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流向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是中国人口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现象非常普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前以户籍制度为首的种种障碍使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迅速推进,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富有闯劲的农村人逐步流入城市或发展的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规模不大,流动距离较短。在1992年以后,劳动力转移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而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呈井喷式增长,中国式“民工潮”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彭连清,周文良,2008)。同时,农民工的季节性流动带来的春运问题,在流入地的歧视问题、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民工荒”问题(盛来运,王冉,阎芳,2009)等逐步进入人们视野。自2008年到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从22542万人上升至26261万人,连续5年持续上涨,年平均增长率为3.3%。外出农民工数量从2008年的1404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6336万人,年平均增长3.3%,涨幅最高的一年为2009年至2010年高达5.5%,近年来稍有放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己然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农民发展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1.2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描述农村劳动力流向地域、行业及职业,分析影响农民流向决策的关键因素,为决策部门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依据,帮助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的平衡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的研宄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2012年甘肃省调查数据,分析2002-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流向主要包括流向地域,即流向本县、本省和省外劳动力的规模和特点。流向行业,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中的主要行业。流向职业,即对于个体而言是否存在职业阶层的变化。通过三个切入点,反映10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流向动态。(2)结合样本基本情况,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探讨农民的流向偏好与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所在地特征的联系,找出影响农民流向决策的关键因素和障碍。(3)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政策建议。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变化趋势,找出影响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联系实际,为西部地区省份提供参考。
...........
2文献综述
2.1研究进展及现状
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中,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发生过大规模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现象。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口学、区域学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研宄。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外学者对国内的实证研究,丰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和理论。以下进行简单梳理。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逐步完成了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赵峰,2008),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大规模出现(Cai&Wang,2003)。在90年代末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加速增长阶段,更多年轻和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村劳动力成为主体〔de Brauw, Huang,Rozelle, Zhang & Zhang, 2002; Liu, 2013)。通过对 1990 年人口普查、1995 年 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外出半年以上的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接近一亿三千万(胡英,2003)。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规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估计,这主要是由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义不一致所造成。根据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跨省迁移劳动年龄人口数据,大致推算得到的1990年劳动力跨省流动的规模是1047万人,2000年是3972万人,2005年是4270万人;如果按流动人口中的就业人口来推算跨省流动的劳动力数量,1990年约为813万人,2000年3230万人,2005年3572万人。由此可见,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绝大多数是在省际间流动的劳动力(彭连清,周文良,2008)。在所有这些对转移劳动力的估计中,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抽样调查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本反映了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在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础上,部分学者希望在托达罗模型、“推力拉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迁移流动的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综合分析(梁雄军,林云,邵丹萍,2005;刘洪亮,徐鹏杰,2009;徐育才,2006),但没有得到广泛高度的认同。也有学者考察了工资上涨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封进,张涛,2012)。部分学者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经济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如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刘锐,吕绩,2010;刘源,2008)。
.........
2. 2非农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对于农村劳动力个体来说,是否外出进行非农就业,在转移决策中的地域、行业和职业流向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划分为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进行解读。城乡收入差异是弓I起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初始的原因。城镇工业技术进步促进城镇的发展,扩大城乡间收入差异,形成了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2006)。但随着研宄的深入关于该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认识。王春超(2005)在农民理性行为分析框架下,以Carrington模型为基础,指出发展趋势上看,城乡收入差异并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农民在转移过程中将越来越关注转移的成本以及决定转移成本的政策或制度性限制因素。相对的高收入只能构成迁移的原始激励,并不能形成持续的流动激励。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下,收入差异不可能显著地影响农民的未来预期,以及根据预期而做出的迁移决策。王志浩(2007)认为农民工在区域选择过程中,对转移成本重视程度高于对获得工资的重视程度。户籍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宏观因素之一:李强(2003)指出户籍制度是我国城乡流动最为突出的制度障碍。户籍制度造成许多农村转移劳动力无法定居迁入地成为永久居民(朱宇,2004)。而户籍制度之所以成为农民工流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仅在于户籍制度是农民工流动的一个刚性门滥,主要还在于它搭载了众多的政策制度,如就业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等,这种搭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生活预期与生活目标以及迁移成本(李晓云,2007)。而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农村劳动力被隔离在垄断部门之外(Sylvie,D,Martin,F,李实,魏众,2009)。
.......
3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的动态分析............13
3.1数据获取侧..........13
3.3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变化..........17
3.42002-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选择..........20
3.52002-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选择..........28
3.62002-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选择..........34
3.7地域选择与行业选择、职业选择的关系..........39
3.7.1地域选择与行业选择的关系..........39
3.7.2地域选择与职业选择的关系..........40
4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41
4.1模型的选择与估计..........41
4.2主要结果分析..........47
5总结及建议..........58
5.1总结..........58
5.2政策建议..........60
5.3几点讨论..........61
4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章通过基本描述统计的方式了解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流向选择在地域、行业和职业三个方面的动态变化,也将流向偏好与部分指标进行了交叉分析。本章我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对前面的理论预期进行检验。
4.1模型的选择与估计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宄内容的需要,结合调研数据样本,本研究中将釆用多项Log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向(包含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和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农民个体的劳动力转移流向选择中,无论是本县、本省、省外的地域选择,还是自营工商业、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专业型、其他的行业选择,或是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ik人员、技术工人、个体户、初级职业的职业选择都属于多元离散型变量,多项Logit模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流向研宄中应用最为广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决策模型中根据被解释变量的不同,依次建立地域选择模型、行业选择模型和职业选择模型。地域选择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Location (本县、本省、省外);行业选择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Job (自营工商业、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专业型和其他行业);职业选择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Career (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技术工人、个体户、初级职业)。在各个模型中解释变量不变。
.........
结论
(1)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扩大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调查样本中,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人数扩大了三倍,以年平均13.5%的速度在不断增长,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有加速的趋势。所有工作地域、所有行业类型和所有职业阶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都在扩大。在发生向非农产业转移行为的样本中,女性、未婚人士的比例不断上升,样本总体的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年龄分布更加均衡。
(2)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省外转移为主,十年间地域选择的结构无明显变化。从样本总体看,省外转移始终是农村劳动力偏好的地域选择,半数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向省外转移从事非农工作。其次的地域选择为本县,最末的选择为本省。随着年份的推移,农村劳动力中未婚、年轻、高学历和女性更倾向于到省外寻求非农工作就业机会。
(3)自营工商业、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甘肃省样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最集中的行业,建筑业的比重在下降,制造业的比重在上升。自营工商业、建筑业、制造业或服务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最集中的行业,近年来各行业的人数分布趋向均衡。虽然建筑业是农村劳动力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但比重在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向制造业转移的人数比重逐渐上升,向自营工商业的转移的人数比重呈缓慢上升状态。选择向服务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女性比例最高,是唯一女性比例超过男性的行业。选择向自营工商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己婚人士的比例最高.
.........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7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