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系统研究——基于并购交易案例

发布时间:2016-04-29 12:29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扩张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对各类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中国企业战略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开始进入世界前列。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内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整合以及制度的变迁,中国企业的战略并购活动得到了规模化提升、政府倡导、产业组织演进三种力量的合力推进,国外历次并购浪潮的特点在中国同步出现,中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呈现出跨越性与多样性,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清科数据库统计,我国仅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2年并购交易案例从171例上升为991例,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涉及并购总额从152.55亿美元上升至507.62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3%。

并购历史表明,企业并购可以使企业较快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失败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企业乐此不疲呢?其并购动机又是什么呢?什么原因引起了企业的并购动机呢?

尽管我国并购交易呈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行业集中度低,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即使在上市公司中较大规模的公司与国际上大公司比较也是规模小的了。例如,中国制造业许多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严重,如钢铁、水泥、电解招、汽车、船舶制造等。尽管中国政府推出了许多促进兼并重组的政策以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但这些行业的兼并重组至今仍未有实质性进展,社会资源浪费依然严重,产业竞争力亟需提升。因此,加速和深入对国内企业并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如何提高企业战略并购决策能力和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的并购活动发生较早,其对并购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并形成了体系。其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学派,即资本市场学派、战略学派、组织行为学派以及综合战略和组织方法的过程学派。

资本市场学派——研究并购是否创造价值和并购为谁创造价值的问题,实际是研究并购绩效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没能对研究结果背后的原因给出有利的解释,这与这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财务角度的研究有关。


1.21.2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研究目标

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基于中国企业战略并购交易,从并购动机出发,结合并购交易各利益相关方的动机来分析中国企业战略并购的并购动机系统。在这一总体目标指导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力求达到如下具体的研究目标:

(1)确立战略并购动机系统的理论基础。基本思路:借鉴行为心理学的动机理论,结合管理学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并购动机理论,分析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的产生及其诱因,建立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系统的分析框架。(第3章)

(2)通过案例分析,对战略并购动机系统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具体思路:首先选择几个成功、失败的典型案例,基于并购动机系统理论,从战略并购动机角度出发,分析并购活动中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动机,战略并购各方的动机,以检验本文提出的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系统架构。(第4、5、6、7章)

1.2.2理论意义

企业并购活动是有目的性的,是在一定的需求的驱动下的行为。那么什么原因使得企业产生并购动机?又产生了那些并购动机呢?作为处于新兴和转轨过程中的中国,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结构有什么独特之处?企业战略并购在实际中往往是多种动机同时促成的,中国企业战略并购的主导动机是什么?

已有并购动机理论虽然给出了一些研究结论,但大多数分析都是在试图以现成的理论和方式去回答。很少看到对于中国企业并购动机问题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在中国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下,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政府、企业跟其他利益相关者等等诸多利益交织在一起的并购活动中,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有什么样的特点?战略并购的驱动因素包括哪些?其中哪些是主导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并购动机系统理论综述


并购活动是复杂而神秘的。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进行并购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纷繁复杂的并购活动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关于企业并购动机,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上,从经济、管理、法律等角度来解释企业并购的动机,形成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并购动机理论,主要从股东或者公司管理者等个体角度来解释并购的发生,如效率理论、信息和信号理论、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理论、税收理论、市场力量理论等。


2.1并购动机系统概述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获利,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超常规的外部战略发展方式,应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如果说并购是企业的行为,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那么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也应与企业目标相符合。已有的并购动机理论也关注企业的并购动机,把企业作为并购行为的主体,但我们不应忽略的一点是,企业并购行为是企业管理层、决策层、企业监管方等各利害相关人决策的结果,在不考虑代理问题的情况下,管理层做出的并购决策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权衡和协调了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管理层的并购动机就体现为企业的并购动机。

心理学是管理学的基础之一,由于并购活动涉及到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众多的博弈,管理层必须对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所以,管理层的并购决策过程,是对并购活动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处理的心理过程。那么,借鉴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并购动机。

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向着特定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表现为在个体已经产生需要的意识下,启动个体行为的发生。心理学成就需要理论认为,动机是在以内部需要和各种外部诱因作用下形成的。本文将内部需要的作用定义为“内驱力”,将外部诱因的作用定义为“诱发力”。

心理学所讲的内驱力,是由于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迈克尔波特提出著名的“五力”模型表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参与竞争,时刻面临着来自于行业内竞争者、新进入者、顾客及供应商的压力。每一种压力都导致企业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于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目标,就会产生内驱力去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并购就是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的一种方式。另外,企业如果在发展过程的某个阶段资源出现了过剩,企业就会产生释放或充分利用过剩资源的内驱力,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来释放或利用过生资源。如果并购得以成功实施,企业规模扩大,产品和服务加强,能拥有更广泛的销售渠道和更低的采购成本,有利于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对于垄断或寡头厂商,并购还可减少竞争对手,进而获得垄断收益。上述种种好处,使得处于竞争压力下的企业有改变不平衡状态的意愿,于是产生内驱力,并引起并购动机。

但是,企业最终是否进行并购,往往不仅仅由内驱力所决定,还需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即还需要一定的诱因。诱因,在心理学上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对于并购动机,诱因就是能够满足企业进行并购的那些外部条件。例如,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企业间的并购在资本市场高涨时增加,在资本市场低迷时减少,呈现出同向变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资本市场高涨低迷时企业价值有被高估低估)的倾向,这种趋势会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一个因素如果正向影响企业并购行为,称之为并购动机的正诱因;反之,称之为并购动机的负诱因。上例中,资本市场高涨是企业并购动机的正诱因,那么资本市场的低迷就是企业并购动机的负诱因。再如,并购虽然是企业的行为,但往往受到特定法律和政策的管制,一旦法律和政策改变或管制得到放松,也会客观上刺激企业的并购行为。那么,管制的放松也是企业并购动机产生的一种正诱因。对于企业来说,这些诱因在并购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就称之为“诱发力”。


2.2企业内驱力引起的并购动机

并购无论是业务层面上的并购还是企业层面上的并购,都将构建一个不同于原有业务或者企业的新的经济网络结构。借助于新的经济网络结构,并购动机包括追求协同效应,追求市场势力,降低经营、管理、财务等风险,提高效益,获取目标公司优势资源、进行产业调整等等。

2.2.1追求协同效应

通常,并购的协同效应分为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

(1)经营协同

追求经营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活动中最常见的并购动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并购除了能够带来管理费用下降、营运成本的降低等效应外,还因为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进行很好地解释。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并且在并购之前,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包括横向降低生产成本费用的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以及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水平。

①实现规模经济的横向并购

新古典企业理论假设,企业承担着集中、组织社会资源以生产社会所需产品的职能。企业根据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生产,企业总是在既定的投入和技术水平下,实现产量极大化和单位成本极小化。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追求效率最大化,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总是向效率高的企业流动。因此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企业总是追求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3中国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系统理论分析........37

3.1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系统......37

3.1.1企业战略并购系统.......37

4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63

4.1研究方法.....63

5出售方战略并购动机分析........69

5.1样本公司出售的意愿分类......69


7政府干预企业并购动机子系统分析


无论是在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无例外的存在干预行为。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等限制或鼓励企业并购活动。政府干预主要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包括企业并购活动。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市场失衡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在早期,政府对企业并购的干预都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进行的。


7.1我国企业并购环境

企业是并购的主体。从所有制来分类可得到国有、内资民营和外资,这三类企业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发展、演变的。企业并购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企业的制度环境,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决定了企业行为的基本性质。政府是决定企业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政府作为一个包含多种不同领域或势力范围利益的总体代表,其行为与企业行为的互动,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路径。

企业的市场环境,即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早期短缺经济时代还不明显,而随着经济日益摆脱短缺,走向买方市场时,这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企与民企之间,外资与内资之间,竞争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国企在竞争性行业的大量退出,民企与外资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在这三种力量的博弈中,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企往往没有地位,有经济地位的国企往往没有竞争力。这两种类型的内资企业各有自己的软助,外资则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优势。总之,企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受制于其与政府的关系。


8结论


8.1主要研究结论

目前,西方学者对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购方的并购动机和并购效应等方面。他们对收购方的并购动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很多相关的并购动机理论:协同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效率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战略动机理论。

本文则是将战略并购活动中的收购方、出售方(目标公司)和政府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企业战略并购动机,研究了并购动机对并购交易的影响以及产生并购动机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第一、企业战略并购交易的达成是由出售方并购动机、收购方并购动机和政府干预企业并购动机三者决定的。

企业并购动机是由其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决定的。

无论是并购系统动机还是子系统动机,只有在其个体动机方向一致时,合成的动机强度才最强,交易才更容易达成。

第二、企业利益主体的并购动机可分为主导型动机和非主导型动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可以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互相转化。战略并购交易的达成,由并购动机系统中的出售方并购动机和收购方并购动机以及政府干预并购动机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各方并购动机相互作用。各子系统的并购动机由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并购动机共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动机种类有别、方向不同、强度各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并购动机系统地内部结构。在这个内部结构中,有的动机在并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主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决定并购动机系统内部结构的特点。其余非主导动机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企业并购动机系统内的各种动机相互作用,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冲突,其在并购活动中的地位也随着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处于主导地位的主导性动机可以转化为非主导性动机,非主导性动机可以转化为主导性动机。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6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