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研究
第一章当代女性作家小说中儿童视角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女性身份和儿童视角的联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化作家集体性地选择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当代女性作家对儿童视角创作继续澳而不舍的探索,该其中女性的身份和儿童视角的选择存在着某种联系。在父权文化的统治下,妇女和儿童同属于社会边缘地位,常被相提并论。儿童不具有个体存在的独立性,依附于成人,是成人的附属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敬听;父母责,须承受。"显示出的是儿童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不允许有独立意义上的个体思维。儿童的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儿童非出自于作者的"儿童本位"的目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是在作品中处于中也位置还是边缘位置,对儿童的描述所造成的叙事影响服务于作者(隐含作者)特殊的目的:也理学的、社会学的、或是美学的。"妇女的地位亦是如此,在人类历史的母系狂会时期,女性曾占据过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地位,但随后女性逐步变成了男性的附庸。在儒家文化体制下,妇女的杜会地位更是直线下降,"夫为妻纲"说的是妇女对于丈夫的服从;孔子言"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孟子也说过"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么口,戒之曰:'往之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见,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独立性,她们的存在以男性、以丈夫、以儿子为依托。女性和儿童命运的相似有利于他们形成天然的同盟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解放,人的解放自然包括对妇女和儿童问题的关注。周作人认为,虽然欧洲对于人的认识较早,但"女人与小儿的发孤却迟至19世纪才有萌芽,古来女人的位置,不过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中国讲到这类问题却须从头做起,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子小儿更不必说了。"西蒙德波伏瓦就看到无论是男权社会还是女性自己,都把女人看成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五四时期,人的重新发现促使妇女和儿童得浮出历史的地表"而受到重视。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曾经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发现"的运动,所谓"人的发现",是指包括了"妇女的发现"……及"儿童的发现"这些具体内容的。女性作为"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几乎处于同一历史水平线上。女性与儿童"弱者地位"带来的惶惶相惜之感和共同被"发现"所结下的文化情缘,为两者的关联奠定了基础。他们携手同行,建立了由文化认同带来的亲和力。
....................
第二节童年情结
儿童情结是一种也理现象,其发生的基础是发生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印象和情感。儿童视角小说的产生与作家的儿童经验分不开。童年经验是每个作家的珍贵财富,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它在塑造作家本人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某些在作家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实际经验,记起了对以前经验的记忆(这些记忆总的说来属于童年),然后产生出一种在所探求的作品中得到满足的愿望",童年经验会在无意识中形成作家们想要创作的冲动,并且为这股沖动提供写作源泉。一部作品就好像童年游戏的继续,童年经验里那些无法忘怀的东西促使作家希望在创作中重新体会。巴乌斯斯夫斯基在《金蓄薇》说到;"写作,像一种精神状态,就在他还没满几令纸以前,就在他身上产生了,可以产生在少年时代,也可能在童年时代,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中,没有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作家。"可见童年经验对文学创作者的影响之大。
童年经验之所以能极大地影响文学艺术家,第一因为童年处于人一生中认识发生的早期阶段,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童年时期不经意间发生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着人的一生。"对于成人来说,童年就是支持他的根基和最早的几节竹管,他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尽管从表面上看,童年早已离他而去。"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态度和立场的形成,都能在他的童年里面找到依据。童年的梦想和回忆让每个人终生流连,正如克鲁泡特金所说的"儿童的精神园地能种植上终生不灭的记忆",沃尔特本杰明也说过"我们退着走向未,来,而我本人,则在过去的时光中寻找自己,我的童年常常决定了我日后的作为。甚至可以说是童年决定了我的今天。"童年深藏在我们也中,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和安乐所,是也灵的镇痛剂。成人在童年的回归里可以感受到安宁和抚慰。"这种童年回归也理可以是源于生活际遇的測激,也可以是纯粹的追忆的梦想。"就这样,童年带着乌托邦式的美丽幻象构成了成年人寻找的精神家园之一。
....................
第二章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的言说内容
第一节童年生活的复现与回忆
当代女作家采用儿童视角叙述时,孩子清澈敏锐的童辟所及之处皆能收入作者的叙事范围,童年生活作为孩子成长历程中最不可缺的一部分自然成为重点叙述对象之一。成年作者在创作中借孩子的视角讲述主人公美好和谐或残缺创伤的童年点滴,实际上是在回忆、重温自己的童年经历,作品中主人公童年时的生活和感受不可避免地内含着作者的儿时情感体验和现时理性思考。童年总是和家乡相关联,童年叙事中潜藏着创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或怀念、或认同、或疏离,作家各自不同的生活际遇衍生了对故乡复杂相异的感情。同时由于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女作家们在童年或少年时期都经历了中国特殊的年代,特殊年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给他们的童年或少年生活带来了揮之不去的影响,正如王安忆借委委之发出的感叹一样"假如不搞文化大革命,我一定能考取上海中学,不会到你们园明中学来的……假如没有插队落户,你不去江西,我也不会和你通信的……文化大革命不该发生"。既定的历史无法改变,作家借儿童视角回忆书写童年生活时有关"文革"叙事时隐时现,甚至作为整个文本的叙事背景。另外,在一些主人公以回忆性姿态审视童年的作品中,反思童年构成了文本的主线,以期通过反思和斤悔来完成现在的救赎。
―、怀乡:追忆童年生活
那些漫天飞舞的雪花,那些有鱼巧的江水河流,那些可爱的猫狗虫鱼,那些温情善良的老人孩子,那些神秘梦幻的传奇故事,都美丽地令人神往……作家苏童曾写道;"大约没有一个作家的故乡会比迟子建的故乡更加先声夺人的了。她在中国最北端的雪地里长大,漠河,北极村,木头房子,冰封的黑龙江,雪泥路上的马车……"在迟子建笔下经常呈现的是媪馨、单纯的童年记忆,美丽神秘的故乡风情和儿童淡淡忧伤的也境,儿童视角在对已去童年和记忆乡土的琐碎复现中包含的的是作者寻回灵魂家园的渴望。《北极村童话》是迟子建对自我童年生活的诗性追忆和温暖留念。叙事主人公是寄居乡下姥姥家的4岁的迎灯"我","我"在姥姥家度过了一段欢乐幸福、丰富多彩又有点淡淡忧伤的日子。既写了北极村的自然之美(星星、晚霞、菜园、雪花),又有淳朴率真的人性之美(大黄狗对我的的深情、我与俄罗斯老奶奶秘密而和谐的交往、猴巧的仁义厚道),还有北极村刻在"我"也灵深处的恍伤("我"偶然获知柱子大舅己死,而姥爷隐瞒着真相不让姥姥察觉,独自承受着那份丧子么痛、俄罗斯老奶奶在春节前孤零零的仙逝)。送些温暖和忧伤常常交织在一起,在作家轻盈飞舞的笔尖之下引人神伤。
....................
第二节儿童视角下的儿童世界
一、儿室的纯净自然
儿童是人类生长的初始阶段,"人之初,性本善",纯真善良的儿童形象是人们内也对美好人性的自觉追求。这类儿童身上保持着儿童最初的元素,他们虽然爱闹爱玩有性子,但本性上仍具有小孩子的活泼,散发着童真童趣,和成人世界的虚伪恶劣形成一种对比。儿童身上的"善"让这类儿童呈现诗性化特征。
儿童的纯真单纯首先体现在儿童与自然的相通,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以生机勃勃的姿态的出现在孩子的眼中。儿童的纯洁天性使得他们与自然界相处时充满和谐,和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自然是有生命的,儿童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他们能够与自然万物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交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早期活动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显示出"自身中心化"的特征。童庆炳先生在相关论著中提出了儿童"我向思维"概念,其特点就是"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不能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现象,而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在儿童眼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他本人一样,具有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观察和认知视角,使得儿童视角叙述形成独特的艺术特征。
《白银那》开头描写解冻时的黑龙江;沙滩还很凉,他们不得不蹲在那里望着江面。冰排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晶董剔透,有的嶺域实实得像熊,有的张牙舞爪得像狮子,还有的灵巧俊秀得像兔子。当然,大多数的冰块都像方方正正的盒子,孩子们便想象该盒子里装着许多神秘的东西,若是将它开启也许会滿出花仙子、孙悟空、青蛙、海豹等什么的。这段先以全知视角叙述"他们"(指的是陈林月和她的小学生们)来观察江,随后转入了小学生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凶猛多变的黑龙江就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或儿童乐园,一切都显示出活力和生命。
........................
第三章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的美学风格...........31
第一节相较于成人视角小说所呈现的特点.........31
第二节相较于男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37
第四章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的创作意义...........41
第一节对个体生命的关注...........41
第二节对女性成长的关注...........42
第三节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书写的不足.............44
第四章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的创作意义
第一节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从儿童视角小说表现的内容来看,儿童视角实际上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体验,它往往有助于作家透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空隙去表现日常生活,远离战争和政治。作家大多从熟悉的个人生活经历中选取素材,表现生命最初的感觉和经验,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就叙事而言,它也实现了从集体叙事走向个人叙事,从真实叙事走向虚构叙事,从形式崇拜走向个体私语的转变。
一方面,孩童的生命特质和生存状态越来越被作家关注,它本身就体现了对个体生命最深情的关怀。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儿童很少被关注,在文学创作中儿童形象甚少,他们的出现往往又集忠、孝、仁义、正直、勇敢等成人品质于一身,缺乏儿童独特的自身性格特质,往往是封建伦理纲常的体现者,如《郭巨》《杜子春》等。一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以"老者为本位",儿童只是作为"成人的附庸"或"缩小的成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地位。随着"儿童本位观"的提出,从"五四"时期起,儿童形象创作日益增多,儿童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开始被作家注意到。在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作家的文学观念,美学原则,或生活际遇、人格追求存在着差异,作家笔下的儿童形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文学的政治性功利性逐渐被淡化,文学创作更注重人文性,儿童形象也不再具有意识形态化的标签,而是尽可能的呈现出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出现了很多接近生活常态的儿童形象。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审美观点的变化,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也呈现出多元他趋势。在以往的创作中,儿童形象只是作为成人形象创作的附属品,儿童形象缺乏个体性和差异性。现在多元化儿童的形象塑造赋予了儿童多种意文,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寄寓了作家美学思想和人生理想,更是彰显了自身独立价值和生命特质。
......................
结语
从"五四"时期斤始,儿童逐渐被发现,儿童本位观逐步得到确立,儿童问题和儿童形象也开始正式走入文学作品中并得到有为的表现。儿童视角在传统成人视角一统天下的时候出场,一开始便赢得了作家们的青睐。鲁迅、巴金、萧乾、冰心、凌淑华、萧红、端木燕良等一批作家纷纷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从而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儿童视角小说的繁荣。新时期作家开创了儿童视角小说的另一番天地,带有文革记忆的创伤在作品中得到体现。如迟子建的《银庙》,《花瓣饭》,铁凝的《玫瑰》,王安忆的"委要"系列,无一不像作者暗示了文革的背景,表现出了儿童在这样特殊年代成长的经历。另外,在开放与多元的时代氛围下,作家们在叙事技巧上开始了创新,尤以先锋派作家为代表,他们倾也于创作语言和叙事形式上的变革,儿童视角也因此在变革中走向了多元化。莫言的《透明的红萝三〉、《红高梁》,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苏童的"枫杨树"系列等作品为新时期的儿童视角小说增添了新的特质,让儿童视角小说创作愈发丰富和精彩。
本论文以女性的性别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对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小说的书写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探讨女性性别本身对儿童视角小说创作的影响和意义,从而把捏儿童视角女性文本的特质。尽管在当代女性儿童视角小说创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之处,但是在对个体生命的尊重重视和女性成长的关注这一层面上,当代女性作家儿童视角的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8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