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1 15:56

论文题目:论 文 题 目: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新疆
您的学校背景:
要求字数:6000字
论文用途:本科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不要网摘 开题报告已写好 开题报告中有一些参考文献需要吗 不用做调查 导师是研究生


目    录


摘要 3
1 引言 4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4
1.1.1 研究背景 4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5
1.2.1 研究方法 5
1.2.2 研究内容 5
2 文献综述 6
2.1 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简介 6
2.2 我国关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进展 6
3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特点 8
3.1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突发性 8
3.2 导致大学生群体行为诱因的复杂性 8
3.3 大学生群体行为和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性 9
4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所凸显的问题 10
4.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欠缺 10
4.2 大学生释放压力的渠道不通畅 10
4.3 高校的办学和学生的期望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偏差 10
5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对策 11
5.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1
5.2 建立各种渠道来缓解学生的压力 11
5.3 净化高校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11
6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关键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力度不断加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导致发生了一些群体性事件,这对于我国的社会安定与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的扩招政策的推广,我国的高校的规模和数量迅速增长,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近年来大学生的群体性事件也逐渐的增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也发展迅速,各种自媒体包括博客、播客、网络社区、论坛、BBS等网络媒介形式层出不穷,这些自媒体凭借其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低门槛、少限制,很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加之巨大的用户量,网页、手机、通信软件等各种发布终端的良好支持,使得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移动互联网已在高等院校普及,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自媒体能够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但是其中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视。如虚拟化、冷漠化和低俗化都导致了大学生把过多学习时间浪费其中,使学习能力下降。而且自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也具有影响。大学生是祖国培养的优秀人才,大学生的群体性行为会对大学校园的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国家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在自媒体时代中,如何有效的预防以及处理大学生的群体性行为成为各个高等院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精英力量,大学生的群体性行为的发生会影响正常校园的学习、生活秩序,同时也会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但是也容易被一些有目的的不法人员利用,引发一些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目前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大学生群体性行为是高校和学者比较关心和热衷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探讨与研究,具有针对性,能够为我国高校预防大学生群体性行为提供参考建议,因此具有实用性。与此同时,本文还充实了我国的关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论文搜集、整理、分析了大量的关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资料,包括国内外的论文、期刊、相关网站和书籍,内容包括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实时的资料。
(2)归纳法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文章需要的内容,例如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归纳出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所凸显的问题等。
1.2.2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关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进展。第三部分介绍了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特点,包括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突发性,导致大学生群体行为诱因的复杂性,以及大学生群体行为和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性。第四部分介绍了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所凸显的问题,包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欠缺,大学生释放压力的渠道不通畅,以及高校的办学和学生的期望以及利益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五部分介绍了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对策,包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各种渠道来缓解学生的压力,以及净化高校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第六部分为结束语。


2 文献综述


2.1 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简介

我国的群体性行为的认定通常有以下几个标准。(1)参与某种行为的人数需要达到5人或者5人以上。(2)这些参与人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向。(3)这些人参与的事件以及其行为在程序上缺乏法定的依据。(4)这些行为的发生会影响秩序,包括管制秩序以及财产秩序等。总体而言,群体性行为指的就是那些无组织的、相对自发的、因为受到某些鼓舞或者影响所发生的行为。大学生群体性行为是指这些群体行为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抗议、游行、示威、静坐、罢课、散布谣言等。

2.2 我国关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成果很丰富。
秦培涛、赵闪和吴猛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通过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以及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为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才立琴的《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与解读》,通过辩证的认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与理性思维,培养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防止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以及引发的影响,从而积极防范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侯微、姜国强和顾心倩的《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文化认同的影响探析》,通过手机媒体的内涵以及即时性、移动便捷性及“去中心化”等独特的传播特点,揭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文化认同是一把双刃剑,重塑大学生媒介素养,利用手机媒体交互平台,构建了大学生群体文化认同的宣传格局。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该加大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填充力度,增强大学生主流文化的感召力。
黄静和邵雅菁的《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建构探析》中,学者以“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认知与心里的新变化,大学生网络化生存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以及挑战和新形势下如何组织学生群体并有效发挥作用”这三个观点,告诉读者要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网络弘扬传播主旋律,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认知能力,从而促进现实社会网络化,网络社会现实化,打造立体化、渗透式、活力型德育新生态。
在宿一兵和彭英的《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中,从阐释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建议。告诉我们只有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实效性。
相德宝的《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选取了十种自媒体,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自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呈现中的主要特点,经过研究发现自媒体内容并非原创,而已转载为主。自媒体对中国报道框架与传统媒体相比并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广大自媒体用户的力量,积极开展自媒体公共外交,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大学生群体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受到何种影响,并且如何预防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方面。

3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特点


3.1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突发性

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事件的形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群体性行为的发生之前拥有比较深刻的背景,但是群体性行为的爆发是通过某一个诱因所导致的,通常爆发的时间比较短,具有突发性。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突发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群体性行为是否发生、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发生、发生的程度这些情况都无法预测和准备的把握。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精英型人才,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思想,但是也因此容易被具有不良用心的人利用。当大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政策或者决定以及对于社会上发生的某些不良现象的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当发生一个偶然事件作为诱因时,就容易使得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共鸣,从而爆发大学生群体性行为。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突发性的背后,有其发生的必然性。

3.2 导致大学生群体行为诱因的复杂性
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诱因很复杂。首先,大学生的年龄主要在18-24岁之间,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心智逐渐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容易激动、很敏感、对于事件的看法有时候会缺乏理性、对于新鲜事物都十分好奇。大学生的这些特征导致大学生在遭受到环境变化或者不良的环境时会产生比较偏激的想法和行为。在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高中时期的优越感不再存在、大学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的需求使得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那些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会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导致大学生群体性行为的诱因。当这些因素长期积累,不及时的得到解决,就很容易诱发大学生群体性行为。在自媒体的时代,大学生会通过各种自媒体如BBS、社区网站、论坛、微博等方式来发布信息和传播信息,自媒体的强互动性、快速传播性使得大学生容易受到自媒体上发布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受到鼓舞或者煽动而发生群体性行为。总而言之,大学生群体性行为发生的诱因十分复杂。


3.3 大学生群体行为和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性

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日益完善,网络成为各种社会的思想、利益的诉求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场所。自媒体的移动客户端的出现,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方便的参与各种信息的互动,更加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网络和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很多大学生在校园论坛、微博、BBS上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发布各种信息。网络和大学生的群体性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当大学生对于学校的一些状况不满时,例如对于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饭菜的价格或者是学校收的某些费用不满意时,学生就会通过网络、BBS、微博等平台来发布自身的不满情绪,而自媒体和网络的快速传播性质使得这些不满情绪很容易得到其他学生的共鸣,从而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所凸显的问题
4.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欠缺
4.2 大学生释放压力的渠道不通畅
4.3 高校的办学和学生的期望和利益存在一定的偏差
5 自媒体时代中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的对策
5.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2 建立各种渠道来缓解学生的压力
5.3 净化高校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6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6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