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解体及其ERP证据的研究
1 引言
一个多世纪以来,“语义饱和”现象一直受到众多心理学家们的关注。这种现象是指持续注视或多次口头重复一个单词之后对单词的意义产生不确定的感觉(Black, 2003; Jia & Zhang, 2013; Lambert & Jakobovits, 1960)。此现象最早是由 Severance 和 Washburn 于 1907 年提出来的,他采用口头报告法让被试持续注视单词,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词的识别越困难(Severance & Washburn, 1907)。 随后,心理学家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大量研究,但也仅限于字母文字。一直到 20 世纪 90 代,中国和日本的研究者发现,在中文汉字和日文汉字(Kanji)中也能产生类似的现象。当我们长时间注视一个熟悉的汉字或多次书写它时会发现,我们往往会觉得它变得陌生,甚至怀疑自己书写错误;当被试长时间注视一个日文汉字(Kanji),会发现不能把它识别成一个完整的图,被试不是对语义变得不确定,而是对汉字的字形变得“解体”(Cheng & Wu, 1994; Ninose & Gyoba, 1996)。 上面所提到的都是一些视觉现象,其实除了视觉外,听觉、味觉、嗅觉也会产生类似的现象。同一种感知觉刺激长时间发生作用后,我们会发现相应的感觉阈限发生了相反变化。Prochwicz(2010)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对正性或负性图片的刺激比正常人更容易达到饱和。对精神疾患者而言,如果发生药物中毒,他们会认为身边熟悉的亲朋好友不是本人了,而是被别人所替代。这些所有现象似乎表面看起来都是比较相似的,其实他们背后真正的原因却可能并不相同。我们这里主要研究汉字所引起的这种不确定或陌生的现象。
......
2 综述
2.1 字母文字语义饱和的研究
法语中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发现对一种事物虽然能够识别,但是存在一种陌生感,Ullian 和 Matson(2001)把这种现象称为“旧事如新”(jamais vu)。那么究竟什么现象才可以被称为 jamais vu 现象呢?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界定,一是人们对该事物存在陌生的感觉,认为自己是第一次看到;第二个方面是从理性的角度看,自己曾经肯定在哪里见它。我们还发现,对于一些人物、环境、地点等具体境的事物而言,发生 jamais vu 现象的几率比较少,这种现象在词汇的发生中比较常见。 总体来说,对字母文字的“语义饱和”的研究有很多,其中英语的研究也是最多的。对于拼音或字母文字来说,它们的语义饱和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方法也比较成熟。对语义饱和现象不仅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语义饱和现象的本质也进行了大量探索。Espositod 等对 1907 年到 1970 年之间有关语义饱和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大多数的研究以“意义丧失”为前提,却忽略了这种现象可能涉及词的知觉重组(Esposito & Pelton, 1971)。“语义饱和”可能是一种知觉现象,而非语义现象,语义丧失可能只是词的知觉重组的次级现象。西方学者对于英语中的“饱和”现象的研究虽然已经上百年了,但语义饱和的发机制究竟是知觉解体还是语义丧失所致,众多学者仍意见不一(仝文,闫国利, 2013)。2.2 汉字字形解体的研究
台湾学者 Cheng 和 Wu 首次采用内省法研究中文语义饱和现象(Cheng & Wu, 1994),他让被试持续注视一个汉字,如果知觉到汉字发生了解体现象,则按键做出反应,这一实验证明了汉字也发生了饱和现象。Cheng 在实验中把汉字分为六种结构:独体字 SN-characters:木;包覆字 SU-characters:圈;左右合体字 LR-characters:和;上下合体字 UL-characters:吉;上下部件左右合体字 LR(UL)-characters:渣;左右部件上下合体字 UL(LR)-characters:最。所有类型的汉字均发生饱和现象。此外,他们还研究了汉字的字频、笔画数以及它们与字形结构的交互作用。 Lan 认为 Cheng 和 Wu(1994)的实验会给被试一种暗示,即肯定会发生饱和现象,因此他们的实验结果受被试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Lan, 2007)。Lan 设计了一种间接任务,让被试判断首字相同和首字不同的词语的真假。与首字不同系列词相比,首字相同系列词语中由于同一个字重复出现而产生饱和现象,会导致词语的判断越来越慢。他还控制了假词的性质(同音假词和非同音假词)来验证汉字的识别是否受语音的影响,结果发现假词的性质并不影响汉字饱和速度,字形应该是汉字识别的主要线索。 Cheng 和 Lan(2011)认为字形饱和仅存在于汉字中,,英语中并没有发生字形解体现象。这是因为汉字的部首有特殊的发音与意义,而英语单词的语素与整词的发音与语素是相似或相同。如“动”是由“云”和“力”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发音和意义;而像英语单词“blackboard”是由“black”和“board”组成(“黑”和“板”合成“黑板”)。3 问题提出 .......... 13
3.1 问题提出 ...... 133.2 研究意义 ............... 13
3.3 研究假设 ................... 14
4 预实验 ......................... 15
4.1 实验目的 ........ 15
4.2 实验方法 ........... 15
4.3 结果与讨论 ......... 16
4.4 结论 ..... 18
5 实验一 汉字字形解体的行为实验研究 ............. 19
5.1 实验目的 ..... 19
5.2 实验方法 ................. 19
5.3 结果 ............ 21
5.4 讨论 ........... 23
8 结论
第一,字形相似矩阵的反应时在每一区段均大于字形相异矩阵的反应时。 第二,矩阵类型、区段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效应均显著。 第三,解体率β值大于零,即汉字发生了解体现象。 第四,不同位点之间的波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第五, 字形相似序列里各位点 N170 随着字形结构重复次数的增多逐渐减小,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第六,字形相异序列里各位点 N170 的变化出现差异。
.......
9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虽然并不是首创的,但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还是有所进步,我们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发现,对汉字字形饱和的研究除了主观报告法以外,最多的是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近几年人们开始结合眼动仪对汉字的字形解体进行研究。国外的学者结合脑电实验对语义饱和进行了研究,但也是研究 N400 成分。对于汉字的字形解体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人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来进行,因此,本实验大胆选用 N170 成分来研究汉字的字形解体。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本研究同样也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本研究所使用的材料的精细度还不够高,材料的制作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导致被试在实验中受到材料因素的影响。 第二,实验一的行为实验在进行时并不是单个被试进行的,而是几个被试同时进行,而所有被试实验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是一致的,所以有的被试完成早,有的被试完成迟,这样完成早的被试可能对未完成实验的被试产生干扰作用。 第三,实验一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产生疲劳效应。 第四,脑电实验中的实验任务是让被试观察每一组内总共出现了几种颜色,这种任务本身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也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秉承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