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法治中国的建设对当代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管理的完善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对社会的全面管理已不能完全依靠公权力,法治成为治理国家的必然选择。经过不懈探索和追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建国初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步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14 年 10 月 20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此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承接和发展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举措,且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 法治中国建设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逐渐完善;政府逐步实现向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转型;普法教育的开展,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稳步的提高。然而,这些成就离真正的法治中国还有一段距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法治观念,切实提高立法质量以及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寻求更为高效的法治建设途径也是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至今,国外业界或学者对“智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学术界有关智库的研究,以及理论界关于法治建设的研究。目前已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并涌现出了一些思想库方面的专家,研究内容涉及“智库”的规模、分类以及在政府决策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 在智库的分类方面,不同学者根据研究方向和目的、性质等将智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有代表意义的有:日本学者铃木崇弘和上野真诚子在 1993 年著作的《世界的思想库》一书中根据其成立目的进行划分把智库分为六类:论坛型、人才储备型、教育启蒙型、行动型、研究机构型和课题驱动型。2011 年,由美国著名智库研究专家詹姆斯· 麦肯领衔的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组发布了 2010 年《全球智库调查报告》,将智库分为五种类型:政策制定型智库、政党代言型智库、影子型智库、学者型智库、社会活动家型。 国外智库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方面,越来越多的政策机构在重大的政策制定甚至立法方面都开始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埃布尔森所著《智库能发挥作用吗?公共政策机构影响力之评估》一书中对美国和加拿大智库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以最新的数据和图表作为佐证,探讨评估智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阶段对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环境的影响力和作用。② 西方思想库研究领域的历史路径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思想库的兴起过程和演变历史。1971 年,Dickson 发表了第一本介绍美国思想库形成与发展的著作。经历了 70 年代、80 年代思想库研究的相对萧条期后,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和英国的学者先后发表了《美国政治变革:新华盛顿和思想库的举起》、《思考那些不能思考的》、《英国思想库和舆论环境》等一系列关于思想库研究的专著。
.........
第 2 章 智库与法治建设的理论分析
2.1 智库的概念及功能
全球化背景下,智库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智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成为影响国家决策,推动社会进程的重要组织机构。在 2015 年初刚发布的《2014 年全球智库报告》中,当今世界上各类智库总数达到了 6681家,美国依然是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布鲁斯金学会连续八年位列全球智库排行榜的首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中国智库的数量也急剧攀升,跃居成为全球智库排行榜的第二位。十九世纪初,工业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使欧美出现了智库的萌芽,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美国乃至世界的智库数量寥寥无几。在这些为之甚少的智库中,多数为企业家、慈善家赞助成立的私人研究机构,它们政治立场相对独立,通过编纂书籍、发表文章及学术报告的形式传递思想,没有实际参与到政治决策。因此,这一时期的“智库”还不能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推动了政府对军事技术的需求,智库的概念逐渐为人所知。西方智库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发展,知识技术型智库数目有所增加,研究的内容受政府的影响,局限于军事以及外交政策的研究。二战以后,在日趋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复杂的政治格局和经济秩序背景下,西方国家社会矛盾凸显,以个体为单位的有识之士已不能满足政府的需求。政府需要更为高水准的决策机构为其提供专业的咨询,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在政府的助力下,智库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日益增强,决策能力不断提升。
.......
2.2 法治建设的涵义及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恩格斯和马克思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恩格斯对国家和法的研究,以及对自由、平等的阐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蓬勃的生命力。列宁综合时代背景,立足于国情,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成果,创建了社会主义法制。列宁对法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关于国家的学说。列宁提出“意志如果是国家的,就应该表现为政权机关制定的法律,否则,‘意志’只是毫无疑义的定义而已”“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列宁认为国家与法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第二,关于法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始终坚持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为任何国家的法都具有阶级性。列宁提出,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列宁坚持法的本质的理论,强调法的两重性,即法是一种阶级意志,同时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条件决定的。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理论。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提出俄国新政权的最佳形式是代表会议,即苏维埃。这种形式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形式必须从国情出发。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民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体现和保障。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民主,没有民主,就建设不了社会主义。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这一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体现在:(1)“法制”统一。法制统一是实现国家安定的保障。(2)加强法律监督。预防权力滥用滋生腐败现象。(3)党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干部队伍的法治水平的提高对全民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都有重要作用。
.........
第 3 章 法治国家立法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分析 ........... 27
3.1 中国立法建设的现状分析 .......... 27
3.2 中国立法领域存在的问题 .......... 27
3.2.1 民主立法程序不完备 ......... 27
3.2.2 立法中公众参与程度不足...... 28
3.2.3 立法质量有提升空间 ......... 29
3.3 智库在立法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30
第 4 章 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分析..... 37
4.1 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分析 .......... 37
4.2 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8
4.3 智库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 40
第 5 章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分析..... 47
5.1 法治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 47
5.2 法治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7
5.3 智库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 50
第 5 章 法治社会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分析
5.1 法治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自 1985 年以来,我国已制定实施六个五年普法规划。普法活动中,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法律相关知识也加入了青少年教育体系。普法活动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民群众的认知,使公众对法律的理解认识步入了新的阶段。随着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国公民的法律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逐渐的增强,社会法治化程度越来越高。法治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对国民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全民普法是一个长期性基础工作,法治点滴的进步都在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法治文化的盛行,对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法治中国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人民的法律意识虽有显著的提高,但整体法制观念仍有欠缺,对法律的认识也仅限于表象,民众没有机会和能力对法律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就导致了人们在遇到需要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形。普法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民知法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在自身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大力的进行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成为了法治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有民众接触了法律知识、了解了法律内涵,才会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会使大众更加积极参加公共生活, 行使自己督政的民主权利。
..........
结 论
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智库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首先,分别对智库和法治的内涵、产生以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外智库发展的经验,,重点研究了智库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论述了智库和法治在立法、行政和社会方面的关系,为下文智库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作用研究做铺垫。再次,用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法治现状做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为本文的主旨奠定了基调。 本文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为视角,分析了智库在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以现实情况为切入点,结合智库的自身优势,探讨智库在解决法治中国发展困境中可以起到的作用。第一,智库对立法建设作用分析中,着重论述了智库在选择立法项目时汇集民意,避免选择的盲目性的作用;智库在法案起草时提供专业支持,提高立法质量的作用;智库为草案公布提供更好的平台,加大草案的宣传力度的作用;智库在草案公布后进行追踪评估,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改善的作用。第二,法治政府建设中智库作用的分析中,阐述了智库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从更深的层次发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作用;智库的“旋转门”机制有利于权力的流动,预防贪污腐败滋生的作用;智库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征集最优的决策方案,提供专业的决策保障,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政府决策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三,智库对法治社会的作用分析中,智库主要作用为舆论引导、社会服务。智库在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方面有推动作用。综上所述,大国的建设就需要有“大”智库,高质量的智库能更好的为我国法治建设服务,能帮助中国更快更好的进入法治时代。因此,打造一批符合我国国情的优质智库,并发挥智库的自身优势,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2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8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