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一、气象灾害及其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现状分析
(一)气象灾害概述
根据百度百科对气象灾害的界定,一般意义上对气象灾害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气象灾害具体是指能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安全造成较大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灾害。气象灾害是主要的原生灾害之一。通常会覆盖天气灾害、气候气象灾害以及相关的衍生灾害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己经成为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面临巨大的损失。”灾害性天气会直接导致气象灾害,因此对气象灾害的形成原理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对灾害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预测,对于我国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基本构成
1.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内涵、目的和特征
(1)气象灾害预警的内涵
气象灾害预警的重点就在于此项工作的前瞻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损失。构成气象灾害预警需具备其相应条件及相应标准,一旦达到气象灾害预警的条件及标准时,各预警部门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气象灾害预警还应具有一定的广泛的信息共享性,通过信息共享从而加强信息的可信度、科学性及传递效率。作为气象灾害预警部门,应及时发出灾害预警信息,让民众及时果断地采取预警措施,尽量避免巨大损失的出现,最大限度减轻民众损失。气象灾害预警的最重大内涵在于最大限度减少民众损失。
(2)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的目的和作用
水火无情,人有情。随着社会的种种进步,许多先前能够对人们生命财产等具有威胁意义的疾病事物等等都在逐步减少。但是,自然灾害对民众带来的伤害之大是惨烈的。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_的发生,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市8.0级地震。这些案例对人们的警示是惨重的,让人内心感到阵阵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我们无法控制自然灾害的到来,我们只有做好预警工作,及时的预防远离灾害。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及时发布预测重大气象灾害预测消息,警示民众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减少民众损失是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的重大作用之一。重大气象灾害预测必须做到合理科学,不是凭空猜测,造成民众恐慌。在具有前瞻性的同时需具备科学严谨性。
作为气象灾害预警,需具备捕捉气象灾害信息的敏锐性。及时的对所不做的信息进行科学严密谨慎地分析处理。及时捕捉,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发布信息具有可信性、科学性,依据政策规定及时向群众发出预警信息。让民众有时间对灾害做出相应的处理手段,减少民众损失。
.........................
二、以沙尘暴天气过程为例分析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特征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和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因此,本文将内蒙古自治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作为案例,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学特征进行分析。
(一)沙尘暴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实例
1.内蒙古气象台发布预警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于2015年3月26日16时30分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阿拉善盟北部和西部、巴彦掉尔市西北部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
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沙尘暴工作;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3.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4.呼吸道疾病患者、对风沙较敏感人员不要到室外活动。
自治区气象台发布预警后,2小时内上报自治区政府,在通过政府审核后向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发布预警信息,并告知社会公众。
2.沙尘天气实况分析
2015年3月27至28日,内蒙古中西部出现沙尘天气。受冷空气影响,锡林郭勒盟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包头市北部、巴彦淳尔市北部、阿拉善盟东北部地区出现扬沙、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为0.6-4.8公里,瞬时风速达8-18米/秒。根据2015年3月27日17时接收的FY-3B极轨卫星遥感资料显示,阿拉善盟东北部局部、巴彦掉尔市北部部分、乌兰察布市北部和锡林郭勒盟西北部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
此次沙尘天气过程是2015年入春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的第三次较大范围沙尘天气。沙尘天气过程对上述地区民航、公路运输、设施农业等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特征
从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3月27至28日出现的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可以看出,气象预警信息的传播过程本质上是符合传播学特征的。
通过对传播学中几种信息传播模式借鉴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是指传播者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渠道)使信息抵达受众的过程。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8—书中定义:“信息流指两个或更多的发送者一接收者(人或者机器)间的信息交换。”本次沙尘天气预警信息的其传播流程大体可总结为: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一政府部门采取决策一大众媒介传递信息一社会公众接收信息并反馈,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信息的交换过程。
针对以上各环节的传播特征,可以进一步分析为:
1.信源的权威性
美国学者卡尔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度进行研究,发现信息的来源为某一社会专门机构或在某方面具有专长的人时,人们更肯定信息的真实性,即信息来源更具有权威性,其可信度更髙。
由于拥有专门的气象监测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气象部门在预测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后,所发布的预警信息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即信息来源比较权威。
2.“守门人”作用
库尔特勒温是传播学研宄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他最先提出"守门理论”和“守门人”概念",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收到的信息。
气象部门在肯定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可能性之后,及时把预警信息上报给上级政府部门,经过批准后,才能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把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作为国家权力掌控中心的政府部门要对预警信息的发布予以批准,因此,政府部门在预警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
...........................
三、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和缺陷............30
(一)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流程中存在的问题...........30
1.我国气象灾害预警存在的问题...........30
2.预警信息传播流程中存在的问题............31
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的对策............35
(一)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传播管理............35
1.沙尘暴的气象标准及主要危害.............35
2.加强对沙尘暴灾害的预警信息传播管理............35
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传播管理
沙尘暴、大雪、冰冻、大雾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国家损失不少经济。所以,一定要大力推广气象灾害应急机制,总结以往规律,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气象应韋管理工作。应加强突发性气灾害应急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突发气象灾害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以尽降低灾害损失。下面仍将以我国北方常见的沙尘暴灾害为例,对气象灾害的产生、带来的危害及其预警信息传播进行说明:
1.沙尘暴的气象标准
沙尘暴顾名思义,指的是尘暴与沙暴总称,主要是指强风刮起地面的沙尘物质,使空气混油,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情况。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为:(1)土壤风化;给灾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2)沙埋:致使农田、渠道、铁路、草场等被掩埋。(3)强风则会致使房屋、建筑物等倒塌,动物与人的伤亡。(4)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空气。
2.加强对沙尘暴灾害的预警信息传播管理
目前,我国对沙尘暴的预警信息传播管理主要是通过逐级上报、重要天气各级会商的形式实现。当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出现时,县(旗)级基层气象部门通过自动数据采集进行实时监测,对观测结果进行及时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气象部门上报天气情况及灾情。市(地区)级气象部门在接到上报后,要向省(区)级气象部门上报相关情况。必要时,各级气象部门进行天气会商,掌握天气动态后,根据中国气象局规定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标准,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布预警信号和相关防御措施。灾情严重时,要启动应急联动机制,与民政、消防等应急联动部门协调互动,收集上报灾情信息,采取相应防御和救援措施。
........................
结论
总之,对我国来说,虽然多年来在应对诸如地震、台风、非典等气象灾害事件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些应对气象灾害事件的处理制度,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及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政府部门应当从法律、机构、机制、决策、保障、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预警信息的传播进行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机制,提高处理气象灾害事件的能力,做到“危机处理的预警化”。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气象工作者,在自身实际工作中对此有深刻体会,认为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研究在从管理视角出发的同时,更应该按照传播学规律进行重新认识,将预警信号作为符号来分析,则其传播本质更清晰,也更有实际研究意义,希望能够通过研究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4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