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发展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29 13:14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时常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引起农民的各种不满。因此把农材的医疗工作列为我国社会医疗的重点工作。为了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我国进行了多次尝试,不断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2003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办公斤转发卫生部等部口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之后,全国各地农村地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简称"新农合")的试点工作。

在《通知》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落实"新农合"工作。"新农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由全国各绞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加入。"新农合"采取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目的是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致贫问题。

但是,"新农合"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这主要由各项客观因素造成。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医疗体制改革比较滯后,缺乏专业的医疗团队等等,这些都使得"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另外,政府在"新农合"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还是一个经办者,同时化是一个监督者。兰者为一体就会出现政府资金管埋能力不强、地方监督为度不够、管理技术落后的局面。仅仅由政府统领"新农合"工作是不够的,因为政府化奋在失灵的领域,尤其是社会服务中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克服上述难题,我们必须在发捧政府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参与到"新农合"中来,在不增加政府和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的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在运种背景的压力下,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模式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笔者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内容

(1)我国新农合实施情况分析,对新农合政策的落实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2)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实施模式,对现有的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3)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实施情况,对现阶段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问题进行研究。

(4)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实施过程,政府机构、保险公司、参保农民兰方之间的博弈分析。

(5)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案例研究,分别包含了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成功案例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失败案例。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本文使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新农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炼并综合各方观点为本文研究提供借鉴。

(2)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研究我国"新农合"的落实情况,认真分析出政策落实的优劣之处。

(3)博弈分析法。本文使用博奔论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对于"新农合"参与的三方进行研究,对解决"新农合"问题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案。

.....................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境外研究综述

境外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较早,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也被学者们纳入重要的巧究范畴。

2.1.1社会保障的概念界定

贝弗里奇(1941)指出,社会保障机制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内涵包括国民的保健制度、家庭补贴制度和就业制度。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其目的是确保所有社会成员能够这到基本生活水准,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状况,对于超出部分不予保障。庇古(1920)认为,政府可通过财政手段提高国民收入,进而提升老百姓福利。马歇尔(2007)在《经济学原理》阐述了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社会福利,及政府对社会贫困者的救济的社会保障思想。巴尔(2004)曾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看法,对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历史进行评价。

2.1.2社会保障机制促进消费

Hubbardetal(1995)从理论的层面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显著影响当期消费,可以大幅度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大量国内外实证巧究,证实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当前消费有显著作用。消费和储蓄本身存在挤出效应。Kantor&Fishback(1996)通过分析认为工伤保险可以降低居民的储蓄率。对我国台湾地区,Chouetal(2003,2004)认为台湾地区推行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使居民储蓄水平显著降低8.6%-13.7%。

2.1.3医疗保障影响农户行为

从理论上说,人们根据医疗服务价格来确定自身合意的健康存量水平。因为农民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化提升了农民医疗服务的使用率。Sunet(2009)利用山东临沂的农户调查数据,发现加入新农合使得大病支出的发生率从2004年的8.98%仅下降到8.25%左右。

......................


2.2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新农合政策的推进,学者们对于新农合的内涵、目标、落实、问题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2.2.1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2010年,"新农合"政策开始启动,每年最低人均标准提升至150元(夏迎秋,2010)但实施"新农合"政策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代涛等,2013)。2003年和2010年的新农合政策,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孙淑玄,2011)依赖和误入的制度背景不同,②制度变迁方式不同,⑤筹资主体与筹资方式不同,④基金统筹的层次不同,⑤基金的所有者与举办者不同,政府的职责不同,医疗供方的选择和管涅模式不同,⑨保障内容与保障的支化方式不同,⑨合作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秦讳等(2010)对"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主要还是由政府机关主导。现在,政府将新农合定位在"大病保障"为主,重点解决的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也有大量学者质疑定位,认为应当实行"小病加口诊"定位。谭湘渝和樊国昌(2007)i虽不认同"大病保障"的定位,但更觉得"小病补偿"的模式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所以"大病保障"不能放弃,只能做适当的修正。

2.2.2实施新农合必要性

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民生。"新农合"制度是财政反哺农村的创举(杨诚晨等,2010)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机制中,最为薄弱的一环(耿永志,刘秀艳,2010)。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大量农材青壮年进城务工的现实,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建设,化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参保居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对弱势的农民群体具有更大的意义(潘杰等,2013)。除了提升农民健康水平之外,新农合还有刺激消费的作用(臧文斌等,2012)。甘举等(2010)的研究表巧,新农合制度落实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在"新农合"方面的投入将促进2.%倍农村的民居消费,这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根据测算,以农材居民城镇居民的人口比例将医疗保险所带来的消费量进行换算,约带动我国7%的消费。

..........................


3本文基本概念界定...........11

3.1商业保险............11

3.2社会保险...........11

3.3新农合............11

3.4博弈论..............12

4我国新农合落实的基本情况分析............13

4.1近年新农合的政策变化.............13

4.2新农合政策的落实分析...............13

4.3新农合发展的问题分析............15

5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必要和可行性分析..............18

5.1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必要性分析..............18

5.1.1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18

5.1.2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18


7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对策分析


为了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W确俱我国商业保险更好地参与"新农合",目的是让政府在商业保险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障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地农民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有更多灵活的选捧,让"新农合"惠及更多地人民。其中包括政府方面的、保险公司方面的、还有社会公众方面的。换甸话说,商业保险更好地参与"新农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社会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7.1政府方面的对策

7.1.1加强政策建设

关于商业促险参与"新农合"的政策,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些,例如在2003年,我国的保险篮督委员会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健康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在这其中提出了健康保险专业化的经营理念。在2004年,保险监督委员会又批准筹建了5家专业巧商业保险公司,如平安健康、正华健康、阳光健康等等。目前的政策只是从宏观上指引了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发展,但是为了实现在商业保险的协助下更好地促进"新农合"发展的目的,这些政策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商业保险和"新农合"的结合,政府就必须加强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政策建设。

........................


8结束语

"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机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目前,政府开展"新农合"政策己十余年,对改善农村居民的医疗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医疗的环境,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能仅仅归结于政府的顶层设计问题。民众的参与程度、社会的基本认识,财政的扶持力度等等,都对"新农合"的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

当然,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可以部分提升"新农合"的保障力度,改善农民的医疗条件,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体制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处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医疗保险的灾难。毕竟,商业保险公司也是逐利的机构,没有也不愿意承捏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这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之间存在重大的目标距离。如果,政府对于商业保险的约柬过重,则会造成巧业保险么司远离"新农合",那么就会重新回到"新农合"的老路上来,这种优秀的新政府极有可能无疾而终,无法完成其历史任务。所政府如何运营好手中的资源,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规划运作好"新农合",必将是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

本文通过梳理"新农合"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认为现有的"新农合"发展中存在着却分问题,并且已经严重影响着"新农合"的发展。而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发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有部分地区己经开始落实了,出现了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兰种模式:基金管理模式、保险合同模式、混合管理模式。通过博奔模型发现:政府能从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项目中,获得较高的工作效李、投资回报,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保证农民的医疗水平),能为居民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在"新农合"项目开发方面,就需要政府机关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新农合"项目中,保证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项吕,进而提升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6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