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A公司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及进度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6:40

第1章绪论


1.1课题来源及背景

目前,由于油价下跌、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等因素,国内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面临着越来越残酷的竞争,一些产能落后、设计质量及设计进度不能以较高标准完成的工程公司就会被淘汰,如何做到不断的争取市场份额,不断的提升自身竞争力,显然是由工程公司设计质量及设计进度能否高标准完成而决定的。面临着越来越固有的设计模式下其设计质量及进度控制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工程设计作为工程项目的首期工作,如何满足工程项目大型化和复杂化带来的特殊需求?一个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大型项目需要多家工程公司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优秀的设计质量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保证,而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降低项目投资,也是各家工程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工程公司构建以数据库为核心也的工程设计集成化系统,用信息化、数字化和集成化等技术与手段构建协同工作平台应对挑战成为可能。而当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工程公司的设计质量和生产效率必将发生革命性的飞跃。

很多工程公司通过多年的尝试和反复调整,基本上解决了或正在解决重点专业内部的数字化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但是对于工程公司整体而言,当我们要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时,影响质量和效率的瓶颈主要发生在专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上,特别是国内执行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边设计、边施工和边修改,目的是缩短工期,但代价是大量的设计变更、昂贵的建设返工和无奈的生产改造。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设计交付前专业间的沟通和协调不到位,会签流于形式。多数问题源于一个专业的设计发生了修改,但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工艺系统设计发生了变化,但个别专业的物理设计没有响应这种变化。毋庸置疑,设计交付前,多次的专业会签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工期的原因、人员能力和责任也的原因,及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往往造成设计会签流于形式,会签时不能发现所有的问题,或者不能对潜在问题做出预判,而那些即使被发现出来的问题,由于缺少一个实施跟踪系统,也很难保证相关专业在设计交付前妥善处理和解决。有的时候,某个专业为了解决影响另一个专业的某一个问题,采取了新的措施,而这种新的措施有可能对其它专业又造成了新的影响,反复会签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通过制度和人员责任也来保证的会签也不是最有效的。

.......................


1.2研究目的

随着能源化工种类的不断开发,国内工程公司也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与国外工程公司竞争的资本与条件,据了解,国外工程公司在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文件移交方面有很多的经验,而这正是与其对数字化开发的重视与得当的管理密不可分,应用管理学原理,结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解析集成化设计对质量与进度的管理,并对产生的价值进行论证。

本研究结合A公司项目设计现状,运用项目管理学原理分析项目设计软件应用中设计质量及进度管理办法,并针对A公司目前项目自身的项目质量计划及项目进度管理流程,闽述项目设计中设计软件集成化对项目设计的质量及进度的提升及帮助,及总结在管理流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得出结论。

....................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项目质量管理理论

2.1.1项目质量计划的理论及编制方法

项目质量计划是在项目定义与决策、设计与计划阶段中所制定的项目计划之一,它是整个项目计划的一部分,其基本的概念:通过项目质量计划的制订、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根据项目质量计划所开展的一系列项目质量保障活动与项目质量监控活动来同时实现的,而对于项目质量管理,首要工作就是项目质量计划的制订。

制订项目质量计划时需要依据企业环境因素、项目范围描述、项目集成计划等条件。企业环境因素指的是企业内部所采用的一套质量标准和规定、及一些国家、地方、行业的规范进行分析,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组织过程资产指对项目质量管理能够产生影响的各种政策、方针和原则等,也包括从以前项目所学习到的知识和吸取的经验;项目范围描述是对项目目标、项目产出物和项目工作范围的说明;项目集成计划是开展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由于项目质量受工程设计项目中的项目范围、投入成本及设计周期影响和制约,所以在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时必然要服从项目整体计划的安排和要求。

优质的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关键,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彻底掌握专利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更加完整和优化的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的合理、优化和可实施性又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所以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项目管理是一种对有明确目标并具有时间、资源限制的任务或文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过程。

....................


2.2项目进度与升划控制理论

(1)动态控制原理,由于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例如一个设计项目开始阶段,实际进度出现了运动的轨迹,表明项目已按计划进入执行的状态,在执行过程中,实际的设计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时,两者相吻合;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偏差。在分析过偏差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计划使两点再次重合,实际进度继续按计划进度进行,但往往在新的干扰因素下又会产生新的偏差,所以进度计划控制是一种动态且循环的控制方法。

(2)系统原理,为了对设计项目实行进度计划控制,须编制设计项目的备种进度计划,包括设计项目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设计进度计划、季度和月计划等,这些计划组成一个设计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执行计划时,从月计划开始推进,逐级按前期制订目标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体进度可控。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专业遵照计划规定的目标去完成任务,设计经理和相关质量管理部门、各专业室等各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落实和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设计经理、各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及设计人员构成了设计项目实施的完整组织系统。为了保证设计项目的进度,还有一个项目进度的检查控制系统。自公司经理、专业室主任、设计经理等都设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检查汇报,统计整理实际的设计进度资料,并对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和调整。不同层次人员负有不同进度控制职责,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纵横连接的设计项目控制组织系统。

(3)信息反馈原理,设计的实际进度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分工的职责范围内,将信息进行梳理与加工,逐级向上反馈,直到主要控制人员,主要控制人员整理统计各方面信息,经比较分析做出决策,调整进度计划,使其符合预定的工期目标。如果没有这个信息反馈,则控制人员无法对整体进度可控,则无法做出决策。

......................


第3章A公司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与进度管理间题分析............16

3.1A公司企业简介.............16

3.2A公司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及进度管理概述.............17

第4章A公司质量与迸度管理改进方案及实施........27

4.1集成化设计在国外工程公司中的应用..........27

4.2基于集成化设计的改进方案的内容............28

第5章应用案例分析............34

5.1K装置背景介绍................34

5.2K装置工作分解结构.............34


第5章应用案例分析


5.1K装置背景介绍

K装置(空分装置)属于国内某新建大型煤化工项目附属装置之一。该装置属于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中的上游工艺装置,主要为气化装置提供氧气,为全厂提供所需的氮气。

大型空气分离装置均采用低温精馈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空气冷凝成液体,然后按各组分蒸发温度的不同将空气分离。K装置工艺技术采用常规的工艺技术,为空气循环,配置进口空压机、增压机和蒸汽透平及氮水预冷、分子筛前端空气净化、带増压透平膨胀机和液体膨胀机提供冷量;液氧、高压液氮系内压缩、低压氮气外压缩、双塔精饱流程,及液体胆存和后备系统。

多年来,A公司承接多套与K装置相同的工程设计项目,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选择K装置做为集成化设计开发装置,是因为基于多套同类装置的设计质量与进度管理数据,有较明确的依据与基础,对K装置应用集成化设计后,能够清晰的与原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其不同于常规设计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结构、质量与进度数据,进而能充分的证明集成化设计对于提升工程设计整体质量与进度是可行的、有优势的。

..........................


第6章结束语

本文通过结合质量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应用图表法、鱼骨图法阐述常规设计中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与采用集成化设计后的设计质量进行对比,在质量事件发生统计中,常规设计因数据传递引起的质量事件是频繁的,由于集成化设计的优势是对数据及数据流的整体管理,所以能完全控制因数据传递引起的质量事件。另外,本文通过网络计划图对比、时间计算,对集成化设计在提升进度方面做出了论证,从而整体证明集成化设计较于传统设计方面的优势。

本文限于研究能力水平,还有一些不足么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研究解决。由于集成化设计中针对质量与进度提升的主要工作有很多,本文并未一一论释,,如:

(1)在完成各专业数据共享的同时,可以进行版次设计模式下的文档管理,对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版都可以记录下来,供随时查阅和版本差异比较。

(2)同时设计工具生成的文档也是系统集成和协同设计的一部分,文档与数据共存于一个系统中,之间相互关联,便于管理和查询。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54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54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