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8 12:35

绪 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在挑战社会理性。证据意识是公民理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证据意识不仅要求人们追问证据本身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要求论证逻辑的严密性,这都有利于让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能够对与问题相关的因素进行思考,有意识地围绕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筛选、辨析、评估,明确各种事实根据,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得出客观、谨慎、基于事实的结论,从而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更为深刻、全面。尤其是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我们生活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在我们享受信息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与便利同时出现的诸多问题。信息爆发式增长,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辨析信息的真假,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运用信息做出决策将成为一个现代公民一种必备的能力。收集信息、论证信息、运用信息做出决策本质上是证据意识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应用的变相体现。

.......


第一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对过去历史教学实践的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并不是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不是不愿意学习历史,而是不愿意学习被教材和教师进行了限定的“历史”;学生不是学不会历史,而是没有学会教师希望学生学会的“历史”。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过度看重,使得历史教学出现了偏差,完全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学习的内容,为了突出“重点”,很多教师不断地“精简”教材,大部分与背诵“重点”无关的内容都被“精简”掉了,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只见知识不见历史。这也造就了历史教学的困境,例如增加了理解知识的难度、降低了思维的连贯性、减少了知识的趣味性等。“历史是复杂的,但复杂的历史在课堂中常以简单的面貌出现,我们有时会以为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但事实上却是失去了历史天然具有的扣人心弦的悬念与魅力。”[28]正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使得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显得不是那么有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


二、有助于转变学习方式

不论是对证据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还是对证据的寻求与运用,都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也就无法进行证据意识的培养。证据并不是自然存在的,它具有指向性和生成性的特点,只有将事实或材料置于对具体问题的求证过程中,事实或材料才能转化为证据。个体意识的介入是事实或材料转化为证据的关键性因素,实现这种转化是学生主体意识活动的结果。证据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追问能力,通过运用证据窥视历史真实,进而展开历史想象与思考,实现与历史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证据进行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增长历史智慧。因此证据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原则............ 16

一、科学性原则............16
二、系统性原则..................16
三、渐进性原则................17
四、开放性原则...............18
五、适量性原则..............19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21
一、树立重视证据的历史教学理念.............. 21
二、挖掘和运用证据意识培养的资源................ 21
(一)教科书中的资源................21
(二)教科书以外的资源..............27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0
(一)创设教学情境.................30
(二)组织课堂辩论......................32
(三)撰写历史小论文..........34
(四)角色扮演................35
(五)课堂练习..............36
结 语.........38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重视证据的历史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重视证据的教学理念。重视证据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等方面,在此笔者仅从前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历史不仅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也是一门解释性的学科。历史一经发生便凝固在过去,不会再发生变化,然而,研究历史的学问却会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并不断完善。历史解释就是使用论据来论证观点,或者基于不完整的证据所做出的一番尽量合理的说明。人类对于历史的解释依赖于对历史证据的掌握,掌握的历史证据不同、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也会不同。历史教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历史教科书并不等同于历史,历史教科书只是众多历史解释中的一种,属于“一家之言”。因此,教科书中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权威,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具体的证据,就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证据做出新的解释。

二、挖掘和运用证据意识培养的资源

历史教科书由于受到内容、篇幅等方面的限制,对历史知识的阐释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会有详略的处理。尤其是一些史论性的知识,往往只有结论,没有论证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没有在教科书中呈现论证过程的结论展开追问。在这一追问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史实与史论的关系,在追问、论证的过程中,将史实转化为得出史论、证明史论的证据,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历史结论的认知路径,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证据的作用和价值。

........


结 语


证据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历史学科教学的诸多方面,仅仅从教学的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家学者们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水平上对证据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学实践的发展,对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也将逐步推向前进,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将有所突破。笔者深知自身学术水平和领悟能力有限,本文对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侧重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和他人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在理论方面的探索十分有限,且在行文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在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更好地指导初中历史教学。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