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两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助学见习工程”为例

发布时间:2016-04-13 08:17

摘 要:实践型创新人才和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在优秀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探索的主旋律。目前许多高校提出了各具特点的培养模式,针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西南石油大学于2011年4月开展了面向2012届毕业生的“助学见习工程”,旨在通过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系统地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助学见习工程”统筹了实践型和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素,将理论培训和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创新模式,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全方位多层次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


新世纪以来,社会和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和需求程度日益增大,面对国家对人才资源的需求,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和出产地的高等院校亦深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在“如何培育创新人才”这个问题上做了不少有益有效地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校推出了通识教育教改计划、本科生学分制计划等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营造全新的人才培养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紧迫、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思路和举措,努力造就严谨求实的学术型人才、专业扎实的研究型人才、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交叉学科人才,为社会输送创新的血液。


一、西南石油大学“助学见习工程”概况


2011年4月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中心探索性的面向全校2012届毕业生同学推出“职前技能强化工程”(后更名为“助学见习工程”)。“助学见习工程”利用学校的勤工助学平台,整合校内有关单位的优势资源,培育优秀的毕业生,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缩短与职场的差距。本着“优生优培”的宗旨,采用校内“双选”招聘会的方式,经由学生本人“求职”(申请岗位),用人单位“招聘”(申报名额并进行面试),主管部门审核确定人选,在全校众多申请者中选拔出了78名在管理、科研、实验等方面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在校内各单位工作岗位上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


(一)培养方向

(二)培养方式
(三)组织管理
二、“助学见习工程”模式的探索
(一)“两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结构
(二)“两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内涵
(三)“两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三、实践启示及完善建议

四、结论

人才培养工程需要做到实事求是,见到实效。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可以充分挖掘整合学校已有资源,研究有效的管理实施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工程发挥最大功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实践与经验,未来“两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综合其他高校进行比较研究,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项子微, 蔡文伯. 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01)
[2]赵英娜, 张艳博. 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20)
[3]帅惟, 李桂蓉.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07,(04)
[4]欧阳柳青. 高校杰出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 , 2009,(11)
[5]陈善晓, 黄黎, 武传宇. 项目化运作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03)



本文编号:37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