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研究
绪论
我国不仅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更是一个考试大国。高考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是一种最常用、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评价方式。作为沟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不仅对于高校选拔新生、调节中学的教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还承载着维系社会公平、公正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的命题工作具有下三个明显的薄弱点:①以经验为主的命题实践:②缺乏技术的简化命题模式;⑤交流阻隔的命题研究,由此命制的试题难角保质量,易产生偏题和怪题,无法达到命题的标准和要求。基于上问题,以试题的命制为起点,体现试题测量目标的层次性,对试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使试题完成其预设的测试目标就显得十分关键。对于试题的构成,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因素:命题立意、情境设计、试题设问、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气试题的命题思想反映了测验考查的目的,是设计试题的核心和主题。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中也地位,如何考查考生的能力一直是高考命题改革的关键,高考的命题思想即为"能力立意";试题情境作为实现命题立意的材料和介质,体现了命题立意的表达程度和方式方法:试题的设问是测验对考生应答的操作要求,集中体现了试题的难度预设和甄选目的;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标示了试题对解答的文字表达要求,答案的设计者除了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一章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科学史与生物科学史
讲到科学史,首先要理解"科学"的概念,科学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的科学是在某一时间段里被公认的科学知识的理论和数据,被看作是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和形式陈述;第二层含义的科学指由科学家的活动或行为构成的人类活动,不论这种活动是否带来了关于自然的真和客观的知识。虽然科学史家们并不完全否定和排斥第一层含义的"科学"概念,但主要关注和研究第二层含义的"科学"。对于"科学史"的概念,《辞海》的解释为:科学史是叙述科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历史科学,包括了科学发现和发明史、科学社会史和科学思想史等,而乔治.萨顿认为科学丈是:人类征服自然世界和发现客观真理的历史。结合两个定义,本文的科学史的解释是;科学史是科学家们对科学世界不断地探索及产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过程的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历史。第二节高考与新课程高考
生物学科的四项能力要求均强调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在落实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生物科学方法与相关思维方法的考查重点。新课程高考基于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为指导,注重考查考生素质和能力。体现能力立意的出题方式应做到:在试题设计上,减少封闭性试题,增加半开放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权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应用水平及其他高级功能;在情境与设问的设置上,要服务于能力考查的立意,要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充分考虑考生的学习背景,突出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目标上,指向考生的认知过程,关注分数背后隐藏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和解决策略。第三章生物科学史作为髙考生物学科命题素材的思.......17
第一节生物科学史作为命题素材的价值与意义.......17第二节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高考生物试题的捜集和分类.......20
第三节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命题原则.......23
第四章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髙考生物学科命题实践.....27
第一节高考生物科试题命制的基本过程.........27
第二节高考生物科选择题冷制的几点要求....29
第三节例析科学史为素材的高考生物试题的命制策略.....32
结论.......37
第四章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实践
第一节高考生物科试题命制的基本过程
试题的情境材料是考生完成相应的思维任务和操作活动的基本要素,它的作用是对考生进行刺激,产生让考生表现心理结构或能力的环境。好的试题情境要能有助于考生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并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对试题的解答。设置试题情境时,首先选择的材料要能达到测量目标的要求:其次必须是属于考生认知范围内的相关内容:再次是背景材料的信息量要适宜,没有无效信息;最后情境材料要对所有的考生部公平,没有歧视。第二节高考生物科选择题命制的几点要求
按照正确的理解,该探究是关于浓度梯度的实验,即"有若干个去顶胚芽鞘,制备含有不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每一去顶胚芽鞘上都放置某一特定生长素浓度的琼脂块,设置的多个实验组。而多数考生却理解成一个有关浓度的实验,即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连续放置在同一个去顶胚芽鞘的一侧,设置的是多个重复组。此题错选C的考生高达52%,如果把题干中的长句改成短句形式,考生就不会由于歧义理解而出错。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选择题作为高考生物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命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命题者反复斟酌、润色,避免发生科学性、超纲、暗示、题干无意义、有歧义等问题,更好地实现选择题的题型功能。同理,科学史为素材命制相关的选择题,也必须满足选挿题命制的以上要求。...
第五章结论
一、研究成果
由表5-1可知,不同的科学史试题考查的认知水平及能力要求各有侧重点。课内直接考查型试题主要在选择题中出现,较多考查低层次认知水平和能力要求,目前高考中此类试题所占比重较大。课内间接考查型和课外拓展考查型试题在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中均有出现,偏向于考查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求。分析不同类型科学史试题的特点,可为命题素材的选取、试题情境信息的控制及其呈现方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借鉴。第一,注意课内信息的简约性。命制科学史试题时,首先要注意素材的来源。当素材源自课内信息时,科学史中的探究思路、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等考生己经熟知。在编制试题时,如果不是作为考查的目的,可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省略或只简要概述,不必完整地呈现。这是命题者与考生应该也必须达成的一种"共识",以避免试题出现冗余信息,降低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第二,保证课外材料的充分性。以课外科学史为素材编制试题时,如果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完整地介绍,可能造成题干信息不充分,使考生不能正确分析试题,导致无从下手。因此,命制课外拓展考查型科学史试题时要注意材料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为了避免文字量过大,可采用文字和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力求灵活多样,有利于减少考生的阅读量和激发考生的连贯性思维。
二、总结与展望
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命题模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深化的地方:(1)科学史作为命题素材对命题者自身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命题者的学科素养和命题水平应具有正相关关系;(2)这种命题模式在考查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宜考查所有的知识点,如必修"组成细胞的物质"的相关知识点。面对这个问题,科技论文和生活实践也是作为命题素材的理想材料,可以补充生物科学史作为命题素材的不足之处。笔者希冀在今后的命题研究中更深入和细致地完善生物科学史为素材的命题模式以及进一步探讨其他试题素材的命题策略,完善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命制研究。........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7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