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可达性与均等化研究
1绪论
公共医疗服务是农户稳定持续的需求,其可达性是衡量农户生活质量的指标,空间均等化是农村发展的价值取向,提升公共医疗服务短吸区的可达性有助于迈向空间均等化。本论文以江汉平原典型县域单元一农村人口聚落医疗服务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为依据,力图从空间与非空间视角发现农村公共医疗服务短缺区和空间均等化的现状问题,通过未来空间化人口预测和优化模型模拟实验,分析农村医疗空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工具。本文选择以江汉平原典型县域单元-仙桃市为研究区域,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是长江中游农产品主产区的组成部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农业腹地。江汉平原在自然和经济地理条件方面具有质性,便于问题表征、模型建构和实验模拟,有助于揭示我国平原地区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可达性和均等化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为平原地区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其二,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核心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地区,是人口众多、聚落密布的水乡固林,是农业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典型代表。以仙桃市为例进行研究,对平原地区公共服务可达性与均等化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2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2.1相关概念解析
低城镇化时期的形式均等阶段。主要特征是人口分布密度低、设施覆盖不广、设施水平较低且不平衔、城乡人口分布相对稳定,流动性不大。针对这一阶段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应设定为保障最基本的形式均等,由于城镇化水平不均,实现形式均等的资源利用效益相对较窩,但是资源主要是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巧得,因此对于外部的依赖性较高。处于形式均等的地区主要是具有农村地域特征的区域,特别是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快速城镇化的过度均等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口开始呈现集中化趋势,居民己经享有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保障,但设施服务水平不髙且不均衡,设施利用效率化,突出的是质量和距离之间的矛盾。送一阶段均等化的目标应设定为选择最迫切的设施种类,有重点的优先选择人口密度大,集聚明显的目标区域提髙服务质量,重点提髙服务设施的利用率,扩大优质服务的覆盖人群。在此过程中,鼓励和引导人口向公共服务质量高的地区流动,以服务扩散和人口集中两种方式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2理论基础
克里斯泰勒提出的六边形结构设想给予交通因素重要意义,他首次提出了交通可达性的概念,论证了交通可达性对于中如地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交通的实际距离在经济上的作用并不明显,真正决定因素是时间成本距离和经济距离。该理论是在均质平原和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的,认为区域中城镇的产生、发展、演化及空间结构的形成只取决于区域中各点间的可达性,而与区域的其他条件相关性不强,而且每一次的交通系统的演进和可达性的提髙,都会对中必地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自如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些地域就己经引入了克里斯泰勒的中也地理论,例如湖北省就以此理论为基础做关于中心城市与次级地域间关系的研究,成都辄县生态县在建设规划中也引用了中心地理论对区位规划进行解释。张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为基础,以最短通行时间、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作为可达性的评价指标,从空间可达性、空间相互作用、空间服务范围几个方面对中也地体系进行空间分析。
3仙桃市医疗服务发展条件评价与时空格局....39
3.1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历程....393.2仙桃市医疗服务综合发展条件评价....46
3.3仙桃市农村公共医疗服务空间格局....54
3.4本章小结....58
4基于空间视角的农村医疗服务可达性测度........59
4.1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可达性模型测度........59
4.2基于机会积累的可达性模型测度........62
4.3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65
4.4仙桃市农村就医空间可达性与短缺区........69
5基于非空间视角的医疗服务均等化评价........76
5.1医疗服务均等化评价方法........16
5.2均等化评价指标与依据........79
5.3农村医疗服务均等化评价..............80
8仙桃市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政策研究
8.1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空间政策研究
为了更化科学直观的表达选址的过程,本研究利用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栅格数据重分类、空间叠加等空间分析功能对化桃市医疗设施进行选址分析。分析数据来源于仙桃市髙清遥感DEM数据、仙桃市第二次主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斑块数据、仙桃市现有医疗机构数据、仙桃市交通网络数据、仙桃市医疗短缺区数据等。运用ArcGIS扩展模块的空间分析部分功能,完成坡度计算、距离制图、重分类、栅格计算等,最后得到医疗设施最佳选址地点。新增医疗设施选址要求:(1)新增医疗应该选址地势平坦、远离水域的地点;(2)应该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址成本不髙的区域并且是被允许建齿的区域;3)选址区域应该避开现有医疗设施,合理分布;(4)选址区域应该位于仙桃市医疗服务短缺区,并且越靠近交通网络。各图层数据权重值比重为:位于医疗服务短缺区0.5,距离现有医疗设施(逆向指标),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条件各占化125.实现操作步驟:(1)髙清遥感DEM数据:计算坡度、坡向和海拔栅格图;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斑块数据提取允许建设医院的地块,并进行水域。将现有医疗数据和医疗服务短缺区数据进行直线距离制图分析。(2)上一步得到的栅格数据,根据选择要求进行(0-10)重分类,使其到相同的等级范围,方便栅格计算。(3)根据各图层确定的权重值,进行空间栅格数据计算。8.2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非空间政策研究
仙桃市新农合参保率已经达到100%,但是新农合的保障程度还是有限,农村居民满意度仍然不高。主要原因已经在医疗服务不均衡影响机制中分析,本研究认为,应该适当加大报销比例,门诊统筹重点应该关注慢性病、多发病的治疗,并逐步的探索符合慢性病规律的费用控制机制和保险结算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和村卫生室等服务机构的作用,新农合报销支付比例继续向基层卫生机构倾斜,逐步引导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向基层转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可采用优先安排就诊病人到大医院就诊、住院等手段,逐步提髙转诊比率,増强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信心。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将符合条件的其他非公立的基层医疗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按规定可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在报销方式上,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常见病、多发病的概率等,制定相适应的报销补偿标准,并根据当地农民实际情况,对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更大的优惠或则适当减免。......
9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依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基于空间分析和地理可视化方法,提高可达性促进公平性为导向,从空间的角度对农村就医空间可达性进行测度,从非空间角度评价农村医疗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改进传统区位配置模型与优化实验,丰富和发展医疗空间规划理论,并在未来人口城镇化系统预测与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医疗公共服务空间与非空间政策分析,完善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空间优化布局方法,探索地理空间模拟与就医空间规划的有机融合路径,为提島农村医疗服务可达性与均等化的质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改进潜能模型与两步移动搜寻法,发现改进的潜能模型的空间可达性分布态势比两步移动搜寻法更加平滑,更适合用于仙桃市可达性测度。因此,研究选择改进潜能模型对仙桃市农村就医空间的可达性进行测算。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100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