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2 08:42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女性在中国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两段数据分析:根据统计显示,在 1999 年扩招前,我国的大学生总数中,女生比较少,只占 20%左右。而根据教育部 2012 年 1 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人数为 2391,3155 人,其中女大学生人数为 1228,0490 人,占总人数的 51.35%,这表明女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越来越高。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大学校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时,从共性中寻找个性,从注重整体性而关注个体特征,基于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殊性,着重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会有很大收获。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在恋爱中所遇到的恋爱心理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积极引导她们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相关学者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的恋爱观、性教育等相关课题,单纯研究女大学生、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的相关课题较少。但是近年来,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及恋爱观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文献显示,在国外,有 83%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在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中显示,有 58.7%的女大学生涉及了婚前性行为,60%以上的女大学生理解和赞同出于爱情或者定情后的婚前性行为。国外文献及著作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上显示,恋爱心理与个体的性别、个人受教育的年限、社会、家庭的经济地位等显著相关。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研究者对大学生恋爱状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涉及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专著,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整体作为目标,几乎没有单独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只有雷骥在书中提到了关于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偏差,一些基本的恋爱技巧及恋爱中的行为、规范等内容。现有文献对女大学生恋爱观、恋爱现状的原因分析以及恋爱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对当今以女大学生为主体年龄群“90 后”的恋爱心理问题的探索还是比较少的。

国内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起步也较晚。由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中,一直对爱情的态度都是非常保守的。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大环境相对开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校大学生也实现了婚恋自由,因此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大学生恋爱现象及恋爱观的研究总量较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恋爱现状、恋爱特点、恋爱存在的问题、恋爱原因分析、大学生恋爱观以及恋爱教育等问题的探讨。以至于社会学者及高校工作者们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局限,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及文献有: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基本状况。

己有的研究大多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学生恋爱现状进行了分析。1.恋爱现象大众化、低龄化。陈驾等(1989)的调查中,三、四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人生近  50%,二年级为 32.6%,一年级为  4.8%。在问及“你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这个问题中,如果有合适的,希望能谈恋爱、表示自己以前谈过恋爱和目前正在谈的学生,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9%,在校期间不准备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  11%,况且这  11%的学生对别人恋爱也表示高度的理解和接受。这表明学生对恋爱普遍接受。由于学生对恋爱普遍接受和学生观念的解放,学生恋爱的行为呈现大众化和低龄化的现象。90  年代末的调查中显示,一些高校的一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比率高达  30%左右。2.  恋爱观总体趋于健康,但不健康的恋爱观念和动机在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


第二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2.1 恋爱及恋爱心理的相关概念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在与社会心理及社会现状互动的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化趋势,因此,在恋爱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

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恋爱观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会关系到她们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婚恋观,也会影响她们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

女大学生们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总要考虑一定的条件,在下发的“请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女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依次是感情、经济基础、性格、共同理想以及人品,从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女大学生作为“感性动物”的心理特征。而女大学生把经济基础排在第二位,说明在选择择偶对象时,女大学生对对方的经济条件考虑的较多,这是由于女生一般都有依赖性,更希望对方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依靠者。总体上来看,女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上首先注重的是感情,但对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的要求,这表明现在的女大学生在对待感情时既要求双方感情上的和谐,又要求男方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女大学生开始更加重视现实生活,在选择恋人时会进行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评估,因此在择偶时会表现得更为理性与实际。这也正是表明现在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心理特点。

由于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漫长的历史文化及思想观念中对待爱情的态度一直是十分保守的,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家庭观念的教育下,女大学生对待爱情与恋爱的态度都十分的低调、隐晦、甚至讳莫如深。70-80 年代,各个大学对待大学生恋爱的问题都是禁止或不允许的,大学生恋爱的人数也较少,偶有恋爱的同学也多为“地下恋情”,不敢在公众场合有任何亲密动作。女大学生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及自身性格特点的影响,她们的恋爱观及恋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更加的保守、传统。

.......................


2.2恋爱心理盲从化

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人的思想及行为既影响着他人的生活,也同时被他人的行为所影响。女性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特征,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而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也更容易被他人同化,因此,女大学生在恋爱方面更愿意出现盲从心理也变得不足为奇。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有 20%以上的女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谈恋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女大学生由于在共同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以及交流,导致她们在思想观念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恋爱问题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这种不正确的群体氛围的支配下,许多并未打算谈恋爱的女生,也盲目效仿,开始同男性朋友交往。

从上表 3-1 关于恋爱动机的调查中显示,由于孤独寂寞、面子以及无聊好玩而恋爱的比例占到 43%,而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女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因此,女大学生在恋爱中具有明显的从众性。从众心理,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及压力下,个体忽略或放弃自己的想法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我们所说的“随大流”。从众心理人人皆有,这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必然手段,是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女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中也普遍存在。女大学生的恋爱从众心理表现在,部分同学看到身边其他的女大学生谈恋爱,无论自己目前是否有恋爱意向,可能是为了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以实现团结,或是为了取悦团体内的其他成员,或是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或为了不受到与他人不同的压力,盲目跟风去恋爱。校园恋爱及其具有感染力,身处在浪漫、热烈的校园环境中,恋爱已不仅仅是一种两情相悦的结合,一些女大学生把谈恋爱或被男生追求作为证明自己有魅力、有能耐的体现。一旦没有恋爱或没有男生追求,就会感到失落、甚至低人一等。正如罗杰斯所说:“青年的从众行为是他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与保留个性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妥协,尽管他们同意保持这个个性很重要,但他们同时也认同为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

.....................


第三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问题……………………7

3.1 失恋挫折感强,承受能力较弱………………7

3.2 恋爱动机功利化……………7

第四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11

4.1 社会文化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11

4.2 校园文化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12

第五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策略………………14

5.1 发挥社会文化的主导作用………………………14

5.2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15


第五章 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的策略


自 2005 年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不再限制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后,部分女大学生因恋爱问题而引发的失恋自杀、利益至上、盲目恋爱、性道德缺失等违背伦理道德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给高校女大学生们带来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女大学生正确的处理恋爱及在恋爱中的心理问题,解决女大学生在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既为净化大学校园文化而贡献了力量,也为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添一份力。


5.1 发挥社会文化的主导作用

大众传媒是目前囊括最多传播手段的一种传播方式,最基本的功能为获取信息以及传递信息,同时它还有着社会文化传承、大众传媒娱乐、社会问题监督等重要功能。它不仅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及现象给予关注,并且对社会大众舆论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它还可以约束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大众传媒对人们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的养成,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对女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近些年来,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带动下,在各种诱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众传媒为了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对社会中一些低俗、丑陋的婚恋现象大肆宣扬炒作、一些膨胀人们欲望,宣扬奢靡生活的视频比比皆是,情色电影及小说更是随处可见。

这些宣传方式只会让商家获得暂时的利益,却会深深毒害年轻人的心智。要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作用。首先,大众传媒承担着弘扬与维护社会美德,引导人们价值观,规范大众行为准则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弘扬健康积极的主旋律,通过书本、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形成正确的婚恋导向,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人生观,为女大学生的恋爱及婚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加强政府部门对大众传媒的监管与领导力度,确立正确的大众舆论导向,抵御低俗、败坏思想的传播和蔓延,用法律规范行业自觉性;再次,建立健全大众传媒的评比、监督机制,对他们传播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评判,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积极的竞争之路,把先进文明的思想观念带给广大观众;最后,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近年来,各种婚恋、征婚节目在各个传播媒介大肆盛行,且影响力颇高,一些不健康的观点,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笑,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哭”,“要找就找高富帅,坚决拒绝男屌丝”,“找个好工作,不如找个好老公”,这些观点严重影响了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对她们的择偶标准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惑与干扰,因此,全社会要形成一个强大的、健全的大众舆论网,帮助她们正确认识爱情的真谛,以及婚姻的相处之道,确保女大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变革,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女性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作为社会先进思潮的领军人物,她们的恋爱观及恋爱心理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是有关于我国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她们人格、观念的塑造,甚至影响着她们今后的整个人生。当今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在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变得日渐复杂化、社会化、普遍化。多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并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研究很少,针对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研究也很少。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认真研究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经常发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并在研究中找到解决的相关办法与策略,对女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生理素质,为高校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许多学者在大学生婚恋问题的处理方面提出了很多解决思路及对策,这些文献不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同时为本人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在梳理、学习各种观点的基础上,以下发的调查问卷为实际依托,对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现状进行总结,并从社会、校园、家庭、女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出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即发挥社会文化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主要作用,鼓励女大学生客服自身恋爱心理的一些缺陷,只有这四点相辅相成,才能帮助女大学生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智。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7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7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