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规模及经济提升关系研究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持续而快速的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官方统计,在 1978-2012 年间,中国 GDP 每年平均增长都在 8%以上。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1978 年为 3624 亿元,到 2012 年增长为 509767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980年为 463 元,到 2011 年增长为 37195 元。在过去的 30 多年的时间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对于中国创造这种经济神话,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虽然经济学家们的角度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中国一直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领导者在发展中国经济的道路所走的关键性的一步棋,对中国发展的意义重大。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实质上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资源配置由政府配置转向市场配置,逐步改进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配置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主要靠政府进行配置的。事实证明,这种配置效率低下,严重损害了国家经济的发展。1978 年是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中国实施了经济体制改革,并在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力量渐渐壮大,逐步被赋予更大的主导权,政府干预的领域逐渐减少,资源配置的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
1.2 概念界定
对于经济增长的度量和定义,方法很多。关于它的定义,最经典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本文对此不做赘述,原因是本文在此主要是弄清经济增长的度量以方便第三部分的实证研究。关于经济增长的度量,它既可以是绝对量,也可以是相对量;既可以是总量,也可以是人均量;可以是名义量也可是实际量。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但无论用总量还是用人均量的增加来描述经济增长,通常都用经济增长率即增长速度来度量。本文的经济增长率指的是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学文献中,对于政府规模界定的差异比对经济增长界定的差异要大的多。常见表示政府规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财政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政府规模,另一种是采用政府购买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政府规模。这种政府规模表示方法的不同,直接体现出这政府活动范围和政府职能的大小。财政学上对政府支出的分类主要有三类:按支出性质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对于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外学者对政府支出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经济性质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Grier & Tullock(1989)将政府支出分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Devarajan et al(1996)将政府支出分为生产性和经常性;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2003)将政府支出分为政府投资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马树才、孙长清(2005)将政府支出分为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经常性支出),根据他的观点,这种划分是按政府支出的用途来进行的;寇铁军、周波(2007)公共资本和公共服务两大类;李发昇(2011)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划分,这些因素被分为了两类:投入因素和影响因素,从而在此基础上将政府支出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其中投入要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而影响因素是影响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因素。
………
2 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2.1 适度政府规模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实现的:(l)法律、法规手段。制定各种法律法规,规范约束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如国防、行政、司法等来保护产权,制定和维持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环境,形成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2)行政手段。政府通过限制垄断、征税和补贴、价格控制、政府管制、明确产权等方式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经济手段。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科技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经济、矫正市场失灵,如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向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税或向造成外部经济的私人进行价格补贴;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收放来协调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实现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以上各种手段,不管是法律的,还是行政的,,或是经济的,这些都是政府的活动各个方面,而政府活动都是以一定的财政支出为基础的。政府支出规模实际上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活动的数量。所以,政府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政府支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
2.2 经济增长因素
前面第二部分分析了适度的政府规模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那么在适度规模的前提下,财政支出用于哪些方面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则需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开始分析。中外学者对经济增长理论及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在哪些因素能促进经济增长还存在争议,但都启发了本文的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制度、文化等,经济的增长就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资本的投入(投资)通常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而资本存量本身又是投资推动、生产出来的要素,因此归结起来就是要鼓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投资数量。投资具有乘数效应,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原理,因为投资、消费和收入是相互影响的,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则会带来投资和消费的增加,通过乘数,投资又使收入进一步增长,那么经过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的收入将数倍于初始投资,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2)投资效率。投资效率的提高是经济持续长久增长的保证。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可在投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
………..
3 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6
3.1 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规模门槛回归分析....16
3.2 面板数据的检验和面板模型选择..........20
3.2.1 面板数据检验 ......20
3.2.2 面板模型选择 ......21
3.3 实证结果及分析..........22
3.3.1 关于政府总支出门槛回归的结果及分析 .....22
3.3.2 关于政府消费性支出门槛回归的结果及分析 ........27
3.3.3 关于政府投资性支出回归结果及分析 .......32
4 结论政策建议 ..........36
4.1 本文结论.........36
4.2 政策建议.........37
3 中国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章的实证研究以 1997 年至 2012 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研究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包括总量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消费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 EIVEWS 和STATA 软件从计量的角度研究回答两个问题:(1)政府总支出、政府生产性支出和政府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没有促进作用,有多大的作用;(2)是否存在一个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政府规模,若存在,这个规模是多大;进一步,研究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和政府消费性支出规模是否也存在最优规模,其规模是多大。2006 年我国财政支出统计的口径有所改变:2006 年财政支出划分为 11 类,其包括: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流通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政策性补贴支出。
……..
结论
本文通过前人对关于政府支出与经济增之间关系的总结对中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历史实践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数量估计和理论模型推导两个方面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合研究得出,我国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支出(政府总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固定资本投资占 GDP 比重、劳动增长率都是平稳序列,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与政府总支出及政府投资性支出同方向变动,经济增长与政府消费性支出反方向变动,即政府总支出的增加和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增加导致 GDP 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增加反而会导致 GDP 的下降,阻碍经济增长。主要具体结论如下:政府投资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根据本文前面对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定义,其包括的项目有: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根据宏观经济学,经济建设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作为购买性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但同时也会对私人投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抵消一部分经济增长。尽管如此,就中国目前发展状况,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承担起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转轨的重任,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支出的投入。这些必要投资作为政府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7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1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