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发布时间:2016-03-15 18:52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发现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良的校园创业环境、开辟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认定制度等对策。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困境 突破
当前,党和国家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八大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教育红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突出问题,而创业在解决了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解决就业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构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顾名思义,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高校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成功率而进行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教育,以期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掌握创业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挖掘自我的潜能,自主创办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诚然,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创业教育能够推进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创业教育尤为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其次,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校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创业过程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涵盖管理、市场营销、核心技术等多个学科,在常规的课堂讲授之外,需要积极开展案例研究、讨论、企业参观学习、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因此,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再次,创业教育有助于缓解就业难题。开展创业教育激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积极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有效的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创业还能推动经济发展,助力经济前行。
二、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尚有诸多不足。
(一)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长期规划,课程多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多数未建立相应的创业教育管理研究机构,多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缺乏创业意愿,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长期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求职的方式“稳定”就业,另一方面,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也使多数学生误以为创业等同于创新,课程中缺少创业品质培养的设置,加上创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和诸多困难,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寥寥无几。
(三)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归属为就业指导类,开展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既在专业内缺乏指导性,又不能发挥专业优势寻找创业项目。创业本身的复杂性、系统性也要求课程设置在创业学的基础上,开设关于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实践等课程,逐步实现课程综合化、特色化,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在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缺乏专业教师。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多数由就业课教师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承担,他们多数对创业教育的目标认识不足,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
(四) 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缺少实际操作机会
创业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创业相关理论的学习掌握创业技能,这就要求创业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且注重实际操作。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案例教学、课外实践等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应用。此外,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仅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简单的创业模拟活动很难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 打破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行成于思,观念的转变是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打破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制度建设,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次,加大对创业教育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品质、创业技能等的理论研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再次,积极培育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扭转传统的就业观念,以全新的理论内容、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完善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合理认识创业的风险,提升对创业的参与积极性。
(二)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加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进程
创业教育体系是否完整系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因此,开展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构建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第一,课程设置规范化。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学分内,将其作为课外素质学分中必选科目类别。在课程内容上,增加经营管理、综合应用、心理健康等多门课程,丰富创业教育的内容。第二,差别化教学。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着重培育其创业意识和创业意愿,高年级学生则主要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技能;针对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将专业理论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力求在创业中发挥合力。第三,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选拔上,挑选自身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教师担任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因为这类教师在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上较其他教师更有优势,对创业有深入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更利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激情;在师资培训上,高校应组织创业教育的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研讨会等,不断积累新的知识,了解创业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更好地服务教学;在管理上,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设立专项课题,完善对创业教育师资的考评等。高校也可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管理学家等各领域的精英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专兼职互补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创业文化氛围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组建大学生创业社团等,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校园BBS等方式,加强对创业政策、创业常识的宣传,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提升学生创业意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推动创业教育的普及。
(四)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开辟稳定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开拓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提升。第一,将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本专业的实验室,了解专业发展的动向和前景,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成果;第二,鼓励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通过向学校提交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后,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资助,并提供场地支持,助力完成创业实践;第三,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开辟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的运营和项目开发,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第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确保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方面的高峰论坛、培训等,邀请知名企业家与学生开展互动,提供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认定制度,综合评价创业教育效果
创业教育培养的重点是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倾向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传统的教育评价大多通过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显然,以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创业教育的效果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认定制度,来全面检验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大学生创业能力认定制度既包括对大学创业理论的书面考核,也包含对创业所需技能、心理素质等“软实力”的检测。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力认定制度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考核对象,以所创业绩为具体评价指标的认定制度。最后依据认定标准划分的不同层次,对学生颁发相应的创业能力认定证书。认定证书是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综合考核,根据认定的结果,学校可以对具有创业意愿、具备基本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创业能力中较弱的部分进行强化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本文编号:34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