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研究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厘清与界定
第一节 宣传、传播与新闻
一、宣传
在中国和西方学术界,宣传有着不同的含义。同时,宣传概念的演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时期,宣传的概念也是不同的。宣传一词在中国古代著作《三国志》中多次出现,如:“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进城中强弱相陵,心皆不定,以为宜令新降为内所识信者宣传明教”等,意思是指宣传布达。日本用古汉语“宣传”这个词来翻译 propaganda 一词,因此,“宣传”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外来词。同许多外来词一样,宣传被吸收入民族语言之后,有着丰富的民族内涵。在现代汉语中,宣传是指:“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林之达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中指出:“宣传就是宣传者基于某种目的采用解释、说服、鼓动等形式去影响宣传对象的心理,使其思想感情甚至行为按宣传者的愿望变化的一种活动。……凡宣传,宣传者总怀有一定的目的;或解释以期消除别人的误解,期望别人理解、同情宣传者及其所代表的阶级、政党、国家、集团的所作所为;或说服宣传对象赞同宣传者的观点、主张,信奉宣传者提倡的主义,遵守宣传者的道德规范,或鼓动宣传对象按宣传者的意向去积极行动”。在这里宣传的含义是中性的。中国学者张笃行认为:“宣传是为特定政治利益服务的,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特定阶级、集团(群体)或个人的政治主张、意图、观点晓之于众的过程。它是大众传播的一个内容”。由此可见,中国学者更多的是倾向于宣传的中性解读。然而,这种解读并没有赢得西方的广泛认可。
在西方学者看来,艾维·李认为,宣传从本质上来说是对观点的挑选与传播,并且带着造成某种印象的目的。③拉斯韦尔认为宣传是“通过故事、谣言、报道、图片以及社会传播的其他形式,来控制意见。宣传关注的是通过直接操纵社会暗示,而不是通过社会环境中或有机体中的其他条件来控制公众舆论和态度”。这里强调宣传均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而且宣传可以借由非真实的信息传递来达到目的。《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宣传是一种借助于符号(文字、标语、纪念碑、音乐、服饰、徽章、发式、邮票及硬币图像等)以求左右他人的信仰、态度或行动的有系统的活动。宣传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实现其目的,宣传者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对宣传对象进行影响。为了求得最大效果,宣传家可能抹杀一些事实或促使宣传对象只注意他的宣传而不理会其他的一切。在现代西方观念中,propaganda,即“宣传”带有强行灌输的含义,是贬义词。“propaganda”是指“information,especially of a biased or misleading nature,used to promote a political cause or point of view.”即宣传是由政府推动传播的,基于政治意图的带有偏见和误导性的信息。基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学者对宣传的定义较为负面,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不再使用不等于不需要宣传,也不等于宣传不存在了。只要这个世界依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与斗争,宣传就不可避免地饰演着各国都不太喜欢的角色。然而,受希特勒的影响,宣传作为一个备受广大民众厌恶的词汇,早已深入西方民众的内心。作为自以为智慧的西方领导者采用了中国传统而又古老的方式,换汤不换药。宣传只是一个符号而已,现代人的智慧,最不缺乏的就是可替代同样内容的另一种形式意义上的符号。
......................
第二节 舆论、国际舆论与舆论传播
一、舆论
在中文里,“舆”本意为车厢或轿,“舆人”则是推车或抬轿子的人,后来演化为“众人”。《国语·晋语三》中有:“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左传》记载,“舆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繁殖)之”。也就是说,“舆人”既要有田产,也要有人身自由。《三国志?魏?王朗传》中提到:设其傲狠,殊无人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梁书武帝纪》中指出:“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古语的“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或言论。陈力丹认为舆论学著作所表达的定义主要有三种:一是舆论对于社会知觉的定义。二是强调舆论是对于某一具体对象而发出的意见。三是强调舆论是具体环境、过程以及与相关的社会关联中对某一具体对象而发出的意见。③他从舆论导向的角度,以较强的逻辑性涵盖了舆论的八个要素,对舆论作了界定:“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法治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在西方,舆论法文原词为 Opinino Publique,一般被称为公共意见。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将“公众”与“意见”联系起来,用以表达人们对社会性事务或公共事务的意见,即“舆论”。社会心理学家弗劳德奥尔波特在 1937年的《民意季刊》的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迈向民意科学》中,认为舆论是指,在许多人的情境里,个人可随时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被要求表达自己的意见,来赞成或反对具普遍重要性的特定情况。李普曼认为公共舆论是人们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亨尼斯认为舆论是由显著多数的人,对一般重要性的问题,所表达好恶的综合体。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舆论的定义,国内外对舆论的概念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结论,但舆论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公共问题、群体态度、发挥效力。也就是说,能够广泛引起国际舆论关注的一定是绝大多数人关注的公共问题,而对外宣传中的舆论引导主要是要引导群体态度向宣传者一方倾斜,从而通过舆论发挥的效力来实现宣传的目的。本文更倾向于“舆论”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的提法。
......................
第二章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产生的条件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和一定运行过程中的理论,与这种新的思想相关的前人的理论是新思想得以产生和创立的思想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对外宣传思想的精华,马克思关于宣传理论的论述、列宁在对外宣传上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总结以及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外宣传上的具体实践,都是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源头活水”。
一、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是在吸收和改造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宣传思想的继承、对马克思、列宁宣传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外宣传的具体实践。
(一)传统文化中的宣传思想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丰富,尤其是对历史的把握非常精准。毛泽东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解非常深刻。毛泽东一生熟读《二十四史》并做了详细点评。毛泽东将《孙子兵法》中的兵家之策关于心理战的论述在革命战争中运用自如。对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看得非常清晰。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深层利益矛盾看得尤其到位。毛泽东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尤为喜爱,这也是他革命思想的来源之一。毛泽东胸怀天下,读书是他一生非常喜欢的事情。毛泽东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如孔孟儒学、宋明理学、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从进化论、空想社会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这些都为毛泽东提供了精神财富。毛泽东在其后的对外宣传实践活动中,,常常运用古代人的智慧解决近现代的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效。
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思潮,“坐而言义”不如“行”说天下的精神,古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策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之道都对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强调的就是“师出有名”,为即将发生的行为作正当而合法的辩护。“四面楚歌”的事件正是利用心理变化进行的一场成功的宣传战。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正是中国古代对外往来的典型代表,当时对西域传播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诸如铸铁、开渠、丝绸、金属工具等物品,将西域的良种马、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引入中国。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都是中国古人对外宣传的典范,他们对外传播的是思想和理念凝聚的精神文明。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宣扬天朝上国国威,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宣传。
....................
第二节 苏区初步执政的萌芽时期
一个思想之所以形成,总要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不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全面代表中国。但自中央苏区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初掌政权,有机会和条件推行自己的方针和政策并展开对外宣传。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在一苏大时,代表苏区中央局作政治报告,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①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能够更好地推行其政治主张,并展开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这一时期,毛泽东在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武装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作出巨大贡献。体现在对外宣传方面,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正式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初步执政并不具备国际社会认可的合法性条件,但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执政条件下对外宣传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萌芽的起点。
一、苏区初步执政时期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萌芽的条件
(一)时代背景
“没有单一的宣传公式存在,因为所有的宣传都必须根据所接触的环境而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 1921 年成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全球已经处于主导地位,全球进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时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成为当时全球的主要矛盾。中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国外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密切联系,也是当时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各国家及各国共产党的交往,为联合世界各国进步力量作出重大贡献。也在为各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寻求广泛的国际援助。
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和洗礼,在当时中国思想界影响很大的观点有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以及孟德斯鸠、卢梭的民权思想等。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各界知识分子、爱国人士试图用各种西方思想来寻求中国发展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在俄国实践的成功,使得毛泽东得以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毛泽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找到认识中国和改造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探索中实践,在失败中成长。最终,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得毛泽东明确不仅要将外国的思想“引进来”,同时,也要让中国的思想“走出去”。
......................
第三章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主要内容 ............. 81
第一节 关于对外宣传的地位和作用 ................. 81
一、对外宣传是塑造党和国家形象的先导 ................. 82
二、对外宣传是开展国际斗争的舆论武器 .............. 82
三、对外宣传是配合外交工作的舆论工具 ............... 83
第四章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评价及启示 ............. 127
第一节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历史评价 ........... 127
一、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主要特点 .............. 128
二、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历史贡献 ................. 133
三、毛泽东对外宣传实践的历史经验 ............ 136
第四章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历史评价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为中国对外宣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历史贡献、历史局限和历史经验具有重大影响。毛泽东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外宣传思想,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理论,将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有效结合,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宣传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宣传理论和实践基础。毛泽东在其对外宣传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当然也有一定的偏颇和失误。然而,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毛泽东在对外宣传上存在一定的失误,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外宣传思想作为一个完成的体系形成并指导中国对外宣传的具体实践。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指出的那样:“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看待毛泽东对外宣传中的偏差,也要从这样的思维视角出发,摒弃错误,坚持真理。因此,正确对待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对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进行科学的历史评价,是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前提。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成功与失误与其对外宣传思想的特点紧密相联,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必须明确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特点。
一、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的主要特点
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从萌芽到形成再到发展,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具有政治性、实践性、针对性、灵活性、严肃性以及文风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等特点。
...................
结论
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环境灾难、恐怖主义、人口、资源、贫困等。面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是当今中国对外宣传面临的重大课题。西方社会一直关注中国,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中国威胁论”的口号在国际舆论上广泛存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价一向都是片面地“以偏概全”。中国与世界各国家间的竞争从未中断,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家间的竞争,早已迈入信息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年上升,与此相对,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竞争地位与综合国力不匹配。当今社会,“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当前,中国在对外宣传领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的对外宣传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当前,中国对外宣传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在面临对外宣传理论匮乏的情况下,大量引入国外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对外宣传实践,总有些“水土不服”的意味。因此,立足中国实际,从中国本土挖掘对外宣传的理论基础,对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展开研究,正是当前时代的迫切要求。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对外宣传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声音传向国外,并由国外传回国内,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对内宣传相配合,在寻求国际支持和援助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对外宣传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人通过各种宣传载体,针不同的宣传对象,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宣传内容展开对外宣传,取得了丰硕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