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1 14:45

胃溃疡是慢性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的一种,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慢性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节律性反复发作的胃脘部疼痛,常常伴随有嘈杂、恶心、反酸、嗳气等不适,甚至可有呕吐、呕血、休克死亡等。胃镜检查示:胃肠部可见深达肌层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本病发病率较高,周期较长,复发率高,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慢性胃溃疡诊疗及预防成为临床上的热点和难点,具有重要意义。笔者2012年8月—2014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12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9(48.38±12.55)岁;病0.5~11(5.83±4.87)a;幽门螺杆菌感染HP阳性者32例,HP阴性者8例。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23~72(49.71±13.38)岁;病程0.5~12(5.37±4.76)a;HP阳性62例,阴性18例;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9.38±5.21)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HP阳性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内镜诊断:参照《消化内镜学》慢性胃溃疡内镜的诊断标准;病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上海会议(2006年)慢性胃溃疡研讨会共识意见;HP诊断:参照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的HPC14尿素呼吸实验进行。

1.3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脾胃虚寒型慢性胃溃疡中的辨证标准。主症:胃脘部隐疼,泛吐清水,绵绵不休,喜暖喜按,空腹及受凉后加重,食后痛减。舌脉: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或缓。次症:神疲懒言,倦怠乏力,畏寒肢冷,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1.4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病程为0.5a以上;③年龄18岁以上;④1周胃镜证实为溃疡活动期,溃疡直径3~20mm;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5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标准属脾胃虚寒证之外者;③胃镜证实为胃底部溃疡、穿凿性溃疡、胃溃疡合并重度异型增生者;④合并胃癌、食管癌或胃泌素瘤、肝硬化;⑤伴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⑦精神病患者或过敏体质及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⑧近期服用可能影响试验疗效的药物;⑨酗酒或有其他不宜做试验观察者。

1.6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规格:20mg,厂家:黑龙江国药药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477)20mg,20mg,每日1次,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规格:0.25g×12粒;厂家: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475)0.25g,0.5g,每日2次,口服;甲硝唑片(规格:200mg,厂家:湖北美宝药业;批准文号:H42020752)200mg,0.4g,每日3次,每日1次。
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给予加减黄芪建中汤(炙黄芪30g,生黄芪30g,饴糖50g,桂枝9g,白芍20g,炙甘草10g,大枣10个,生姜3片)。呕吐清水较多者加半夏12g,茯苓15g,干姜6g;泛酸严重者去饴糖加黄连6g,吴茱萸3g乌贼骨30g;胃脘冷痛严重者加干姜10g,肉豆蔻15g,人参1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0.5a后电话随访患者。


1.7观察指标

①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病理疗效、胃镜疗效。②安全性评价指标: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心电图。

1.8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慢性胃溃疡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SAS、SDS评分)减少率在90%以上,且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SAS评分、SDS评分)减少率为70%~90%,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SAS评分、SDS评分)减少率为30%~70%,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生活质量评分参照卫生组织制定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慢性胃溃疡中脾胃虚寒证制定。

1.9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①计量资料: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②计数资料:两个总体率如有效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③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表明,胃溃疡的发生机制与胃黏膜的防御与修复系统异常有一定关系。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摄食辛辣食物等是其主要诱因。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等是引起胃溃疡最常见的原因。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慢性胃溃疡诊断标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2;1)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
①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41,P=0.000)。
②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对照组为(4.17±2.40)分,治疗组为(2.77±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本研究采取的常规西药配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疗法,黄芪建中汤加减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功效,正对脾胃虚寒慢性胃溃疡的病因病机。与西药抗菌治酸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充分起到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作用。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为(70.50±6.57)分,治疗组为(77.35±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焦虎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照组为(38.86±6.27)分、(38.52±5.59)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组为(35.28±3.67)分、(35.38±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变化,随访观察0.5a并统计其复发率。

2.5两组患者随访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共治疗6周,6周后复查胃镜。

3讨论


慢性胃溃疡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慢性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一直被探讨,但仍然没有被完全认识。
中医学无慢性胃溃疡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归属于“吐酸”“胃脘痛”“痞满”等病范畴。“胃脘痛”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并在后世医书中多有阐述,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血不能散....故痛。”中医学认为胃溃疡其病因为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素体脾胃虚弱导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胃痛脾胃虚寒证。因胃主受纳,能够腐熟水谷,其气一通为用,以和为降,当脾失建运,胃失和降,脾胃虚弱,中阳不足,脾胃虚寒,失去濡养,不容则痛。
治疗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当选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中黄芪补中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托疮毒生肌,擅长治疗气血亏虚疮疡日久难敛的溃疡。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糖、苷类、微量元素等,能够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人体蛋白质更换,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并有广泛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桂枝、干姜温脾散寒,现代药理研究桂枝有镇静止痛和抑制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作用;甘草、芍药、饴糖缓急止痛;黄连、吴茱萸、乌贼骨制酸和胃,现代药理研究黄连有抗菌消炎作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四药合为理中汤,温中散寒作用更佳。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8.241,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对照组为(4.17±2.40)分,治疗组为(2.77±2.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对照组为(38.86±6.27)分、(38.52±5.59)分,治疗组为(35.28±3.67)分、(35.38±5.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为(70.50±6.57)分,治疗组为(77.35±8.7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胃溃疡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及降低溃疡复发率和缓解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