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0 07:43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快传统农业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发展思路,首次明确了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位于都市地区的都市现代农业,将进一步凸显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平原农业迅速崛起,但山地农业仍存在相对的滞后,山地特有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给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发展带来好的机遇,而且,现代城市居民更加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逃离城市雾霾,呼吸新鲜空气,体验新生活,为都市农业园的发展提供客源。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发展农业,科学规划建设规范化的产业结构,建设优质宜人的景观成为山地型都市农业园规划的研究重点。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城市病产生 
2014 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 54.77%,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远离乡村,这就为都市农业园的建设提供充实稳定的城市客源市场,农村剩余的部分劳动力可以对农业园区进行开发、管理和维护。 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现代城市文明病”的增多,主要表现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气象灾难、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噪声污染等,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导致人们产生强烈的“回归自然”的心态,到环境清新的城市边缘的都市农业园去调整身心,缓解压力,强健体魄。城市因其产业类型和用地规模的不同,产生与乡村文化不同的文化类型,大量的物质、信息、资源、人才等由城市人流向乡村,去乡村参与农业活动,就是一种追求城乡文化差异的具体动力和表现。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是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具有两大特征:第一,内容丰富性,包括传统农耕用具、民间风俗、手工艺品制作、现代农业科技工艺、农村节庆活动等;第二,农家风物的民族性,农耕文化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经营品种、方式、饮食等都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奇特、陌生的农耕文化可以引起人们的索趣心理,同时,科技农业与传统农业互补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效应。正因为农业文化有其独特之处,适合不同年龄的游客人群,旅游业与农业交叉形成规划的新方向。 
........

1.2 研究基础
都市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合理利用城市内和近郊的有限土地资源、民俗等,建立高效、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曹林奎,2001)。都市农业在国外的部分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其发展注重利用高科技的力量,国家政府通常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其发展进行引导,注重都市农业生态和社会功能的培育和发挥,欧洲地区的都市农业发展,经历了萌芽期(19 世纪 30 年代)、发展期(20 世纪中期)、成熟期(20 世纪 80 年代),对着实践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提高,都市农业园发展逐步迈向了规范化的前进路程。 美国的都市农业的发展主要以市民农园为主,部分地区是耕种社区的形式,,通过农场和社区互动的形式增进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美国的都市农业都是在都市的区域内,其面积约为美国领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由于政府对市民农园的重视,其在北美的发展速度很快,20 世纪末市民农园的总数达到 600 多个,美国的专家学者认为,城市区域内的市民农园的形式,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和改革,增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能够增加区域内的食品供给,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官办都市农业园的基础上,私营的小规模的家庭农户和农场的出现,增加了都市农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丰富了园区的活动形式,更大地推进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关海玲,2010)。到了 21 世纪,1800 万美国人前往都市农业园采摘、度假和旅游,都市农业得到规范化的发展。近几年,美国的都市农业都开发到屋顶方向,充分利用有效面积进行农业开发,如布鲁克林农庄(见图 1-1)等,采用微农业的方式发展都市田园景观,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小型屋顶家庭农业也在蓬勃兴起。 
.......

2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概念解读 

2.1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概念界定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形式,能够满足城市市民不同层次的需求,有的存在城市内部,有的存在城市外围,它是服务于城市的一种农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势,分布在都市工商业区或者都市外围圈,能促进城乡一体化,体现随着城市扩张,农村和城市相互渗透的局面。山地是特殊的地形,是山谷和山岭的有机组合,具有较大的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质结构复杂。通常多位于构造运动和外力剥蚀作用活跃的地区。都市农业园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依据自身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将农业观光、农产品提供和农艺展示的经营赋予旅游的内涵。将旅游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以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为重点,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考虑“山地”特殊地形的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基本概念。 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分析,山地型都市农业园是从山地特有的区位和地貌特征出发,结合山地环境生态因子的立体差异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和农业旅游为主要功能,以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居民需求为依托,吸收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的精髓,融农业生产、展示、旅游于一体,最终实现都市农业的价值增值的综合园区。 
........

2.2 都市农业园的分类 
都市农业园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生产型、观光型和科普型,但是每一个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分别是彼此的主体和附属关系,只是农业生产和旅游观光所占的比重不同,如表 2-1 所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观光旅游部分内容作为农业是生产的附带作用,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该都市农业园以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为主要卖点,抓住居民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好奇心,以农产品展示和特色的手工艺品加工作为主要的营销手段,以农业采摘和养殖观光为主,一般建设在城市近郊,在原来的耕地、果园、养殖、垂钓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游客设计的年龄层次比较广。农业采摘能给游客带来劳动的享受田园的乐趣,特别是在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栽培技术,在作物的观花、成熟季节提供观赏展示、果实成熟期阶段以提供鲜果采摘、品尝、销售等一系列活动来满足游人的需要。养殖观光主要考虑与动物的接触,具有一定的教育科普意义。生产型都市农业园更加注重风俗文化的提升和对劳动者朴素优良品性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都市农业园类型。包括农业设施、用具、品种、销售等,是对于游览者亲力亲为的一种体验式农业园类型。 
........

3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 ........ 17 
3.1 相关学科理论........ 17 
3.2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指导思想 ..... 20 
3.2.1 挖掘农业资源 ..... 20 
3.2.2 培育优势产业 ..... 21 
3.3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原则 ..... 21 
3.4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思路 ..... 22 
3.5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方法 ..... 23
3.6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内容 ..... 24 
3.7 本章小结 ........ 40 
4  实践研究—以淄博聚相山都市农业园规划为例 .... 41 
4.1 现状分析 ........ 41
4.2 规划定位和总体目标 .... 45
4.3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 46
4.4 产业规划 ........ 48
4.5 景观景点规划 ........ 52
4.6 生态规划 ........ 55
4.7 游憩项目规划 ........ 57 
4.8 种植景观规划 ........ 59
4.9 道路游线组织规划 ........ 60
4.10 本章小结 ...... 61 
5 结论与展望 ....... 62 
5.1 研究结论 ........ 62 
5.2 创新点.... 62 
5.3 不足之处 ........ 63 
5.4 未来展望 ........ 63 

4  实践研究—以淄博聚相山都市农业园规划为例 

4.1 现状分析

淄川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中部,地处东经  117°41'~118°14',北纬36°22'~36°45'。聚相山位于淄川区龙泉镇的韩庄以东,地层属于泰沂山区北麓中低山区。龙泉镇为富硒土壤,而且是山东省唯一,先后被山东省地方病防治所命名为“山东省天然适硒区域镇”,被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富硒农产品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山东省整建制富硒产业镇”。适合种植玉米、小麦、花生、蔬菜、紫薯、核桃、樱桃、桑葚等40余种富硒农产品(见图4-1)。 聚相山农业园区山地达98%以上,三面环山,东部、南部紧靠西河镇,北部与洪山镇接壤。园区东西跨1810m,南北长2210m,实际可控制总规划面积约200公顷。峪谷错综复杂,海拔差在300m左右,最高的山峰的海拔为537.8m,园区现状如图4-2所示。该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植被良好,交通便利,具有建设富硒生态农业、特色养殖园区、发展城乡观光、休闲养生等综合性都市农业园的便利条件。 

山地型都市农业园规划研究

.......

结论 

随着都市农业的日趋成熟,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正在不断推进,由于山地地形地貌、环境气候等诸多生态因子的特殊性,土地利用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山地农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经济效益低、景观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聚相山都市农业园进行考察、分析、规划、建设等实践过程,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和农业生产背景,对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规划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景观营造方法 首先进行生态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得出三大广域景观和六大镶嵌景观,根据土地敏感度绘制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为后期的景观景点建设提供依据。进而进行景观生态的项目规划,从三大景观类型入手,因地制宜。山体自然景观体现山脉走向及植被群落,易于规划山顶标志性景点;农业生产景观的建设要考虑梯田种植,打造农事田园景点;人文建设景观注重民俗文化,可开发体现当地文化的景点,在规划中注意将生态循环理念贯穿始终。 
(2)山地型都市农业园的产业规划方法 规划中必须将完整产业链的观念全面贯彻在山地农业园的规划建设中,以土地适应性为指导,加强产业项目的规划。注重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山峪、山腰、山地不同地形的特殊性,沟峪种植杂粮、山腰养殖、梯田种植林果、山顶生态林地建设,同时规范化种植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