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效应分析
第一章导论
2012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的60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2990万人。2008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年均増长率达到10.3%,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4》,2010年美国科学家工程师磁量为2190万人,2008年为1720万人,年均増长8.4%,低于中国10.3%的水平。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突破了10万亿元;高技术产品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达到943亿美元。在技术创新成果方面,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增幅显著,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我国的专利申请总量为205.1万件,较2012年増长25.5%。2012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4.4万件,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为三分之二,比2001年的比重提高了一倍。这表明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国内创新能力正在稳步提升。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科技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水平是不相匹配的。无论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还是科技人力资本密度,我国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
由表1-1可以看出,我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绝对值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且呈现递增趋势。若考察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科研投入的强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位靠后,仅髙于意大利、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
……
技术的英文是、echnology",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technology是由两个希腊单鄙似虹le"和"logos"组成的。在希腊语中,techne的意思是手工艺品,而logos是指语旨5。J.Friar等在1986年提出,技术是一种能化是可再现性方法或手段,使用这堅方法能够带来产品、工艺生产和服务的提升与改进。
技术创新一词是J.A.Schumpeter在20世纪3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他阐释了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包括五种倩况;引入一种新产品,推广一个新生产方法,扩张一个新市场,在原材料或半成品上获得一个新的供应渠道。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对技术创新做出严格的定义,Schumpeter的创新概念范围很宽,不仅涉及技术世变化的创新,还包括组织创新,它属于非技术‘性变化的范畴。到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革新对经济增长和狂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日益突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技术创新展开了富有规律性的一系列研究。S.C.Solo较为全面地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重新阐释,他在名为《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的理论》的学术论文中提出技术创新所必须的两个先行条件,分别是新思想的来源和新思想在未来阶段的实现与发展。送个两段论是技术创新概念发展的里程碑。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主要观点,民.Mueser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在整理的基础上他将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为:技术创新具有构思新颖和成功实现的特化是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
第二章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效应的理论分析
种是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即生产投资;另一种是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投资,即创新投资。假定最初该企业对两种投资的投资组合线为AB,最佳选择点为P1。无差异曲线L1和投资组合线AB的切点表示,这种对创新投资和生产投资的组合可W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用。现假定只对生产投资征税,对创新投资不征税。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投资组合会使得厂商的投资收益率下降,针对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厂商可能会相应做出减少调整,创新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的狙合线便由AB移至AC,与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则为L2,切点为P2。在这一切点上,该企业所得效用最大或满足程度最大。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扩大再生产征税,而对技术创新活动不征税,改变了该企业对投资的选择,其最佳选择点由P1移动到P2,远意味着,该企业减少了对生产的投资,相对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的投资,从而改变了两种投资的数量组合。单个企业的创新投资增加,对整个市场来说,会使技术创新的投资从整体上増加。也就是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从而对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产生影响。
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具有替代效应,具体来说,表现为当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其他经济行为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稅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增加无税或轻税的技术创新活动,即以无税或者轻税的技术创新活动替代征税或者重税的一般经济行为。
……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资本的使用成本往往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政府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通过降低资本使用成本,间接地压低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使得企业收益提高,这是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现引入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舒尔茨1956年,第一次系统闽述了人为资本的概念M,他认为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教育投资,可W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劳动为质量,増加个人收入和资本积累。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为资本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来源。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人为资本的影响。S1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劳动为供给曲线,正常征收个人所得税时的均衡点为E1,送一点上的工资水平为W1,这一工资水平所对应的意愿劳动力供给量为L1。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劳动为予W个人所得税上的优惠,那么实际工资水平升高至W2,人们在选择工作职业时将更加倾向从事科技学术工作,意愿劳动力供给增加到L2。
另一方面,我们考虑税收激励政策对于人力资本需求的影响。企业对于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的人为资本的投入包括工资和职业培训。假定劳动力供给S保持稳定,当政府决定开征个人所得税时,工资水平仅仅为W1,均衡状态下的劳动力需求量是L1。此时政府如果对个人所得税给予税收优惠,那么需求曲线移至D2,对从事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加。例如,企业支付的研发人员工资和职业培训费用被允许税前扣除,科技创新劳动为需求量因为税收优惠而增加。
……
3.1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的政策要点………………………………18
3.2我国企业技术削新税收激励政策的特点………………………………21
第四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24
4.1模型的建立………………………………24
4.2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25
4.3模型的检验………………………………26
4.4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30
4.5小结………………………………………………………………34
第五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的政策优化………………………………35
5.1建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法律体系………………………………35
5.2改革和完善増值税制度………………………………36
5.3完善企业所得税激励相关条款………………………………37
5.4强化对创新人才的税收激励………………………………38
……
第五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的政策优化
我国现行的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系统性、完整性较差,多通知、决定、办法的行政法规或者部口规章形式出现,各项优惠政策的法律级次很低。而且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制定部口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改委、海关总署和一些地方政府,多部口同时制定税收激励政策势必造成政策的零散和不系统,增加了企业了解相关政策的困难程度。要发挥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重中之重是要加强立法,建立有机的法律体系,实现税收激励政策的法制化。
发达国家制定的税收激励政策多体现在相关的法案中,而且严格界定税收优惠的对象。以法律的形式出台税收激励政策,不仅能够实现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税收激励政策的权威性、透明度和稳定性。很多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践巧将税收激励政策进行法制化建设与管理。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都非常重视税收激励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和法制化管理。美国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技术创新推动的税收激励政策都记录在《美国的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机构和优先目标表法》《经济复兴税收法案》《研发减税修正法案》《小企业投资法案》《投资收益税降低法案》《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法》《联邦技术转移法》《技术扩散法》《21世纪纳米技术研巧和开发法》24等专口法案中,形成了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法律体系。韩国制定了《技术开发促进法》《税收减免控制法》《科研设备投资税金扣除制度》《新技术产业化投资税金扣除制度》《技术转让收入减免所得税剌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扣除制度》《免征外国企业技术人员的所得税制度》和《对先导性技术产品实行特别消费税暂定税率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的法案。此外日本、法国等国都制定专口的税收法案,化法制化的税收激励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全面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
结论
我国现行的税收激励政策存在对技术创新人才激励不足的问题。例如,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的适用对象仅限于符合条件的高级专家学者,世界银行、联合国和救援国直派来华的外国专家,获得特殊荣誉奖金的个人。窄范围的优惠可能挫伤研究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强化对科学技术人才的税收激励有助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整体提高。现行税收激励政策对科学技术人才激励确实存在着激励不够充分的弊病,必须加大与人力资本相关的税收激励。譬如,提高科学技术人才的计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列支比例,扩大科技人才技术成果奖励的个人所得税免税范围等。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5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