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城市建设相比还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壁垒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社会发展不均衡问题,快速城市化延展到广大农村,人口、各类产业和生产要素资源也随之集聚于城市,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发展出现对立现象。前述一系列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信心,更深深影响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要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就必须更加重视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稳定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增长、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格局。 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摆脱农村过去的落后状况,我国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多层面探索、多领域推进、多渠道加大投入,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让更多的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现阶段,我国很多省市在中央政策指导下,特别是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同样牡丹江地区在国家城镇化建设指导思想下,勇于创新,大力开展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是由于农村社区建设还是一项处于探索阶段的新生事物,借鉴和参考外国成功先例少,尽管目前我们取得了一定进展,却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对问题根源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如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又好又快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从而促进农村发展,根本上解决“三农”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笔者建议可以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切入点,统一研究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因此,本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到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中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牡丹江地区社区建设实践,在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体系,建设资金来源,居民素质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方面讲述自己的看法,以期望能在我国未来的农村社区建设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理论支撑,力求理论研究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
.........
1.2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转型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结构不均衡,城镇化发展落后于工业,资源大量消耗,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解决这些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实现中国梦,中共十八大上做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另外由于各省市地理位置不同,生活习俗,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各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不可简单照搬,探索和创新适合本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和难点皆在农村,对于如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妥善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党中央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这不仅为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更是一种精神动力,同时也对我们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扎根于现实情况,以对广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了解,深入分析归纳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地方模式,来进行实践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探索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社区,完善的社区建设有助于缓解基层社会生产生活矛盾,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
第 2 章 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诠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早在 1933 年,中国已经开始使用“社区”这个词语,学者吴文藻等人在翻译帕克的论文集过程中,把英文社区“Community”翻译为汉语“社区”。社区的范围可以解释为社会活动区域,它不仅可以小到为一个村一个乡镇,还可以是一个更广阔的区域范围,但有组织社会活动区域与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都有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社区也带有一些传统因素,社区定义为生活在同一地方的居民社会群体和多种社会关系,从事多种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总的来看西方学术界关于社区的研究是多元化具体化的。在 21 世纪初,著名的社会学经典之作《布莱克威尔社会政策词典》在伦敦问世,其中对于社区的定义是指以相对接近、熟悉为基础,有着共同的利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认同。综合上述各种社区定义的理论,社区定义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从功能性的视角,认为社区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社会团体。另一种是从地域性的视角分析,把社区看作是共同生活在相对稳定的地域范围内的有组织的群体。 农村社区群体既包括自然区域环境中的农村居民,也包括在这些社区内从事相关经济、政治、文化等工作的各种社会团体。由于自身原因,农村的社区范围稳定性远不及城市。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区域大分布广泛。理论观点的不同,学者对农村社区的概念定义不同,项继权观点阐释如下:“农村社区是指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生产生活需求的人们,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密切联系而具有强烈认同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有人认为乡(镇)政府是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在一些地方,我们认为一个集镇周围由几个村庄或散居农民所形成的“集镇区”构成一个特定的农村社区。
.........
2.2 农村社区建设基本原则和类型
如何建立健全有序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我们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以社区的有效自我管理为基础,政府依据政策法规与村民自治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离不开规范性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要把权力和责任相结合,多方面多层次完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成公共服务职能职责。与此同时,要创新村民自治制度,使基层政府在村民自治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实现社区和谐发展,才能在更高意义上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中国社会协会副会长马学理学者有如下观点,我们希望建成的健康、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各方面良性互动,比如社区和政府、社区和社会、社区和自然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促进作用。和谐社区不只是形式上的和谐,更应该是融合共通,成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有机的组成。马学理进一步指出,和谐社区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居住人口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社区、城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完善的服务体制体系。由基础设施服务、基础公共管理服务、村民自助互助服务及各类便民服务等组成的社区服务体系,首先全面实现政府基础公共服务,应包括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方面、养老保障方面、社会救助、卫生健康、治安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妇女保健、专业培训等方面;还包括提供基础设施,水和电力供应、交通道路通畅、文化活动场所和教育培训基地。
...........
第 3 章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 ...... 14
3.1 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发展 ...... 14
3.2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 16
第 4 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 17
4.1 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 17
4.1.1 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 18
4.1.2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18
4.2 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特色 ...... 19
4.3 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的建设经验分析 ...... 22
第 5 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24
5.1 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24
5.1.1 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手段单一 ........ 24
5.1.2 资金来源渠道窄, 投入和扶持不到位 ...... 25
5.1.3 居民思想观念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 ........ 25
5.1.4 土地、人才等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 26
5.2 制约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因素总结 ...... 27
第 6 章 加强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6.1 对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析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农村社区法治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保障,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和创新社区协商机制等方面做了总体部署,作为中央层面出台的第一个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指导文件,对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文件的亮点之一,并从三个方面解析《意见》中推动农村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规定:第一是建立完备的农村社区建设法律服务体系;第二是全面推动农村社区依法治理;第三是健全农村社区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和纠纷的处理办法体系。李国祥坦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及其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如何解决好本村户籍居民和非本村户籍居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难点和首要任务。李国祥说,《意见》指出,深入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机制,,积极全面推动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只要居住在农村社区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基本的民主权利、公共服务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权益,打破不公平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形成了许多新的农村社区,但是这些社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却没有跟上,城乡公共服务布局不平衡。李国祥建议,在建设中,应加快对新的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除了满足农民生产所需的生产性公共服务,还需要满足农民的生活娱乐等公共服务。
结论
“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传统农村建设及管理演变为农村社区建设及管理,本身不是一味的对名词进行修改与变化,同时也不能将其视为简单的词义上的浅谈,已然是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巨大的的实践。城市与乡村发展现实的一体化俨然已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本质的途径,统筹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力度,提升农村总体上的发展积极性,并渐渐的缩小城市与乡村存在的现实差距,进而成就城市与乡村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新农村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广大农村的建设及其管理也在理念、体制与机制、模式与形式、途径与方法和目标上,奔着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契合的策略上前进。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建设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起步比较早的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并以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状况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结论如下:
①首先对国内外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农村社区概念,列举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而且于这个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目标和重要性。
②该文章通过对牡丹江所展开的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事实,更重点阐释了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目前的发展水平,同时采用了针对不同形式的剖析、细节分析的方法,三维性的展示了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的整体方略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整体成效。
③进一步剖析了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出现和暴露的问题,存在阻碍的事实,同时与牡丹江地区的地理区域、人文、相关事项发展存在的有利因素相联系,总结出对于牡丹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和谐发展的重要观念,提出许多解决阻碍牡丹江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现实的建设性观点,为牡丹江在此基础上增强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增加了关键性观念的支持和现实的意见。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