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6-03-20 14:57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是青藏高原中心地带,其面积占青海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达36万之多,玉树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人口的自治州,其中藏族人口越有97%,其他民族约占3%,,作为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玉树州被称为中华水塔,玉树州的自然资源也是极为丰富,是世界上仅存的几种珍稀动植物种群栖息地之一,其中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就位于玉树州,当地生态环境极具学术和自然保护价值。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鉴于玉树州位于三江源腹地,而三江源地区环境极为脆弱,当地温差很大,地表风化快,地质薄粗,植物的生长期比较短,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较弱,如果当地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践踏当地生态环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毫无节制的捕捞,砍伐,游人带来的各种生活垃圾,使得三江源地区的河流胡泊面积不断缩小,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作为澜沧江,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破坏会对中下游其他地区的水文循环和水量产生连锁影响,比如黄河频频段落,长江地区不断发生的洪涝灾害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密切相关,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同时已经被纳入国家生态安全重点保护区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极为重要。


当地人民也早早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保护玉树州的生态环境,当地人民配合国家政策退耕还林还草,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以来,国家启动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玉树人民配合国家政策开展了各种禁牧搬迁工程,发展了20多个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了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三江源,可可西西和隆宝湖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了近50多个州级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达3500多亩,实现生态移民3900多户,从而形成了以三江源地区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2010年玉树地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玉树灾后的重建工作也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而如何有效的实现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基本的生态保证。同时提出法治中国的方针政策,这深刻说明了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本文就根据玉树州的基本生态情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分析了立法在玉树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为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如何最终实现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执法。

2、法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 
3、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规划和行动方案
4、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司法保障
5、 加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执法


6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的依法治国的战略不断推行,国家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将会不断加强,针对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情况,我们要借助当下社会改革的东风,健全和完善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玉树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同时造就一支业务素质好,执法能力强的环境执法队伍,立法,司法,执法力量相互结合,相互制约,才能真正的治理好玉树州的生态环境,维护好中华民族的重要生态文明建设区域。

参考文献


[1]蔡守秋:《论中国的环境政策》,《环境导报》2000 年第6期. 
[2]解振华:《构建新时期环境保护战略》《求是杂志》2005 年12期. 
[3]朱德明:《城乡统筹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71 期
[4]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言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6] 夏群友.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J].理论前沿,2010,(1). 
[7徐民华.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J] . 社会主义研究,1999 ,(5) :1 - [8]梁小民. 西方经济学导论[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本文编号:36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