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 世纪,专利技术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管理工作的广泛研究和应用,发达国家运用专利先行的策略进攻我国的一些市场,进攻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我国优先发展的一些核心产业和支柱领域,许多核心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已经被国外专利申请者占据,从而形成对创新技术市场的垄断。因此,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设计。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科技产业集群还仍然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一些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专利数量仍然很低,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例也不是很高,一些专利侵权的行为经常发生,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势头依然很强劲。因此,要想改变改变目前这种的状况,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必须积极地面对专利方面的挑战,把制定产业集群专利战略作为自主创新工作的重点[2]。 高科技产业集群专利战略是指产业集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和灵活的专利申请与运用技巧来达到有效地保护自己优势的一种战略。一个恰当的产业集群专利战略,可以使产业集群抢占到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并保持自己技术创新的优越性,还可以有效地提升集群的市场竞争力[3]。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而且汽车产业是吉林省具有优势的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高技术发展重点领域。开展深层次的专利战略研究,对汽车电子专利的国际国内现状、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吉林省行业情况加强专利分析与预警,对帮助吉林省科技创新主体正确选择创新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培育和形成新的科技优势,增强吉林省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欧洲,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从出现起到现在一直都被各国的学者予以重视[4]。在《国富论》中,作者亚当·斯密认为产业集群就是由一群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工作并且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联合在一起的群体[5]。经济学家弗雷德·马歇尔对亚当·斯密关于产业集群的开创性观点加以继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6]。弗雷德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企业为了寻找可以共同享有的基础性设施以及劳动力的市场等外部规模性经济而发生的一种聚集效应[7]。区位经济学家韦伯对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区位因素包括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同时他把集聚因素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研究: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企业本身的扩大而随之发生的集聚优势,第二个阶段是各个企业之间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结构所实现的地方性的工业化[8],我们所研究的产业集群概念明显就是他所说区位集聚因素的第二个阶段。有些学者从企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如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产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许多企业一起集合起来的一个组织,这种组织结构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但却比市场更稳定,比科层更灵活[9]。此外,学者胡佛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而在空间集聚的一种现象,第一次将规模经济的概念引入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范围。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型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是云集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和机构并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10]。
.........
第 2 章 产业集群专利战略的基本理论
2.1 产业集群概述
所谓的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并且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和机构都处在同一个产业链中,这些企业和机构之间在经济生产活动中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有些企业和机构在产业链中处于上下游的关系,有些企业和机构则呈现横向的专业化分工割据的态势。由于产业链具有所谓的媒介性质,可以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可以快速并充分地共享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生产资料等宝贵资源,最终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对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且积极的影响。而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同一产业中具有相互关联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复杂的网络组织。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掌握了大量相互关联的同类技术,同时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和促进,通过产业集群内的信息、资源和人才的共享及流动,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与传统的产业集群相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突出特点是集群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知识为依托,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区域和国家非常重要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
.........
2.2 专利战略概述
所谓专利战略,就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和保持市场份额和产业竞争优势, 以专利技术为对象, 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手段, 结合产业发展政策, 采取各种策略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产业集群专利战略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国家专利战略与企业专利战略而言的,产业集群专利战略在范围的性质特点上与国家级层次的专利战略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由于所在的层次要比国家级专利战略的低,所以产业集群专利战略一般会受到国家级层次专利战略的限制和制约。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认为所谓的产业集群专利战略就是指某一区域的政府为了获得和保持该区域产业集群的市场份额和自身的产业竞争优势,以专利技术为对象,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手段,采取各种策略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
......
第 3 章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研究 ........ 10
3.1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现状分析与评价体系 .......... 10
3.1.1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现状分析体系 ....... 10
3.1.2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现状的绩效评价体系 ....... 11
3.2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选择与设计 ....... 15
3.3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实施与控制 ....... 19
第 4 章 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 22
4.1 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现状分析 .......... 22
4.1.1 专利现状总体分析 ......... 22
4.1.2 专利现状重点分析 ......... 24
4.1.3 专利现状深度分析 ......... 29
4.2 国内主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现状 ..... 32
4.3 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选择与设计 .... 47
第 5 章 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的对策建议 .... 55
5.1 政府相关建议 .... 55
5.2 企业相关建议 .... 56
5.3 院校相关建议 .... 56
5.4 重点战略方向 .... 56
第 5 章 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的对策建议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看,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相关汽车电子专利的申请量正在逐年增多,申请类别中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居多,外观设计方面的专利数量较少。从申请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申请人当中以企业居多,高校次之,研究机构最少,各申请人之间的合作较少,产学研之间缺少相互合作的途径,同时许多申请人对于已申请专利的维护缺少足够的认识和能力,使得许多研究成果未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从专利本身来看,主要的研究力量投入了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和娱乐与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在关键的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和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上研究力量仍然较为薄弱。综上所述,本章将根据目前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集群内各个创新体的不同效用,并依据之前的现状分析及绩效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得对各创新体分别提出建议及对策。
5.1 政府相关建议
1、构建产学研技术合作及转让平台,加快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汽车电子专利的相关申请人之间合作较少,尤其是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关部门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合作及转让平台,通过共同研发或者是专利转让,从而实现研究成果的快速产业化,进而充分挖掘和提高专利研究的经济价值,促进专业研究效率的提高。
2、出台鼓励自主创新与专利申请的配套政策。虽然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正处于增长期,但是总的专利数量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与鼓励。各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专利保护意识和技术研发能力,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优势。
...........
结论
本文以国内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为例,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专利战略的研究分为专利现状分析、战略选择与设计、战略实施与控制三个部分。在专利现状分析阶段,给出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现状分析方法,并且比较总结出国内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客观评价产业集群的现有专利战略的实施效绩。在战略设计与选择阶段,对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专利战略总体把握,分为进攻型、防御型专利战略,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专利开发、专利申请、专利运用、专利保护四个方面设计具体专利战略,四个方面相互协调和对应。在战略实施和控制阶段,分配各创新体的战略任务及战略控制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1、首先介绍与研究相关的理论,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群专利战略等相关概念,接着对汽车电子产业集群进行简介,分析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及其专利战略的特点。
2、通过对国内主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的专利进行检索筛选,建立了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湖北省以及吉林省汽车电子专利数据库,并以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对国内主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进行了现状分析.
3、最后本文实证分析了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的专利战略,通过与国内其他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吉林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主要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现有专利战略的效绩,根据绩效评价和现状分析得到的结果选择总体战略方向并设计具体专利战略。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5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