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市场化、分权化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后,先后采取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和公有制的产权改革措施,对经济进行了渐进式的改革。在这种背景下,经济体制转型引发了劳动关系的深刻变革。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使得国家与职工的关系紧张起来,原有附着于单位制上工人的种种权利在改革中丧失殆尽,很多员工被迫下岗,也因此引起了阶段性的集体抗议行为。曾经的全面封闭 资本和劳动力就业市场重新启动,外资和农民工进城加速了原有体制的重构。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所依赖的体制基础被颠覆,劳动关系的激烈变迁不可避免。同时外资的大规模引进和私有制企业得到官方的认可,使得产权变得多元化,劳动关系出现了大的转变,多种劳动关系并存。
市场化改革使工人与国家相分离,促使劳动力的商品化,由国家主导的、垄断的、单一的劳动力“市场”崩塌了,国家安排就业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市场化成为影响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当行政化手段调节劳动关系渐微时,劳动关系的危机就已出现,就必须引入新的劳动法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 始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来调整和控制劳动关系,相继颁布了《工会法》和《劳动法》,社会保险、劳动争议仲裁、失业救济等一系列管理规定陆续施行,对劳动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上来讲,这些法律并没有构筑一个平衡的劳动关系法律环境。《劳动合同法》突破了重重阻晓才得以实施,但其也仅仅是劳动关系走向合规化、合法化的起点。
受到市场的冲击,新传统主义的劳动关系己经难寻踪迹,劳动关系重新回归经济关系的本位,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劳资纠纷的调节更多的是依赖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劳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发展经济的偏好和工会“制度性的弱势”和“角色的冲突”,使得劳动关系变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赤裸裸的力量的角逐,劳动关系日渐复杂,劳资矛盾愈加突出,甚至有向社会矛盾转化的趋势,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
1.2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议题是四川省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此选题出自导师四川省社科基金课题《我省及成都市民营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实证研究》,属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本文第1部分主要是对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概述性的说明;第2部分对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这部分理论介绍主要是为研究四川省劳动争议影响因素提供部分理论依据;第3部分通过对四川省劳动争议数据的分析,得到四川省劳动争议的现状情况,为分析劳动争议影响因素提供现实依据;第4部分是本文实证研究的重点,主要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工会化程度、劳动报酬、劳动力教育水平以及劳动关系法制化六个方面分析对我省劳动争议的影响。第5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对策建议部分,这部分探索性的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为我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部分思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我省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减少劳动争议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首要任务,因此,研究劳动争议问题是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第6部分对本文的创新、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做了简要的介绍。
依据研究目的确立论文研究框架,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内容。研究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
2劳动争议相关综述
2.1劳动关系概述
2.1.1劳动关系的概念
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各国广泛存在,从不同的角度对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描述,给出了不同的称谓,如称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劳工关系、老雇关系、劳使关系和产业关系等。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者有偿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劳动关系受到社会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大的环境背景的影响。劳动关系主要包括:社会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个别劳动关系。②
2.1.2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和谐劳动关系内涵的界定与和谐社会的界定是紧密相联系的。和谐劳动关系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和谐,即和谐的个别劳动关系、和谐的集体劳动关系以及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和谐的个别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经济、民主和发展的权利能够得以落实,是“体面劳动能够得以实现的一种状态;和谐集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的条件和劳动标准的制定过程公平,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状态;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则是指社会为劳动关系的协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平台,社会稳定、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合理,国家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和谐劳动关系是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的劳动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劳动关系。②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权利和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一种能够将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和法律的框架下,依法予以保障,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能够自我预防、自我调解和自我消除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实现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
学者们多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运行特征、目标、地位、劳动关系的内部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等方面出发来研究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张安顺将和谐劳动关系特征类型概括为合作型、救助型、民主型、均衡型、组织型、合同型和法制型。王德明认为“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让劳动者更加有尊严的劳动,和谐劳动关系应包括六种观念,即平等合作观、诚信观、人本观、利益共享观、稳定观以及社会责任观”。⑤“和谐”追求的是非对抗性、处于配合协调状态下的一种融合状态。这种状态的和谐劳动关系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利益具有一致性和合作性;二是劳动关系运行机制的规范化与法律化,职工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实现,兼顾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的利益;三是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的市场化,劳动关系相对稳定,职工流失率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赢的格局。
..........................
2.2国内外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2.2.1国外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早在18世纪后期,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就已经 始研究劳动关系问题,并将劳动关系问题当作社会经济问题来展 研究。作为古典经济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对于劳动关系的研究也是最早的。这之后,在西方,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在19世纪中叶出现,对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还有很多的学者,这些学者有韦伯夫妇、康芒斯、泰勒等,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基点有所不同,从不同学科角度来进行研究和阐释,有的从政治学的角度,有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有的从经济学角度,还有的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劳动关系进行论述,因此,劳动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就逐步成熟起来了。
劳动关系理论来源。亚当斯密对十八世纪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虽然他研究内容覆盖的范围很广,但是其理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劳动关系的理论体系。尽管如此,亚当斯密的理论研究成果影响着后来劳工运动以及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是当代西方各种劳动关系学派重要的理论溯源。马克思批判继承了斯密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以此其劳动关系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学说以后成为马克思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之后,西方劳动关系理论有代表性的有:一是劳动分工理论,代表人物是埃米尔迪尔凯姆。二是工业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的。三是产业民主论,代表人物是韦伯夫妇。
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从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中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增长,西方劳动关系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也有复杂化的趋势。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及制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有关劳动关系的研究中不断出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向。根据西方学者保守的政治趋向和激进的政治趋向所形成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当代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研究的学派有管理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新保守派、正统多元论学派和激进学派五大学派。五大学派在劳动关系的研究方面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都承认劳资双方存在目标与利益差异,不同的地方是对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和劳资的差异性的认识不同,对劳资冲突作用和劳资差异所导致的问题与化解方案的不同理解。
..........................
3四川省劳动争议现状分析............24
3.1数据来源...............24
3.2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情况分析...........24
3.2.1案件受理数量分析.............24
3.2.2集体劳动争议情况分析.............25
4四川省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研究..............32
4.1四川省劳动争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32
4.1.1研究对象与模型构建...............36
4.1.2数据分析..............38
5对策建议.............57
5.1建立争议的预防机制................57
5.1.1完善我省的企业工资协商管理制度...............57
5对策建议
国家成立成渝经济区给“十二五”期间四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省应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地区经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支持四川省成都市为重点经济区,可率先发展,同时提出了城镇化率超过45%的目标。这表明四川省经济转型进程在加快,未来四川省的地区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对劳动争议有着显著的影响关系,随着经济转型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我省的劳动关系必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数量将不断增加,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大对风险的分析,建立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升基层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在劳动争议产生的萌芽时期解决争议问题。笔者从建立长效的争议预防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两个方面考虑,给出相应的建议。
5.1建立争议的预防机制
5.1.1完善我省的企业工资协商管理制度
我省劳动者报酬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员工的工资没有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得到合理的增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报酬如何合理的增长,如何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话语权应成为政府部分关注的问题。工资协商制度是有效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方法,四川省已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如《四川省企业工资协商办法》和《四川省工资集协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意味着四川省集体协商进入了法制化的时期,从政策法规的层面上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但是如何把这些政策规定落实到实处才是关键。我省企业职工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过去的两年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工资平均比同行业未开展协商的企业高出10%左右。但目前的现状来看,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着“不敢谈、谈不成”的问题,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中的阻力还是很大。
针对企业工资协商管理制度建设笔者给出两点建议:第一,建议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时规定条款要具有刚性,加大对违规违纪单位加大惩处的力度,增加用人单位的违规成本。第二,完善和深化四川省集体协商指导员制度,培养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专家”。目前我省在两基工会己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队伍,在县(市)已经形成由工会牵头的三级工资集体协商队伍,但由于指导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使得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和集体协商谈判能力受到限制,因此要强化对指导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培养集体协商指导员专职“谈判专家”,提升集体协商谈判能力。
.........................
6本文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6.1本文的创新
本文的创新之处:我国有关劳动争议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上,而对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研究相对来讲比较少见,存在研究不足的情况,本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探索性的对四川省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本文探索性的列举了一些可能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并没有从理论上说明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只有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更为全面的了解劳动争议的影响机制,并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指明方向;第二,由于年鉴统计口径的不同,数据的收集受限,导致本文定量分析的样本量不够大,对统计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这是本文最大的不足。
研究展望:下一步可以从三方面对劳动争议进行研究。第一,系统性的研究影响劳动争议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系统化的理论模型,目前国内研究劳动争议影响因素的文献相对较少,理论不成系统,有待在这一方面有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研究劳动用工形式对劳动争议的影响关系,例如:在实践中发现,近些年由于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有降低成本的压力,因此,企业开始大量的使用劳务派遣合同,雇佣派遣员工,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在迅速上升,未来我们可以从探索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与劳动争议案件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7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