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8 09:4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镇化为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却没有彻底改变农村地区粗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常规的清洁能源,可供利用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如薪柴、秸秆草类、人畜粪便、煤炭、液化气等利用率低、污染重的原料。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应对环境恶化和能源紧张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制定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 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规划城市南昌和景德镇先后被列入低碳试点城市(2010,201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备受重视与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对其区域内农村居民能源消费进行积极引导,进而应对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持续恶化的形势,实现节能减排目的。

综合来看,目前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引导政策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如农村沼气建设补贴、太阳能下乡、建材下乡(节能环保)等。总体上,多数学者认同经济激励的重要性,认为经济政策对于居民低碳能源消费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特定的经济政策并不必然会诱发居民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那么这些政策实施后,农村的低碳能源消费模式是否发生了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不同消费群体对经济政策的反应是异质的,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居民的购买决策出现明显的各种短视现象或呈阶段性特点,因此而如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忽视各消费群体的异质性行为,必然会使政策的有效推广大打折扣。根据预调查,我们发现农户对一些节能环保产品(如太阳能、节能家电等)的购买意愿并不高,利用程度较低等诸多问题,这样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去解答: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的低碳能源购买行为有何特征?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对特定农村居民群体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最优引导政策?

......................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本论文以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系统研究,得出实证结论,进而为政府引导政策的选取与组合提供依据。因此,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1.2.1 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指居住在农村的公民,与村民含义相近。

1.2.2 低碳能源消费行为

“低碳能源消费行为”是一个复合概念。本研究对“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概念界定以芈凌云(2011)对“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概念的界定为基础,指“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为目标的能源消费行为”。

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常与居民节能行为、家庭能源使用行为等概念交叉,通过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来体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生态友好行为”“绿色消费行为”“能源节约行为”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与探索,这些概念虽与“低碳消费行为”概念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其内涵、研究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借鉴上述研究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本文把“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界定为:农村居民直接或间接以减少碳排放为目地的能源消费行为,包括对低碳产品、绿色能源、节能家电、节能设施的购买行为及日常生活中对能耗设施的低碳使用、管理行为。购买行为主要包括购买低碳产品、节能家电、绿色能源、住宅节能投资四个方面,使用、管理行为包括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能耗设施的用能量的主动管理行为(节能使用行为和提高能效行为)。

围绕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阶段展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消费者异质性理论

“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前提之一。假设认为人是同质的,即人与人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因此,“有限理性经济人”所代表的同质人的所包含的的行为性质特征其实就是整个人类的行为性质特征。然而“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同质假设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现实中存在的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体作为经济主体,由于遗传基因、教育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其素质及能力是不同的,即人是异质的。

在研究集体行动的相关文献中,“异质性”最早是由 Haddad(1992)在《异质性、分配与共享资源管理中的合作》明确提出的。Haddad 指出人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个体的异质性和群体的异质性两种,前者指不同个体表现在收入、偏好、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后者指的是不同群体间因不同群体规范导致的行为模式差异。在经济理论中,人们对事物抽象属性的偏好是稳定的、普遍的,可视为事先给定、固定不变的,但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选择行为,所以具体偏好表现出了可变性、个性化,与环境和他人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等特点,即存在偏好异质性;博弈论中研究非均衡路径及多重均衡的均衡选择等,都以不同表现形式揭示了个体差异、行为交互、对环境的依赖等行为的异质性问题;还有微观经济计量学也发现微观主体数据采集中具有异质性和自我选择性等特征。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到的理性选择理论对个体参与集体行动构成强有力的理性约束。随着我国“四化同步”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流转的速度和规模都在急速提升,农村居民从事非农产业、参与兼业副业的比例增大,传统农村社区人员社会结构变动和特征分化趋势明显。农村居民个体的异质性导致在资源禀赋、社会偏好上存在很强的个体差异,因此也必然导致在低碳能源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少数异质性成员,同时农村社区内广大同质性成员的存在,形成了本文实证分析部分聚类分析的现实理论基础。

........................


2.2 文献回顾

2.2.1 低碳能源消费相关概念界定

现有文献中,与居民能源消费概念相似的还有“居民能源行为”、“家庭能源使用”等。有学者从消费的内涵进行研究,例如 Van Raaij 等(1983)定义“居民能源消费”为“能源的购买、维护和使用等相关行为”;进一步地,Cutter 等(2000)把家庭能源行为总结为投资行为、管理行为和缩减行为共同组成的用能行为。也有学者从能源用途角度定义居民能源消费,如 Van Diepen(2000)将家庭能源消费划分为住宅能源使用和交通能源使用;Barr 等(2005)在总结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居民节能行为界定为习惯相关节能行为和购买相关节能行为两个方面;Pullin等(2006)把居民节能行为界定为取暖照明、清洁、食物供应、娱乐和信息五大方面的能源消费行为;Lindén 等(2006)在研究中把居民能源行为表述为取暖照明、清洁、餐饮和娱乐的用能行为。我国学者郭琪(2007)在研究公众节能行为时,把节能行为划分为降低单位能耗实现和使用优质能源实现两个层次;陈利顺(2009)将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定义为“城市居民对能源的各种使用和消费行为”,并将其划分为选择性和习惯性能源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羋凌云(2011)将城市居民低碳化能源消费行为界定为“城市居民以减少二氧化碳为目的的能源消费行为”。

纵观以往文献,生态友好行为、绿色消费行为、能源节约行为等概念与低碳消费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这些行为所表示的含义及研究目标与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对这些行为的研究结论并不适用于本文所探讨的低碳能源消费行为。

2.2.2 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因素是探讨农村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起点,也是进一步理解行为干预政策的基础。由于能源消费行为的复杂性,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然而把农村居民细分出来开展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没有,因此,文章借鉴相关的一般研究,总结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心理类因素、习惯和惯例、情境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等。

(1)心理类因素

心理类因素或称内部因素,是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部分。多数研究认为消费者的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环境知识、环境感知或自我效能、社会责任感等会影响其能源消费行为。例如,Berger 和 Corbin(1992)研究表明,环境感知能力对环境态度和个人消费行为之间关系的强度和结构起调节作用;Roberts(1996)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环境感知变量对生态意识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超过其他心理变量和人口统计变量;Chan 和 Lau(2000)验证了环境情感、环境知识对相应环境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Thgersen 等(2002)的研究显示,个人价值观和低碳消费模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探索出感知行为效果、态度等变量在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时起中介作用;Fraj 等(2007)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后认为,环境情感和环境态度两个变量对环境行为有显著影响。

............................


3 变量选取与数据收集....................13

3.1 变量选取..............13

3.2 问卷设计...........14

3.3 数据收集.......................15

4 描述性统计与因子分析.......................... 17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17

4.1.1 农户的个人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17

4.1.2 农户的家庭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18

5 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聚类分析............... 27

5.1 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27

5.2 计量结果与分析...........27

5.3 研究小结....................30


6 政策工具对不同族群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


6.1 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

在探索了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行为的族群划分后,进一步地,文章将研究不同政策工具对农村居民群体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从理论上解释我国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对不同引导政策组合的异质反应,以探求对特定农村居民群体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最优化引导政策。

为了考察各自变量的真实作用,而不仅仅是了解其系数的大小,文章构建标准化的 Probit 模型,分析被调查农村居民族群对政策工具刺激的反应强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1)因变量,即响应频率。购买行为主要包括购买低碳产品、节能家电、绿色能源、住宅节能投资四个方面,因为篇幅及问卷设计局限,本文在模型中选取农村家庭购买节能家电数量作为因变量,为“1”-“7”的数值型有序分布。节能家电包含低能耗彩电、低能耗冰箱、变频空调、低能耗洗衣机、节能燃气灶、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等七类家电,研究将购买了以上节能家电的行为定义为有低碳能源购买行为,为因变量。从表 6-1 可以看出,在有效样本中,高碳型、中间型、低碳型购买了以上节能家电的数量比例依次递增,说明低碳特征对购买节能家电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政策对农村居民低碳能源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

.............................


7 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结合理论探讨与现实情境,通过对现如今我国特定发展阶段、特殊文化心理下农村居民群体的能源消费观念、心理特征异质性进行实证调查,探索在能源消费过程中农村居民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族群划分,深入了解影响不同族群低碳能源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及影响程度,剖析了农户对于政府能源消费引导政策的反馈及认同度。

(一)农户的能源消费集中在生活能源消费,,其消费种类多样化,主要以商品能消费为主,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对被调查农户平时生活中对电器使用习惯进行调查,推断得出被调查农户的节能意识及样本群体的用电频率分布。总体来说,农村居民对显见的能源消耗具有较强的节约意识,而对于不易见的能源消耗并没有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同时,通过对个别样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发现,农户能源消费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非商品能源的消费逐渐减少而向商品化能源消费转化,高碳能源消费逐渐减少,但能源结构仍然处于转换初期,且由于家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相关群体等差异,转变方式各不相同。

(二)总体上来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对能源问题普遍持有较为积极的低碳认知,然而环境价值观及责任感并不强,能源消费行为的实施比例一般,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要求的低碳生活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能源消费的行为与心理特点,被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可以分为 3 类:“高碳型”、“中间型”和“低碳型”。这 3 类能源消费族群在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具体如下:

第一,女性、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和家庭规模较小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对环境问题持有更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感。这些特征和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在我国农村家庭中,女性作为家务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日常中更多地接触各种能源消费行为,因而更关注节能、更善于合理地实施节能行为。在农户座谈中发现,年轻的农村居民普遍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和更丰富的环保知识,乐于接受先进的理念和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此外,家庭规模小的农村居民多为低碳型,这主要是由于家庭规模小、人口少,更易掌控各种能源消耗,从而约束家庭成员更注重节约用能、降低生活成本。

第二,低收入家庭的农村居民多为低碳型,高收入家庭的农村居民多为高碳型,这一研究结论与国外学者的研究正好相反。本论文发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低收入农村家庭中的居民出于经济考虑更易于实施低碳能源消费行为,高收入家庭往往追求生活品质、舒适度、高消费,缺乏节能意识,甚至过度消费。如问卷调查中就有农户表示:“有些(问项中的行为)没有必要”、“生活品质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节能影响生活质量”等。这说明我国农村地区部分收入较高群体正在走“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老路。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