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中学生偶像崇拜研究一城市与农民工子女的比较
第一章问题提出
偶像人物层出不穷,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与价值导向。六十年代人们所推崇的大多为榜样人物,倡导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的英雄主义精神,雷锋、王进喜,焦裕禄成为这一时期偶像的代表,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时代的标记。改革开放之后到八十年代,经济建设带来的文化与影视作品的初期熏陶,人们崇拜的偶像是陈景润、邓丽君与李小龙,偶像类型日趋多元化,传统学习型榜样扩展至各领域的成功人士,更多港台明星、女排运动员成为人们的偶像。九十年代颠覆了传统与精英主义,塑造了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罗大佑、王菲、周星弛、崔健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偶像,叛逆、嘲弄、另类、无厘头形成了时代的标记。那么在如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世界和大众化娱乐时代,当代中学生崇拜哪些偶像,这些人物对于他们又有怎样的影响呢?并且一半以上受访学生表示不喜欢学校的榜样学习活动,在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只有明星能够给予动力。当代"00后"的孩子大多是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他们与出生在上世纪八零、九零年代的人们有着很大不同的是,网络信息丰富并且触手可得。因此本研究将关注"00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特点。
.......
1"00后"、城市中学生、衣民工子女的界定
农民工子女相比普通的城市中学生而言更为特殊,他们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城市,进入城市后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包括生活习惯、文化价值以及社会身份等多为面的融入。现有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呈现一定程度的自卑、孤僻和受歧视感。处于社会边缘的农民工子女,其成长背景、价值观念与也理状态受到更多影响与冲击,与其父辈截然不同,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与关爱。而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社会化重要阶段的过渡性需求,为个体提供了在认知和情感依附的载体,尤其对于农民王子女,他们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思想与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偶像可能成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寻求自我建构与社会化的目标或依靠,满足其也理需求,帮助自我的发展。因此考察农民工子女的偶像崇拜特征有助于认识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具有现实的意义。2偶像崇拜的概念与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偶像崇拜是为了解决人们由于现实条件与限制无法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各种需要时内也所产生的失衡感。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偶像崇拜即效仿思想与行为。认知学派把偶像崇拜理解为认知和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中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当青少年身处于现实,发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协调,因此偶像作为理想目标应运而生,而这种崇拜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尚不成熟且缺乏批判性思维。社会也理学派则认为人格的社会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人格偶像崇拜阶段由于亲子间的依恋紧密,因而家长和看护者往往在孩子也目中树立楷模的角色。第二人格偶像崇拜出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逐渐脱离父母的管束,活动范围扩大、人际交往増多,并且独立思维不断发展后,伴随着未成熟的知识积累,他们开始追求独立斤为时,重新选择一个能够代表未来目标与理想自我的偶像。这一阶段反映出青少年内也价值观的倾向,将影响人生观的形成,并最终对第三阶段独立人格的形成产生至关重要作用。第三章“00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质性研究.........12
1形容词自由联想测验........122半结构化访谈........13
3结果与分析14
第四章"00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量化研究........31
1研究为法........31
2结果与分析........33
第五章总讨论........41
5.1"00后"中学生倾向于选择具有超凡能力及完美形象的虚拟人物作为偶像....41
5.2"00后"中学生对偶像外在形象的祟拜多于内在品质........42
5.3农民工子女对偶像的认识更为片面与浅显........43
5.4自我认同水平较高的中学生偶像崇拜更为理性且可拉........43
5.5学校教育须主动担当中学生偶像教育........44
第五章总讨论
5.1"00后"中学生俩向于选择具有究凡能力及壳美形象的虚拟人物作为偶像
在访谈中,很多"00后"中学生承认电脑和互联网是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常用途径。这或许是他们会选择虚拟人物作为偶像的一个原因。"00后"中学生通常由父母和长辈来照料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想要接触外界大多通过电脑。互联网成为了"00"后生活的新空间,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体会到生活的真实感。这反映出今年青少年社会化研究中的一个新现象,即"儿童化",具体表现为在生理上趋于成熟,但在也理上拒绝长大,其实质是个体生理发育与也理发展的不同步。有研究者指出,当代中学生日益"儿童化"的趋势能够部分解释他们动漫、小说、影视剧人物作为偶像的现象以。"儿童化"的中学生倾向于接受简单、浅显、直接的信息,及充满动感和趣味性的内容,无需耗费过多的信息加工过程。虚拟人物常常以简单的动作和有趣的剧情出现,这符合了"儿童化"倾向个体的需要。5.2"00后"中学生对究像化在形象的崇拜多于内在品质
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工子女比城市中学生更需要通过偶像来获得放松和快乐。本研究通过访谈发现,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相较于城市中学生更枯燥,他们的生活主要是学习,而休闲活动则仅限于喜欢上网、打游戏、看小说等。城市中学生的课外生活相对丰富,他们经常游泳、跳舞、看书、搭模型,等等。因此,偶像也成为了农民工子女丰富课外生活的一种途径,而他们希望偶像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感官享受。另一为面,农民工子女的人格发展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所忽略。他们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忙于打工,勉强维持家里的经济、打点好子女的生活己是极不容易,没有能力照顾子女人格成长的需要。而他们的老师则着重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高负荷的工作量也使得老师缺乏时间顾及到学生在人格发展上的需要。这可能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在选择所崇拜的偶像是更容易出于本能而被偶像唤外在特质所吸引,而不注重偶像的内在个性品质,对偶像的认识较为浅显。....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本研究通过形容词联想测验、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研究,探讨了"00"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对比了城市中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在偶像崇拜为面的差异,并检验了自我认同的发展水平对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得出下结论:新型虚拟人物以其超凡能力与完美形象,成为"00后"中学生崇拜的新偶像;"00后"中学生崇拜偶像多是出于感官舒快,社会性品质学习退居其次;相对于城市中学生,农民工子女的偶像崇拜更为从众与表浅,个性特征不鲜明,对偶像的认知更单一;自我认同会加强偶像崇拜原因与卷入程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自我认同水平较高的中学生的偶像崇拜卷入程度更可控与理性,且更不易受到崇拜原因的影响。6.2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选取上海地区两所中学的部分学生作为样本,由于条件有限,未能涉及其他类型的学校和其他城市的被试,所选择的被试能否代表"00后"整个中学生群体以及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还有待考证。本研究的访谈部分对一些中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分别从他们的角度采集了对偶像崇拜的态度和看法,由于条件有限无法接触到中学生的父母,缺少和家长面对面的访谈和资料收集,探讨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环境是从教师口中间接了解,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外来农民工家长。"00后"中学生是一个特别的群体,而他们的父母以及家庭结构也与过去的时代有所不同,未来研究若能同时收集"00后"父母他们自己的偶像化及对孩子们的偶像的看法,那么对于家庭对子女偶像崇拜的影响有更深层的理解。由于场地限制,研充都在校园内开展,对于学生的老师的访谈,分别在会议室、教室进行,但其中一间会议室紧邻政教处办公室,这无形中也给与一些学生也理压力,有个别学生不确定有些话该说或不该说,或刻意按照平时德育教育的要求回答问题,场地的安排可能妨碍了访谈内容的深入。..........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8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