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4例临床和免疫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全世界均有该病分布,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口中40~40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好发于中年女性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病理上表现为进行性胆管破坏,伴汇管区和汇管区周围炎症及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我国尚缺乏确切的发病资料,既往认为本病少见或罕见,近年来随着对此病认识的加深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并不少见。我们对44例PBC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和病理学特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免疫学和病理学特点。
回顾性分析44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和病理的结果。44例PBC患者男女比例1∶7.8,发病年龄为(57.68±10.71)岁,首次发病诊断分别为肝功能异常(23例,52.27%)、肝硬化(11例,25.00%)、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4.55%)等;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25例,56.82%),皮肤瘙痒(17例,38.64%),黄疸(16例,36.36%),口干、眼干(15例,34.09%)等。PBC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例(15.91%),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5例(56.82%),生化检查显示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GGT)水平升高,IgM升高明显,自身抗体中以ANA、AMA、AMA-M2阳性者为主。肝活检25例,17例可见肝小叶内散在点、片状坏死,20例汇管区碎屑状坏死,21例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11例细小胆管增生,16例纤维组织增生,6例假小叶形成,6例胆管上皮变性,7例胆管炎性细胞浸润,3例肝小叶内及汇管区见肉芽肿形成,5例小叶间胆管消失,3例羽毛状变性,2例胆栓形成,6例小叶间胆管炎。
PBC女性多见,发病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功能检查以肝汁淤积为主,AMA、AMA-M2阳性可诊断。肝组织学改变小叶间胆管炎、胆管数目减少,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肉芽肿形成、细小胆管增生,以及肝细胞羽毛状变性是主要病理特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5例患者进行了肝组织活检,蜡块包埋,切成4μm厚度切片,常规HE MassonCK19染色。44例均为2000-01~2008-08我院确诊为PBC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女39例,男女比例为1∶7.80;发病年龄为(57.68±10.71)岁,其中男(52.71±9.96)岁,女(61.40±17.56)岁,男女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2000年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AASLD)的PBC处理指南[4]。
1.2方法
1.2.1肝功能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发光仪ACCESS测定,指标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值范围(5~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范围(13~35 U/L)、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值范围(40~150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参考值范围(7~45 U/L)、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范围(2~2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值范围(1.7~8μmol/LU/L)、总蛋白(TP)参考值范围(65~85 g/L)、白蛋白(ALB)参考值范围(40~55 g/L)、球蛋白(GLO)参考值范围(20~40 g/L)、总胆汁酸(TBA)参考值范围(0~10μmol/L)。
1.2.2自身抗体的检测
采用美国德灵公司BN-P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指标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肝特异性胞质抗原型1抗体(抗LC1)、抗可溶性肝脏抗原抗体(抗SLA)、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着丝点抗体(抗ACA)、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抗LSP)、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SSA、抗SSB、抗Sm、抗SDNA、SCL-70、抗JO-1等,参考值范围为阴性。
1.2.3肝组织活检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
首次发病诊断为肝功能异常者23例(52.27%);肝硬化者11例(25.00%);PBC者4例(9.09%);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药物性肝损害者各2例(4.5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淋巴瘤者各1例(2.27%)。24例(54.55%)平均误诊时间为(2.38±0.77)年,最长误诊时间为6年。主要症状为乏力25例(56.82%),皮肤瘙痒17例(38.64%),黄疸16例(36.36%),口干、眼干15例(34.09%),下肢水肿12例(27.27%),腹胀、纳差各11例(25.00%),口苦、关节疼痛和呕血黑便各5例(11.36%),齿龈出血4例(9.09%),恶心3例(6.82%),发热、肝区不适各2例(4.55%)。主要体征为肝大15例(34.09%),脾大14例(31.82%),猖獗齿4例(9.09%),黄色瘤2例(4.55%)。PBC重叠AIH7例(15.91%),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5例(56.82%),其中干燥综合征13例(29.55%),糖尿病3例(6.82%),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桥本氏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2例(4.55%),大动脉炎、皮肤淀粉样变、肾病综合征各1例(2.27%)。合并有骨质疏松者5例(11.36%)。
2.2肝功能指标
44例PBC患者ALT(60.14±53.35)U/L,AST(80.23±57.16)U/L,AST/ALT(1.67±1.25),ALP(310.64±211.17)U/L,GGT(217.26±204.69)U/L,TP(66.44±8.58)g/L,ALB(33.86±6.01)g/L,GLO(32.54±6.88)g/L,TBil(52.18±69.51)μmol/L,DBil(35.88±54.57)μmol/L,TBA(76.14±84.51)μmol/L。其中有32例(72.73%)ALP高于正常值上限(ULN),ALP>3 ULN者12例(27.27%);38例(86.36%)GGT高于正常值上限,GGT>3 ULN者31例(70.45%);AST/ALT≥1者32例(72.73%),33例(75.00%)TBA高于正常值上限,22例(50.00%)TBil高于正常值上限,10例(22.72%)GLO高于正常值上限。2.3免疫学指标
44例PBC患者IgG(1829.52±301.17)ng/ml,IgA(405.97±196.70)ng/ml,IgM(388.37±270.83)ng/ml,C3(102.50±24.66)mg/ml,C4(14.62±6.25)mg/ml。其中24例(54.55%)IgM高于正常值上限,10例(22.73%)IgG高于正常值上限,7例(15.91%)IgA高于正常值上限。C3、C4水平无明显升高。2.4自身抗体检测
44例PBC患者中ANA阳性为42例(95.45%),AMA阳性者40例(90.91%),AMA-M2阳性者40例(90.91%),抗SSA阳性者3例(6.82%),抗SSB阳性及抗RNP阳性者各1例(2.27%),其余抗体均阴性。2.5肝脏病理学改变
肝活检25例患者中Ⅰ期8例,Ⅱ期7例,Ⅲ期5例,Ⅳ期5例。17例患者可见肝小叶内散在点、片状坏死,20例患者汇管区碎屑状坏死,21例患者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11例患者细小胆管增生,16例患者纤维组织增生,6例患者假小叶形成,6例患者胆管上皮变性,7例胆管炎性细胞浸润,3例肝小叶内及汇管区见肉芽肿形成,5例小叶间胆管消失,3例患者羽毛状变性,2例胆栓形成,6例小叶间胆管炎。
3讨论
3.1在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既往未受重视,临床易导致误诊
值得注意的是有15例(34.09%)患者以口干、眼干为主诉就诊,进一步检查证实为PBC。PBC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一种,起病隐匿,有一个相对可以预测的演变过程,从无症状到有症状平均需6~8年,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8~10年,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本组资料中44例患者有54.55%存在不同时间的误诊,最长达6年之久。在就诊过程中,初诊肝功能异常者23例,肝硬化者12例,其中5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诉首诊。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和诊疗水平的提高,有5例首诊即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本资料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1∶7.8,好发年龄在50~70岁,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PBC患者以乏力、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本组资料中上述异常率分别为56.82%、38.64%。除肝、脾肿大是PBC患者的主要体征外,如出现黄色瘤、猖獗齿应考虑PBC可能。骨质疏松作为PBC的并发症,与胆汁淤积有关,文献报道PBC患者有14.3%存在骨质疏松。本组资料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1.36%,比文献报道发生率低,与我们未将骨扫描作为常规检查,仅在患者有症状时检查有关。
3.2实验室检查
ALP和GGT升高是PBC最突
出的生化异常,一般可升高3~4倍,且可见于无症状患者及疾病早期。大多数患者TBA升高,多数患者TBil升高,提示血清胆汁酸水平反映胆汁淤积的敏感性高于胆红素。ALT和AST有升高,但一般低于正常5 ULN,令人感兴趣的是AST/ALT≥1的AIH患者达72.73%,这与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所不同,提示PBC的肝损伤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肝细胞损害较轻。另外免疫球蛋白尚有高IgG、IgM血症,除重叠AIH外,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
血清AMA或AMA-M2阳性为PBC最突出的免疫学指标异常,是最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10]。本组资料中AMA-M2阳性率90.91%,与文献相符。有5例患者AMA-M2阴性,但有典型肝内胆汁淤积症状和生化改变,这部分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典型的PBC病理特征,也诊断为PBC,称之为AMA阴性的PBC。
3.3 PBC
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硬皮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其中以干燥综合征和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1%和7%。本组资料显示PBC患者中56.82%存在其他类型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合并干燥综合征29.55%,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3.4 PBC
患者大多数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即小叶间胆管炎、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细小胆管增生、而汇管区有的小胆管消失,严重者呈现胆管消失综合征。表现为胆管改变为主的病理改变,尤其以小胆管明显,与文献报道相符。病理诊断是诊断PBC尤其是AMA-M2阴性的PBC的确诊依据。
因此,对于ALP和(或)GGT持续升高的中年女性患者,要在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及酒精性肝损害等常见原因基础上,要高度考虑PBC可能,尽早进行AMA及AMA-M2的测定,如有条件可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来早期发现和确诊PBC。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583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58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