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硕士论文 >

地理、贸易与新国际分工: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6:52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在早期的对贸易和分工理论的研究中,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分工原理,指出分工受制于市场范围,而一国或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市场范围具有决定作用,因而对该国或地区参与贸易和分工活动发挥了重要影响。尽管斯密高度重视地理因素在贸易和分工活动中的作用,但在斯密之后的数百年里,贸易与分工理论在演进中较为普遍地忽视了这一影响因素。无论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在这些理论框架体系中,国家成为了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国家之间因为地理距离而产生的贸易成本并不存在。沃尔特艾萨德指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距离变量几乎不曾被明确地认识到。这种状况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学说沿着某些方向已经发展得板为精致,可是在另一些方向上却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不能不说,地理因素被长期忽视是贸易和分工理论演进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新国际分工模式下,,跨国公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再局限于母国之内,而是跨越了不同的国家与地理区域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使得全球的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分布上比以往更加分散,这是否意味着地理因素在新国际分工中不再重要?现实的观察表明,新国际分工在全球分散化的同时,高度集聚于特定的地理区域。表1.1显示了东亚、欧洲和北美三大典型地理区域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大地理区域基本主导了全球范围的新国际分工,尤其是东亚地区,在新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在新国际分工的形成中,地理因素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从时间趋势来看,地理因素对新国际分工的影响是变弱了还是变强了?这些都是十分意义的研究问题。

地理、贸易与新国际分工:理论与实证研究

.............................


1.2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1.2.1地理、贸易是与新国际际分工的关系

本论文的内容涉及到地理、贸易与新国际分工三个重要概念,首先需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地理与贸易的关系。贸易活动涉及到商品或服务在特定地理空间上的转移,因而一国或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势必影响到其对外贸易活动。地理主要通过影响贸易成本而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地理产生的贸易成本最为明显的有两个;由于存在地理距离而产生的运输成本、国家之间由于主权领域的划分而产生的边界成本。地理对贸易的影响包括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理影响到国家间的贸易流量,地理越邻近的国家,彼此间的贸易规模也越大;其次,地理影响到贸易产品结构,在历史上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国际间的贸易活动面临高昂的成本,为了取消这种成本影响,长期以来国际贸易活动以高单位价值的产品为主,尽管在现代条件下,国际间运输成本已经大为下降,但贸易成本仍然对贸易产品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此外,地理还影响到国家间的贸易政策倾向,地理邻近的国家越容易形成相互开放的贸易政策,在现实中,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等一体化贸易组织往往形成于同一地理区域的国家之间。

第二,地理与新国际分工的关系。斯密在分工理论中指出,分工受制于市场的范围,而市场的范围受到地理因素较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历史上,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克服地理屏障的能为较弱,因而反映到国际分工上,主要表现为特定地理区域之间的国际分工。新国际分工的产生重塑了地理与国际分工的关系,因为新国际分工有分散化生产的特点,这使得运输成本在新国际分工中成为新的显性成本,同时新国际分工对中间产品在交货及时性和生产协同性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此外,生产要素一旦集聚于初始地理环境较好的地方,则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和生产网络的自我强化功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新国际分工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地理因素的影响。

............................


第二章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回顾

贸易与国际分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国际分工是贸易产生的基础,决定了贸易的流向、贸易产品结构及贸易所得;另一方面,贸易活动反过来又强化了国际分工的范围和深度。在贸易和国际分工的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本章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回顾,重点关注地理因素在相关理论中所发挥的作用。

2.1.1古典理论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贸易和国际分工提出了理论基础,但斯密的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一些贸易现象时遇到了困难,例如不能解释一些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仍然参与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的现象。对此,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各国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即可参与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李嘉图W英国与葡萄牙生产布料和葡萄酒为例,以生产一单位的布料和葡萄酒所需的劳动时间代表劳动成本,表2.1显示葡萄牙在两个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成本优势,但相对于布料,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是0.89,英国是1.2,因此葡萄牙具有生产葡萄酒的比较优势。李嘉图用简单的计算说明,当英国与葡萄牙在每桶葡萄酒交换1.2到0.89匹布料之间时,两国通过贸易都取得了收益。

地理、贸易与新国际分工:理论与实证研究

...........................


2.2文献综述

贸易和分工理论解释了贸易流向与贸易结构的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解释贸易流星,这方面的突破来自于贸易引为模型的引入,地理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开始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尽管传统贸易理论缺少对地理因素的考虑,但在对贸易史的研究中,较多的学者认为,地理因素在人类的贸易和分工活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国学者戴蒙德在其所著的《枪炮、病茵和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从更为长远的历史时期考察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戴蒙德指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势走向、气候、植物、是否有可被驯养的动物等因素,都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并最终决定了社会进化的速度。技术扩散仅仅在一个生态带内发生作用,并且主要沿着韩度方向而非经度方向。例如中国的地势和主要的河流是东西走向,这有利于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传播,从而易于形成早期的文明。而非洲存在致命性疾病(主要与热带气候有关)、美洲的地势有南北走向的特点,这些因素不利于形成一体化的市场,因而制约了这些地区的经济与贸易发展。

美国学者柯丁对人类早期的贸易进行了研究,柯丁指出,远古贸易的主要动因是地理条件的差异,如果一个地区环境均一,则该地区就没有进行村落上级别贸易的明显动机,村落内部也不会有太多专业化的可能性,因为几乎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主要致为于食物的生产。而如果一个地区具有多样化的环境,则贸易和专业化分工则有了可行性。地球上多样化环境最为显著且重要的分界线是沙漠的边缘,将可耕种的农业地区与游牧民出没的热带草原和沙漠地区分开来,游牧民成为专业的生产者,取得肉和牛奶,很少或根本不能获得谷物或织布所需的纤维,只能通过贸易才能获得。

.........................


第三章地理与贸易増长.............37

3.1引言...............37

3.2理论机理与模型设定....................37

第四章地理与贸易产品质量...........55

4.1引言.............55

4.2理论机理与模型设定.............56

第五地理与贸易政策................70

5.1引言......................70

5.2理论模型................72


第七章地理与新国际分工的形成:跨国实证研究


7.1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

在实证研究进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对新国际分工的衡量。从目前的文献研究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中间产品贸易作为新国际分工的衡量,另一种是W按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增加值贸易作为新国际分工的衡量,本章选择以中间产品贸易作为新国际分工的衡量。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统计司《经济大类分类标准》,所有贸易产品分为资本货物、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三大产品,总共涉及16个编码,其中中间产品涉及8个编码。表8.1列出了2013年中间产品贸易进行分类统计的结果。

地理、贸易与新国际分工:理论与实证研究

..............................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主要结论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地理对一国贸易増长仍具有重要影响。在理论机制上,地理因素构成了一国的区位比较优势,影响到了该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从而对一国对外贸易的表现发挥了作用。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这一影响作用并没有减弱,而是变得更为明显。实证研究表明,一国的贸易増长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影响,相比较而言,贸易政策仅解释了贸易增长21.9%的国别差异,而地理因素解释了贸易增长53.9%的国别差异。在地理区位上接近于国际经济中心、具有临海优势等地理条件的国家,有利于其长期的贸易增长。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地理因素对一国贸易増长的影响在増强,而贸易政策对贸易增长的推动作用在下降。通过实际测算,中国距离国际经济中也的加权地理距离近几千年来出现了减小的趋势,并在2004年开始比美国距离国际经济中也的加权地理距离更近,这主要是国际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结果,客观上强化了中国的区位比较优势。

第二,地理对贸易产品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本论文通过构建包含地理距离与产品质量的异质性贸易模型,提出了地理距离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机理,即地理距离所产生的贸易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出口产品决策,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倾向于向地理距离更远的市场出口高质量产品,而创新效率低的企业则倾向于向地理距离更远的市场出口低质量产品。而传统的"阿尔钦一阿兰效应"仅强调一国向国际市场出口更高质量的产品,本论文的研究是对该理论假说的一个补充。跨国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出口到更远地理距离的产品在质量水平上也越高,但对中国的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中国的企业创新效率较低是主要的原因。对地理距离的跨国回归还表明,地理距离对贸易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同时地理对贸易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着行业差异,其中对高技术产品的影响程度最高,这说明与消费市场的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品的质量升级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61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kjzx/861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