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基于多案例的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已经成为必然。近些年来“企业创业”、“企业国际化”、“国际新创企业”等等,成为学术界研究国际创业相关的热门词汇。“国际创业”一词最早出现在 1908 年,后续学者开始了对国际创业的研究,通过度文献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围绕着“天生国际化”、“新创”、“中小企业”等展开的。对于大型国企国际创业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进行分析,分析出大型国企国际创业各要素的特点以及各要素之间具有何种联系,并构建其机理模型。该研究对增进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的了解,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国有企业国际创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1.1 研究背景
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以及激烈行业竞争,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走出国门寻找机会是许多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的作用推动下,作为经济主体的代言人,国有企业开始逐渐参与到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进行了国际创业旅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跟“跨国”“国际化”两个词具有联系,那么这个企业就算不上一个与时俱进的企业。
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即使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已进入世界 500 强榜单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其实真正拥有较强的国际运营能力的企业却很少,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国际创业进程中所表现的普遍的特点为“大而不强”。我国企业国际创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不光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国际创业战略,而且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国际创业中表现出盲目创业与投机创业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国际创业进程变得缓慢。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国有汽车企业肩负着“汽车强国” 的重任与梦想,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解决我国有汽车企业在国际创业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实现“汽车强国”梦想的根本。面临当今严峻以及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国际市场,我国国有汽车企业要想提升其竞争力,关键之处在于要找出企业在国际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出我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国际创业提供依据。
大型国企国际创业的绩效如何,代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程度以及相关政策的合理性,本文通过运用质性研究研究的方法,通过扎根于理论对所收集到的有关于我国国有汽车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编码从而研究出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的特性。
..........................
1.2 研究内容
本研究共分为七章,主要的研究路线表现为“提出问题—研究设计—案例分析—理论构建与发现—总结”这一逻辑安排进行的(如图 1.1 所示)。
第 1 章, 即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研究概况内容的简介,包括研究背景、意义、内容、思路等。
第 2 章,界定国有企业的内涵,,为案例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对有关企业国际创业理论进行了解,通过文献的梳理与对比分析,来进一步确定研究的主题。
第 3 章,是对于案例研究过程的设计,案例研究要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就要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研究过程,案例涉及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介绍、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策略、信度与效度检验四个部分。
第 4 章与第 5 章,本研究的核心环节,通过对三家大型国有汽车汽业的数据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分析出国际创业中各要素的关系。
第 6 章,模型构建与研究发现,总结出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模型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寻找出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在国际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特点,以及各要素的关系,在第 4 章与第 5 章已经给出答案。
第 7 章,总结,将对研究做出总结,主要包括:结论与启示、不足与展望等。
...........................
第 2 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大型国有企业概述
2.1.1 概念界定
国有企业不仅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对于国有企业的表述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西方国家有人将其称为“国家企业(state Enterprise)、国有公司(state owed Company)等,虽然其术语不同,但其表达的意思跟国有企业基本相同。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内涵一要从历史年两个阶段来说明,在1992年以前有学者称国有企业为“国营企业”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出现了“国有”企业这个术语。
虽然在词义上相近,但是不同国家的“国有企业”内涵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是指通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英国学者戴维·皮尔斯认为国有企业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生产,通过向消费者以及别的生产者销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但是企业的控制权是在政府手里并由政府所管控。西方大多数学者对于国有企业的内涵定义主体主要集中在“由政府控制与所有”,而由于社会体制与文化的差异,我国学者对于国有企业定义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早期的企业称呼并没有“国有企业”这个名词,国家对于企业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的不同将其分类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等。最早的定义是出现在在 1981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书中将定义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为“全体劳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由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并且由国家经营并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我国出现了国有企业的定义,20 世界末日出版的《经济大辞典》中,将其国有企业定义为“生产资料归的所有者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并不是由国家直接经营,而是把经营权由国家委托给经营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辞典中同时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了达到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目的,对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原则上国家不再是企直接经营管理者”。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根据股权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等,又根据企业的营业状况、企业规模以及是否进入世界500 强来区分企业是否为大型国有企业。本文所界定的国际创业是根据我国学者李历栓(2014)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内涵与大型企业的内涵相结合提出了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内涵:是进入中国企业五百强名单、世界五百强名单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且与一般企业相比(如表 2.1 所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与一般企业不同,我国国有企业的的起源地是由于国家的行为产生的,是国家理性选择的结果。第二,与一般企业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逐渐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并通过自己生产与经营产品以及服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都要缴税,但是国有企业也要上缴企业的利润,且比率高。第三,多数大型国有企业会参与到国际的一些社会保障事业中去,使得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风险大以及经济效益低成为企业存在特点。第四,我国大型国的行业性垄断和地区性行政垄断是企业典型的特点,行政垄断包括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专有交易、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等。
..........................
2.2 国际创业相关理论综述
2.2.1 国际创业内涵研究综述
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兴起与深入发展,创业活动不再是国内的创业,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已经将创业活动的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际,开始进行国际创业。由于最初国际商务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成熟的大型跨国企业,但创业学又则与其不同,其主要侧重点在于对国内背景下的新企业的研究,正因如此,国际创业理论成了其研究领域的空白点,国际创业被认为是国际商务理论和创业学的交叉与融合的结果,两者的交叉结合不仅推进了商务理论的发展,也拓展了创业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作为新兴的理论,国际创业逐渐地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关注,Kiss 等(2012)认为国际创业研究涉及广义的研究方向:国际创业行为主体(组织、团体或个人)和侧重于在不同国家背景下的企业精神的比较分析,组织创业方面往往是在分析中小企业国际创业。Daszkiewicz(2014)认为国际创业是专门审查和优先考虑的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的作用,尤其是中小企业资源以及组织的可能风险受企业创业经验限制是扰乱了中小企业创业的国际创业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出生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渗透是成功的,其主要特点是对国外市场的快速国际化。
传统国际创业理论的观点,认为在国际创业开始之前,企业首先在国内开展业务经营,然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开始逐步涉及国外市场展开企业的国际创业事业。因此,认为国际创业是以资源丰富的大型成熟企业为主体的跨国发展舞台。但根据 Morrow 在《国际创业:新的成长机遇》文章中的观点,不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文化理解的深入,伴随着进入那些原本陌生的市场竟成为可能。逐渐的随着经济与技术全球化的发展进步,国际商务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因此有很多企业从成立开始或者不就之后就开始积极利用资源,并开始积极在多个国家销售产品来打造竞争优势, Oviatt 和 McDougall(2005)参照一些学者的观点将国际创业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集中的机会;获得机会,但不要求成立新的组织;允许企业创业;避免有关创业方向的不必要的争论;重点跨越国界的创业活动等五个方面,即国际创业是对机会的发现与评价、制定和开发利用,跨越国界来创造未来的商品和服务。Mainela 等(2011)指出,国际创业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过程,确定一个新业务的创造,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国际创业网络的公司。McDougall(2010)认为国际创业是指描述作为“创新,积极主动和风险寻求行为的组合,跨越国界,意在创造价值的国际化组织。
.........................
第 3 章 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案例研究设计 ......... 20
3.1 研究方法 ............. 20
3.1.1 案例研究方法 ................ 20
3.1.2 质性研究-扎根于理论的方法 ................... 21
第 4 章 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数据分析 ............. 32
4.1 开放式编码 .................... 32
4.2 主范畴分析 ........... 33
第 5 章 案例分析 ....................... 42
5.1 组织因素、创业网络与创业资源 .................... 42
5.2 组织因素与创业学习 ......................... 43
第 6 章 概念模型构建与研究发现
6.1 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概念模型构建
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的行为,主要是以创业资源为核心展开的。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组织因素有利于企业构建优势的创业网络,创业网络有助于企业获取有利资源。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对于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创业机理总结如下:
1. 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组织因素有利于企业构建优势的创业网络,创业网络有助于企业获取有利资源。
2. 企业通过创业资源进行创业学习,转化为创业能力来作用于创业绩效,组织因素对创业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3. 企业国际创业的过程中制度环境对企业机会识取具有一定的影响,创业资源使企业更容易识别与把握机会。
4. 有利机会识别与利用,能够提高企业的创业绩效。
根据上述命题创建我国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模型,并将其模型划分为起因、影响因素、结果三个部分,起因是指国际创业的初始动因;要素是指企业在国际创业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即国际创业的结果;如图 6.1 所示。
..........................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发现,通过与其他类型企业国际创业行为相比,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创业的核心范畴主要体现在创业资源上,在机会方面的表现较少,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使得企业领导者不能迅速有效的识别创业机会。而其他企业所进行的国际创业大多数表现在以机会为核心范畴,表现为机会资源一体化来进行国际创业,主要是因为与国有企业相比其他企业并不具备先天的优势资源与创业网络,因此企业在国际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对三家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国际创业行为进行编码分析,来对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创业机理进行探究,挖掘其国际创业的特点以及国际创业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构建了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国际创业机理的概念模型,所构建的模型说明了企业国际创业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主要关系。
首先,三家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创业之初,是在国家大政策环境之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下开始的国际创业行为。作为以技术为核心的汽车企业,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所缺乏的是具有异质性的技术资源,因此企业在国际创业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主要是以创业资源为核心范畴所展开的。
其次,我国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在国际创业的过程中,对机会识取所表现的行为较少,这是由于企业缺乏核心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在国际创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于企业创业网络的依赖,对创业资源获取、整合以及利用,因此对机会方面的投入较少。
最后,组织因素是影响企业国际创业行为的基础,企业背景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创建创业网络,基于创业网络使企业更好地获取资源与识别机会。积极的创业决策者会带领企业对海外进行积极探索,寻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行更好地创业学习。完善的管理体制会让企业各个部门互通有无,互相合作,进行信息共享,使企业在国际创业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创业绩效。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06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0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