相同之处:在语气表达上,两组学生都更多地使用了陈述语气。在情态表达上,他们都更倾向于较少地运用表示意愿、倾向性和典型性的语气附加词,此外表程度和强度的语气附加词则更广泛的被使用。中度情态操作词的使用最为频繁,而两组学生都很少使用高度情态词。在人称方面,两组学生都愿意使用第一人称来缩短与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则比较少见。在评价理论方面,两组学生都使用积极倾向的形容词、副词和名词来加深谢意。 然而两组致谢语篇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首先,汉语语篇中感叹句的使用多于英语语篇的。其次,,在情态方面,表示极限和可能性的情态附加词在汉语语篇中出现次数更多。中国学生更倾向使用低度情态操作词以谦虚的表达经由导师指导后获得的学术能力.再次,中国学生多使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则常出现在英文致谢中。最后,第二人称“您”在英文致谢中没有对应的称谓,为汉语语篇特有。 研究发现两组致谢语篇在语气、情态、人称使用和评价三项在分析学术话语人际意义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对两组作者在表达学术致谢方面的影响。 总的说来,本文为书面人际意义的语篇分析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致谢语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教学方面,本研究将为致谢部分写作提供思路和启发,也对今后语言的文化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人际意义 对比分析 致谢语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Abstract7-9
  • 摘要9-11
  • Lists of Tables11-12
  • Lists of Figures12-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6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3-14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5
  • 2.1 Studies on Discourse Analysis16-20
  • 2.1.1 Studies on Academic Discourse17-18
  • 2.1.2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18-20
  • 2.2 Studi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20-22
  • 2.2.1 Studies Abroad20-21
  • 2.2.2 Studies at Home21-22
  • 2.3 Studies on Academic Acknowledgements22-25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25-36
  • 3.1 Halliday’s Three Meta-function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25-26
  • 3.2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26-36
  • 3.2.1 Mood26-29
  • 3.2.2 Modality29-32
  • 3.2.3 Person System32-33
  • 3.2.4 Evaluation33-36
  •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36-39
  • 4.1 Sample Collection36-37
  • 4.2 Research Questions37
  • 4.3 Research Procedure37-39
  •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39-64
  • 5.1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Mood39-52
  • 5.1.1 Mood Types39-44
  • 5.1.2 Modal Adjuncts44-52
  • 5.2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Modality52-56
  • 5.3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Person System56-59
  • 5.4 Comparative Study on Evaluation59-64
  • 5.4.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djectives60-61
  • 5.4.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dverbs61-62
  • 5.4.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ouns62-64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4-68
  • 6.1 Major Findings64-65
  • 6.2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Differences in Realizing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65-66
  • 6.3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tudy66
  • 6.4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6-68
  • Bibliography68-71
  • Appendix Ⅰ English MA Theses Discourse71-75
  • Appendix Ⅱ Chinese MA Theses Discourse75-78
  • Acknowledgements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齐振海;论“心”的隐喻——基于英、汉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3年03期

3 许文胜;张柏然;;基于英汉名著语料库的因果关系连词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4 郑立信;英语用法词典中语言文化对比信息的传递[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5 陈曦;;学术论著人际意义及表达手段的跨文化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中英硕士论文致谢语篇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344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