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从人学视角看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6-08-31 06:55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我国就存在“蒙以养正”的观念,凸显幼儿阶段的教育乃人生学习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而幼儿体育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幼儿体育价值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幼儿体育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还要承担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的责任。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停留在口头上,轻视或者忽视幼儿体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焱教授曾就这一现象指出,“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①。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而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出现了一些诸如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思考、小学化现象严重、难以顾及幼儿个体方面的差异性、执教者主宰着体育课堂等等问题,难以达到时代对于幼儿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对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研究迫在眉睫。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②。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强调最终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强调对人的价值、人的健康发展、人的尊严充分关注,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品质和人文关怀。在人学的视角下,幼儿体育教育亦是属于“人之为人”的活动。所以,对于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研究应当结合人学的观点,把重点关注到完整的“人”,关注幼儿“多向度”的发展,包括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特长,关注幼儿的生存质量及发展前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国家教育部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在幼儿园采取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进行体、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①。由此可见,幼儿体育作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已经被推倒了幼儿教育的首位。虽然幼儿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关注,但离《规程》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幼儿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实现幼儿体育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其开展的质量关乎着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关乎着幼儿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幼儿体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人学视角予以审视,通过对长沙市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与访谈,对当前幼儿体育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的困境分析,寻求改善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困境的措施与策略。为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使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能够“以人为本”,更好的为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服务。幼儿体育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体育价值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幼儿体育的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广泛。幼儿体育不能再单纯作为强身健体的工具存在,时代向幼儿体育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体育的发展方向不仅是要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还要承担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的责任。在幼儿体育的研究范围内,大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就幼儿体育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展幼儿体育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答。然而事实上,很少从关注幼儿本身的视角来解读和检视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人学视角下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困境与出路的研究,可以使幼儿体育课程教学更为关注于“人”本身,注重“以人为本”,使幼儿体育课程教学通过人性的回归,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逐步提升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符合时代对于幼儿体育教学发展的需求。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幼儿体育课程教学。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选取40 所公办及民办幼儿园(天心区、雨花区、芙蓉区、岳麓区各取十所)的 150名从事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老师及部分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了解情况、提高认识,寻找一般共识。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研究幼儿体育的论文和著作,资料来源包括中国知网、各大学前教育网站、各种教育核心期刊及与幼儿发展相关的其它学科领域,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和总结归纳工作。 

2.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针对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  150  份,主要围绕幼儿园的基本状况、体育师资情况、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内容的选择、场地器材设施配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采取当场发放收回的方式,回收142 份,回收率为  94.6%,剔除无效问卷后为 135 份,有效率为  95.07%。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本文采用重复测试的方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检验。笔者在第一次回收问卷后的一个月,又随机抽取了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计算问卷前后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  ,得出 R≈0.851,P<0.01,说明前后两次调查结果高度相关,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笔者邀请了  10  位熟悉本研究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了评定与逻辑有效性分析。主要针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三种评分方法的评价,并依据专家的评价和建议对问卷进行调整,做必要的补充和删减。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8 
3.1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人学视角认知 ........ 18 
3.1.1 人之地位: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 18 
3.1.2 人之需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 19 
3.1.3 人之生成: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 19 
3.2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20 
3.2.1 家长对幼儿体育课程的认知程度分析 ......... 20 
3.2.2 幼儿体育教师结构及特点分析 ..... 21 
3.2.3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分析 ..... 23
3.2.4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分析 ..... 24 
3.2.5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分析 ..... 25 
3.2.6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场地器材的配置分析 ..... 26 
3.3 人学视角下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困境分析 .... 27 
3.4 人学视角下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出路 .... 31 
3.4.1 增强对幼儿体育的认识,加强政策与现实对接 ......... 31 
3.4.2 加强幼儿体育课程教学中“人”的研究 .......... 32 
3.4.3  明晰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完善幼儿园体育课程体系 ........ 33 
3.4.4 加强幼儿体育器材与活动场地的投入 ......... 33 
3.4.5 优化幼儿体育教师结构,加强幼儿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 34 
4 结论与建议.... 35 
4.1 结论 ..... 35 
4.2 建议 ..... 3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人学视角认知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成为“自觉自由的人”,把人的“主体论”、“需要论”和“发展论”作为“人学三论”,作为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①。那么从人学的角度来解读幼儿体育课程教学,也应该从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认知。使得对于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解范围更广、内涵更深邃马克思说:人在自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那么幼儿的主体性,亦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主体性的根本特性包括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等。自主性主要表现为自尊、独立、自主、自决、自强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等;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求知欲、成就动机、竞争意识与精神、参与态度与行为以及社会适应性等;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意识与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在幼儿体育教学中主体性越强,他们越会明白该去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而做。而主体性越弱,往往就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育。      在德国一所大学里有一座雕塑,一位教师打开学生的“天灵盖”,把知识之水浇灌进去。这尊雕像赤裸裸的展现了当今部分幼儿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味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填鸭式”接受。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禁锢下,“以教师教,学生学,师道尊严”的观念一直主宰着中国教育。在幼儿体育课程教学上,由于教学对象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这种现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完全听从教师安排,不能自主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往往是老师规定什么,就必须做什么。在技动作的学习上,主要依靠教师的传授以及幼儿对教师的模仿,这种现象极大的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

从人学视角看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

结论 

幼儿体育课程教学是实现幼儿体育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人学视角下的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困境与出路的研究,有利于整个幼儿体育事业的发展,能够为体育幼儿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使“以人为本”的教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幼儿体育课程教学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选择适宜幼儿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施加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的情况不尽人意,难以达到时代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探寻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规避和走出教学困境,不仅是深化幼儿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幼儿体育发展的需要。   
(2)通过人之地位、人之需要、人之生成三个维度,对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进行认知和解读。幼儿体育课程教学应是以增进幼儿健康和愉悦为目的,给予幼儿以丰富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关注教育个体的持续成长,寻求人的生命本质,培养幼儿内在的体育素养。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师幼持续性的互动与沟通,使师幼建立起信任、尊重、彼此接纳和理解关系。     
(3)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别从家长对幼儿体育课程的认知程度、幼儿体育教师结构及特点、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设置、组织形式、场地与器材的配置六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家长对幼儿体育课程价值的认知程度不高;幼儿体育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占多数。学历基本符合国家的要求,但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较少;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片面注重幼儿身体发展方面,忽视了其它方面的价值;教学内容是以身体基本运动技能与游戏为主,结构较单一;教学组织形式较为丰富,但幼儿主动学习机会较少;大部分公办幼儿园活动场地较为开阔,体育器材较为丰富,但部分民办、私办的幼儿园场地器材配置与之差异明显。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