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汇率一直以来发挥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杠杆调节作用,随着我国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汇率在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5 年 7 月 21 日,货币当局宣布逐步放松单一钉住美元货币,而实行新的参考多国货币进行调节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2%,之后人民币逐步小幅升值。2010 年 6 月 19 日,货币当局重新启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旨在进一步增强汇率的浮动弹性,强化汇率的杠杆作用,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进入一个单边升值的通道。数据显示,2005 年首次汇改至 2013年 7 月 21 日,八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名义汇率累计升值 34%,名义和实际两种有效汇率分别升值 26.12%和 33.02%;虽然升值幅度较大,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仍然存在。由图 1-1 和图 1-2 可以看出,自 2005 年第三季度汇改开始,人民币始终呈现升值趋势。至 2009 年第一季度,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稍微停滞升值并保持相对稳定;之后随着国家较宽松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渐复苏,人民币汇率继续攀升。至 2010 年第二季度,央行实施第二次汇改,进一步增强了汇率波动弹性,自此,人民币持续保持单边上扬态势。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金融危机影响的现实背景下,自 2005 年汇改后,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累计增速、同比增速以及同期增速等均出现明显下降,企业一些重要的经营指标也相应呈现恶化趋势。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文将以异质性企业为视角,围绕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承受能力的短期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人民币升值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为企业决策者如何应对人民币持续升值提供决策建议。 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第一章:导论。将导论部分作为开篇,这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日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方法及整体框架安排、主要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本部分是对本文总体的研究框架做一个简要的概述,为后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奠定写作基础。
第二章:文献综述。这一章节笔者首先对选题所涉及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和研读,大概了解这些文献的主要学术贡献、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的理论模型等,再根据笔者对于选题的总体研究思路进行文献的分类整理,同时也在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寻求启发,了解该论题的研究现状,试图找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再转换成本文的写作亮点,着重突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写作意义以及写作的原创性。本部分较好地说明了笔者前期的写作基础,考量了笔者归纳文献和研读文献的逻辑清晰度,最重要的是保证了下文的写作有文献支撑。
第三章: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机理。这一章主要为实证部分奠定逻辑基础,同时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企业承受能力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影响企业承受能力的内部因素,突出研究异质性企业的必要性;再进而分析人民币升值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最后分析企业所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理论上最大的幅度。
第四章:人民币升值对异质性企业承受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效应,同时以广东省为例进行示范性研究。这一部分的研究填补了人民币汇率研究领域缺少对特定企业层面的研究空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部分是文章主要思想的浓缩,将根据前面实证分析的结果归纳出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同时,也将虚心指出文章仍然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承受能力影响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影响的研究文献很丰富,主要从国家层面上围绕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消费、投资、就业以及不同行业生产发展等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分析,但是研究结论有不同争议。近年来,国内出现了部分定性或定量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的文献,在这些文献中,较多是选取涉外企业和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刘富江和江源(2010)认为,2007 年后国家加强对汇率、利率和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进行调整,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过快,极大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承受压力,因此建议人民币汇率调整应保持每年 3%的升值幅度。李婧(2009)指出:人民币升值直接推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使得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丧失,进而削弱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抑制我国产品出口,出口逐步减少会使得我国企业进一步丧失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这对于出口依存度高、且产品缺乏价格弹性和技术含量的出口企业而言,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戴翔(2011)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内资企业的负面冲击比对外资企业要大得多。
在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的文献中,存在少数几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承受能力影响的文献,并且都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出现。吴盼文(2008)通过实地调研指出,兼营生产的出口企业盈利能力和承受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明显优于单纯外贸型企业,并且各行业出口竞争力差异明显,对汇率变动的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以陈育明为组长的广东课题组(2008)围绕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承受能力影响这一主题,对广东省一些主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出口企业平均可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为 4.47%;所承受汇率同比下降的最大幅度为 14.07%。2008 年初,中国外经贸会计学会受商务部财务司委托对“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课题展开调查与研究。其中,江苏分课题组(2008)承担纺织和机电行业的调研,该课题组以江苏机电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承受力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机电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起抑制作用,对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负面效应逐年增加。周业樑(2008)同样选取纺织服装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发现 2008 年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能承受人民币升值幅度为 10%。许国新和柳丽萍(2008)实地调查了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机电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出口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意识在提高,但是外部环境和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对该省出口企业承受力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企业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逐渐减弱。王海慧(2010)调查分析了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出口企业的影响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际调查数据显示高技术水平企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强,劳动密集型企业承受能力非常弱;此外,王海慧认为,从总体上看,未来江苏省出口企业可能会受人民币持续升值所带来的综合的不利影响而导致其承受力有所减弱。
........................
2.2 人民币升值对行业承受能力影响文献综述
人民币升值首先对市场上每个企业的承受能力产生影响,当将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加总后,就表现为行业的承受能力受到影响。因此,存在部分文献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行业承受能力的影响。
胡宗义和刘亦文(2010)采用动态 CGE 模型-MCHUCGE 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 24 类制造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持续升值会沉重打击我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制品)。魏巍贤(2006)同样采用CGE 模型对人民币升值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受冲击最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课题组(2008)同样对出口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很低,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接近 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 5%以内。
李永宁等(2011)通过调查发现,汇率变动对我国不同类型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其中,钢铁行业承受能力较强,最高可承受度为 15%;服装类制造业承受能力较弱,可承受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 2.63%。Thorbecke and Zhang(2009)选取中国对 30 个贸易国的出口数据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会大量减少中国服装、家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弱。吴盼文(2008)调查了天津市部分重点进出口企业,发现各行业对汇率变动的承受能力存在显著不同。其中,纺织服装、家具类、化学原料、机械电器类、食品制造业等行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濒于亏损状态,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能够继续承受的人民币升值空间非常小。齐贵权等(2011)抽样调查了某省 130 家涉外企业,发现化工类制造品、金融产品及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力较强,而出口依存度高的行业,诸如家具业、纺织服装业、家电制造业、农业等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较弱。
上述文献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劳动密集型行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弱,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强。因此,本文将从产品要素密集度出发区分行业特征,验证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承受能力影响的差异性。
.........................
第 3 章 人民币升值与企业承受能力的内在机理 .................. 12
3.1 企业承受能力理论分析 .............. 12
3.1.1 企业承受能力概念界定 ............... 12
3.1.2 企业承受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13
第 4 章 异质性企业承受能力实证检验 ................ 19
4.1 样本选取和划分 ................ 19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21
4.2.1 人民币汇率变量的选择分析 ............ 21
4.2.2 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分析 .................. 23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8
5.1 研究结论 .............. 48
5.2 政策建议 ...................... 49
第 4 章 异质性企业承受能力实证检验
4.1 样本选取和划分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企业的行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微观基础。本章研究的企业数据来自国泰安金融数据服务中心的 CSMAR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并且为保证样本公司行业的恒定,剔除了在样本区间内变更主营业务的公司,同时剔除重要变量数据缺失的公司。尽管剔除一些样本企业会影响样本容量,但这种方法更能保证所选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因此,经过甄别和筛选最终选择了符合条件的 572 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该样本中包括173 个国有企业和 399 个民营企业。此外,将全样本分为七大行业,分别为制造业(374 个)、房地产业(64 个)、批发零售业(58 个)、电力热力生产业(20 个)、交通运输业(15 个)、信息传输服务业(17 个)以及采矿业(24 个)。再根据企业资产总额的大小将企业平均分成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 3 组作为研究对象,资产总额从小到大排列前 170 个为小企业,中间 232 个是中型企业,最后 170 个是大企业。
本章选取 2005 年第 3季度至 2013 年第 3 季度的季度性数据作为全样本观测值。原因有:其一,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我国央行宣布实施新的汇率制度后,人民币正式进入升值通道,汇改当天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 2%,因此从 2005年第三季度开始取样更为恰当。其二,2005 年-2013 年这个研究区间包含了两次汇改,能更真实地反映人民币升值趋势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同时,时间跨度为9 年,基本可以避免研究过程中研究样本一些难以观测的企业特征(如企业文化等)发生明显变化的假设,并且整个研究区间均是人民币升值的阶段,对于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企业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科学性。
...........................
第 5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短期承受能力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全文结论如下:
第一,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基准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研究的全样本期内,人民币升值确实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 1%,企业利润率下降 1.47%;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企业利润率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企业资产负债率、企业利用资本效率、企业融资能力、企业财务费用率以及无风险利率均会对企业承受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系数估值分别为-0.25、0.02、-0.13、0.13和 0.15,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
第二,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扩展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从企业所处区位特征来看,沿海地区的企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内陆地区强,人民币每升值 1%,会引起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企业利润率分别降低 1.21%和 1.45%。从企业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企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比民营企业弱,系数估值分别为-1.70和-1.11。从企业所属行业的产品特征来看,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汇率弹性为-1.82;生产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受汇率影响较小,汇率估计系数分别为-1.33、-0.99和-1.14。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对汇率变动的承受能力较强,汇率弹性为-1.11;中小型企业承受人民币升值的能力较差,系数估值分别为-1.49 和-1.15。
第三,在研究的子样本期内,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企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在二次汇改后这个研究区间,人民币升值势头猛烈,汇率波动性增强,此时,人民币升值对企业销售利润率不利影响非常大,而汇率波动性则表现为利好。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每升值 1%,将导致企业销售利润率降低 2.15%;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增加 1%,将使企业销售利润率增加 0.15%。因此,有必要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让人民币适时适度贬值,缓解单边升值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将广东省作为示范省份进行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省企业承受能力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系数估值为-1.56,影响程度大于对全国企业的研究结果。从区际企业异质性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省内四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地区企业承受能力负面影响最大,人民币每升值 1%,企业利润总额下降 0.49%;其次是粤东地区企业,系数估值为-0.37;对粤西企业承受能力表现为较大的正面影响,程度系数为 1.15;对粤北地区企业承受能力影响程度系数为-0.42,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