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硕士论文英语摘要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5 20:07
本文关键词:文科硕士论文英语摘要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语法隐喻 文科论文摘要 及物性 形容词化 客观性
【摘要】: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精华呈现,是对论文简短而又扼要的陈述,是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绿色通道。在当代的学术交流中,无论学者来自哪个国家,有着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其论文都需要附有英文摘要。其重要性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对于摘要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学术规范的角度研究摘要的写作方法;二是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三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对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论文摘要结构进行分析;四是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法隐喻对科技类论文的摘要进行分析研究。然而,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摘要的研究为数尚少,尤其是对文科类论文英语摘要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本文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尝试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角度入手,对文科类硕士论文(包括历史、哲学、教育、语言、政治经济等学科)将分别从语言及物性和新13类语法隐喻模型两方面进行研究,旨在证实语法隐喻在文科类学术论文英语摘要中的存在,以及概念隐喻对摘要的客观性、连贯性、简洁度以及正式度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为此语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且实现和证明语法隐喻的普遍适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一、韩礼德称语法隐喻会经常出现在科技类文章中并得到证实,那么在文科论文摘要中也是否同样存在?二、哪种类型的语法隐喻在文科论文摘要建构中起主导作用?三、主导类型的隐喻对文科论文摘要的有何构建作用?依据对文科的代表性学科的分类如历史、哲学、教育、语言、政治经济,本文研究的语料是从中国知网中为各学科随机选取5篇论文摘要,构成拥有25篇摘要的小型语料库,通过语言及物性转换及隐喻类型标注的方法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及物性方面:一、言语过程在摘要中的出现最为突出,原因在于言语过程是论文作者客观陈述文章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二、转化为物质过程的句子也频频出现在摘要中,原因在于物质过程可以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达到了客观性及权威性;三、一致式中的关系过程往往被转换成其他形式,是由于关系过程主要是呈现事实及特定关系,未能够给读者留有思考空间。按照韩礼德新划分的概念隐喻类别,本文作者将其重新归类为名词化、形容词化、动词化及其他等四个范畴。结果发现13类语法隐喻中有12类隐喻都出现在文科论文摘要的建构当中,其中当属名词化(70.1%)及形容词化(28.7%)出现频率最高,其对摘要的建构也起重大作用。正是由于概念隐喻在文科论文摘要中的应用,才提升了其正式性、客观性、连贯性及权威性的特点。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理论层面,开辟了语法隐喻在文科摘要中研究的新领域,实现了语法隐喻在学术论文中的普遍适用性,从而充实了语法隐喻研究理论;二、实践层面,为文科硕士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策略和参考,对论文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 文科论文摘要 及物性 形容词化 客观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Introduction9-12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12-23
- 1.1 Previous study on Abstract12-18
- 1.1.1 Studies on Abstracts from Instructions of Standardized Writing13-14
- 1.1.2 Studies on Abstracts from Cross-Cultural Concerns14-15
- 1.1.3 Studies on Genre of Abstracts15-17
- 1.1.4 Summary17-18
- 1.2 Previous Study on Metaphor18-21
- 1.2.1 Metaphor in Ancient Times18
- 1.2.2 Contemporary Study of Metaphor18-21
- 1.3 Summary21-23
- Chapter 2 Theoretical Structure23-33
- 2.1 The Multi-Levels of Language and its Realization23-24
- 2.2 Congruent Form and Metaphorical Form24-25
- 2.3 Halliday‘s Classification of GM25-31
- 2.3.1 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26
- 2.3.2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26-31
- 2.4 Reclassifications of 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31-32
- 2.5 Summary32-33
- Chapter 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Analysis33-57
- 3.1 Corpus-Based Study and Research Procedure33-35
- 3.1.1 Subject Selecting and Data Collecting33-34
- 3.1.2 Research Procedure34-35
- 3.2 Analysis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Transitivity35-46
- 3.2.1 Sample Analysis35-41
- 3.2.2 Findings of Configuration of Transitivity41-43
- 3.2.3 Motivations for the Adoption of Configuration of Transitivity43-46
- 3.3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 of 13-Type Model46-57
- 3.3.1 Sample Analysis and Data Statistics46-51
- 3.3.2 Findings of Ideational Grammar in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 Abstracts51-55
- 3.3.3 Functions of Ideational Metaphor55-57
- Conclusion57-60
- Appendix60-62
- Bibliography62-65
- Acknowledgement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文芳;名词化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外语研究;1999年01期
2 束定芳;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增强;语言学论文摘要中的语法隐喻现象[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7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7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