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1 15:35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各国各地区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经济的发展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产业的集聚,在上世纪 70 年代,该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金融业集聚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也逐渐发展形成。如今,金融产业集聚更是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开始的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到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例如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大规模、整体性的集聚起来联合利用金融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共同提供金融服务。纽约、香港、伦敦、新加坡等,都是世界上比较成熟的金融中心,它们的金融主导地位毋庸置疑。金融中心地位的建立对这些城市乃至其所在国家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这些城市的发展进程来看,金融产业集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了金融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对本地金融集聚中心的建立,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都至关重要,所以,各国政府对金融业集聚给予了高度关注。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活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源的集聚现象也在日益凸显。香港作为地域性的金融集聚中心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带动了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内陆,已经形成了诸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金融集聚中心,与内陆其它地区相比,这些地区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其中,上海的金融集聚现象最为明显。自 2009 年国务院特批要将上海建立成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后,上海凭借自身优势,努力发展金融经济,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持续增强。2014年 11 月 6 日,“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发布,与过去一样,上海仍旧保持着较强的发展潜力,从去年十大国际金融中心的第 6 位上升至第 5 位,且与香港并列。2013 年 9 月 29 日,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正式挂牌成立。它的成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金融资源以及金融人才等在区内的集聚。据统计,首批进驻自贸区的企业有 36 家,其中包含 8 家中资银行、2 家外资银行、1 家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占比达到 30%以上,所以,自贸区的成立,不管是对区内金融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上海自贸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都十分有利。 
.........

1.2  文献综述
对于金融集聚的内涵,理论界各学者看法不一,所以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看法,并且大多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在对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中来界定金融集聚。 Marshall(1929)基于亚当斯密对劳动力专业化的观察得出的结果对产业集聚的原因进行了正式阐释,他指出产业集聚即为空间外部性。Poter(2007)在《论国家的竞争优势》中把产业集聚定义为:“在特定区域的特别领域中,集聚着一组互相关联的、同时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服务供应商、专业化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机构、制定标准化的组织以及产业公会等),通过这种地理上的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某种特定的专业化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并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外部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Tschoegl(2000)认为金融机构集中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在其自我强化的过程中会吸引区域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进入,进而形成金融集聚现象,而 Kindle  Berger(1974)则认为地域的集中性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金融交易参与者更愿意在某一个集中的地域进行交易,由此可以带来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也会随之产生,影响更多的金融参与者加入其中,从而形成金融集聚现象。至于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Panditetal(2001)经研究认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会产生积极的集聚效应并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 
....

第 2 章  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及效应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综合来看,由于自贸区在种类、功能等方面有很多差别,所以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定义。如何对自贸区进行定义,目前主要依据以下两种解释: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 (1973),将其定义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另一种是针对现代自由贸易区而言的,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 WTO 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其特点是隔离封闭、境内关外、充分自由、政策优惠和港区结合。我国成立的上海自贸区明显符合上述第一种解释,而且我国商务部也曾发函对“自由贸易区”的表述进行了规范,并且建议将前一种称为“自由贸易园区”,后一种统称为“自由贸易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全球金融资源的快速流动和不断整合,随之而来的是国际金融产业在某些区域的高度集聚,并出现了愈演愈烈态势,在一些城市内不断有以金融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出现并且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金融集聚既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又是一种静态的结果。从动态角度看,在集聚的过程中,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金融人才等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较强的经济基础、政府给予较多政策扶持的区域集中,该区域中的金融主体相互影响,,进一步促使具有完善金融体系的金融市场产生。从静态角度看,金融集聚是各种金融资源在空间运动的结果,各种金融机构在某个特定地域集中,当达到一定规模和集中度时会形成金融集聚区。 从金融集聚的地域范围来看,目前现存的集聚现象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形式:国际间的金融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的集中和聚合具有国际化的分布格局;一国的金融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的集中和聚合具有国家分布格局;一定区域内部的金融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等的集中和聚合具有区域分布格局。 本文所研究的自贸区的金融集聚是指各种金融资源在一定区域内(自贸区)不断进行集中、融合、配置等的动态变化从而在该区域于某一时点呈现出的集聚分布现象。 
.........

2.2  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
自贸区金融集聚带有很明显的自身特点: 第一,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空间,金融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条件都有所差异,因这种差异的存在致使该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强弱不一,金融资源的分布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如果某一特定地域具有适当的条件吸引金融资源不断集中和聚合,金融集聚现象会逐步产生。 第二,成长性。金融集聚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对于成立时间较短的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成长性表现十分明显。在自贸区,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自贸区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金融服务产品的多样化以及金融机构规模的扩大等诸多方面。随着金融资源的存量和流量规模的相对扩大,在自贸区内金融体系会更加完善,金融运行效率会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也会得到优化,这些都是质的增加的表现。 第三,复合性。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复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资源具有多层次性,货币资金是基础性的核心金融资源,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工具体系是实体性的中间金融资源,自贸区的制度和各种法规等是金融集聚实现的整体性安排;另一方面,自贸区金融集聚是与区内其他产业复合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其他产业集聚的伴随物。 
.........

第 3 章  世界各国自贸区金融集聚发展借鉴 .... 14
3.1  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 14
3.2  香港自由贸易港 ........ 14
3.3  新加坡自贸区 .......... 15
3.4  世界各国自贸区金融集聚发展启示 ...... 17
第 4 章  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正效应分析 .... 19
4.1  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现状 ..... 19
4.2  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优势 ..... 20
4.3  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所产生的正效应 .... 26
4.4  制约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因素 .... 32
4.4.1  自贸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 32
4.4.2  自贸区金融改革制度协同程度低 .... 32
4.4.3  自贸区重改革轻政策落实 .......... 33
第 5 章  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对策 ......... 34
5.1  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 .... 34
5.1.1  创新金融监管模式 ......... 34
5.1.2  创造自贸区金融发展的政策优势 .... 34
5.2  改善自贸区金融环境 .... 35
5.3  提升上海经济影响力 .... 36

第 5 章  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效应的对策
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集聚无疑会对上海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上海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金融集聚效应才初步显现,金融产业集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加快上海自贸区内金融集聚,促进其金融集聚效应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5.1  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

目前,我国的监管模式是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混业经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金融结构也在逐渐复杂化,对其进行统一监管也在逐渐形成共识。由于短期内金融制度整体变更的成本较高,因此,在自贸区内进行金融监管改革试验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废除原有的金融监管模式,主动实行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金融混业监管模式,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释放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活力,促进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创新效应。目前,上海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中心,但与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等相比等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地区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落后于香港、新加坡,甚至也不及新崛起的亚洲金融中心,比如首尔、迪拜等城市。上海可以利用自贸区离岸金融建设、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方面的先试先行,创造自贸区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人才,增加金融开放度和自由化程度,加快金融集聚,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

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研究

.........

结  语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这一论题是源于我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金融方面改革产生的,也是源于国家对金融发展问题的重视而形成的。 本文的不同在于,从自贸区的视角来分析金融集聚的效应,比以往类似论题的论文有一定的新颖之处。本文首先结合自贸区和金融集聚的相关理论对自贸区金融集聚进行阐释,介绍了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和产生的效应。同时,分析了世界各国自贸区金融集聚发展的特点,总结有助于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启示:自贸区金融集聚的形成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良好的起始条件以及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自贸区虽成立时间较短,但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金融集聚,示范效应、创新效应、区内外辐射效应以及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效应都将会在以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中越发凸显;但是自贸区内金融集聚效应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比如产业发展问题、金融改革政策协同问题等。为促进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应加快自贸区金融改革步伐、改善自贸区金融发展环境,提升上海经济影响力。 然而,本文虽然在尽力论述上海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问题,但因上海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自贸区金融集聚的效应还不足够明显,论文所得出的结果也有待时间的检验。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