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7 09:42
临床治疗此病方法较多,如手术、消炎利胆、溶石药物等,均能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基于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发病,胆囊内存在结石,即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畏寒、黄疸、腹痛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3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
本组72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6.8±6.7)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3.9±0.6)年。
1.2.1西医诊断标准;
满足1~3项的其中2项和第4或5项即可确诊: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②胆囊区右压痛、叩击痛;③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区疼痛明显,或出现腹胀、恶心;④超声检查显示胆囊伴有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⑤胆囊造影显示胆囊显影伴有结石,收缩功能不全。
1.2.2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为脾虚证:右腹胀满、隐痛,伴有恶心、畏寒、乏力、肢冷;劳累、醉酒、雨淋、心里压力大、情绪激动等均可加重症状;苔薄白或腻,舌质淡,脉弦细或濡。
1.2.3入选标准;
均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无过敏体质、药物过敏,治疗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1.2.4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脑血管功能异常,精神疾病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治疗依从性差,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常规补液和抗炎治疗,给予150mg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采用中药治疗,方剂组成为:35g金银花,川芎、茵陈、柴胡、虎杖、赤芍各25g,大黄、海金沙、金钱草、连翘、香附各15g,枳壳、鸡内金各20g,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30d为一个疗程。随症加减:腹痛者加延胡索,腹胀加木香,黄疸加郁金。1.4评价指标
根据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疗效评估标准,患者实施治疗后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恢复正常,结石全部排除;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减小,结石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胆囊壁增厚、结石体积等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病例总数-无效例数)/病例总数×100%。1.5统计学处理
收集此研究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 18.0中作计数资料处理,应用(n%)描述,组间差异经x2检验,如果结果为P<0.05,则代表其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分析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针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是本疾病不宜手术患者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讨论
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4.44%,较对照组75.00%明显提高(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适用于不宜手术、年老体弱、身体耐受能力差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38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