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野生动物园浏览安全调查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公元前 2300 年,埃及和中国的皇室和王公贵族们开始收集和圈养动物,这就是最早的的动物园的起源。野生动物园是在现代动物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并融合了现代动物园中“哈根贝克理念”、“沉浸式景观”展区理念和“保护中心”理念(罗小红 2011)。野生动物园是基于人们向往自然、体验自然,远离喧嚣的城市而发展起来的。野生动物园集娱乐功能、自然保护、公众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效益于活的诸多弊端,向往自然生态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愿望而发展一体,深受大众和政府的青睐。我国野生动物园的数量和规模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各省市大型野生动物园已达 30 多家(魏婉红 2006)。野生动物园的快速发展随之也带来如动物福利、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一系类的问题,其中以猛兽伤人事故为主的安全管理矛盾突出。近年来,猛兽伤人事故频发,如 2009 年 3 月,3 青年翻虎园 1 人被咬死;2009 年 12 月 2 日,登封动物园黑熊咬死饲养员;2010 年 3 月 6 日,上海动物园老虎咬死饲养员;2010 年秦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6?13”惨案;2013 年 12 月 17 日,华南虎将饲养员咬死。一次次动物园安全管理警钟的响起,一次次血的教训都未能引起动物园、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游客的应有重视。野生动物园相关研究人员对野生动物园的园区规划设计、景观配置、经济营销模式、可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对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相对都是表面现象,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故野生动物园安全事故频发和缺少相关系统的调查研究为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以野生动物园形成与发展为出发点,对我国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规划设计和游览安全现状进行综述,并在对秦岭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防范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2.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在野生动物园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透过我国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中猛兽伤人事故频发的现象对我国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规划设计和游览安全现状有所了解,并以秦岭野生动物园游客为对象,进行游客安全意识调查,了解游客安全意识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野生动物园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游园和安全动物饲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野生动物园猛兽伤人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剖析,唤醒野生动物园及旅游安全研究的学者、政府相关部门、动物园工作人员和游客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政策的出台、动物园饲养人员及游客自我安全防范的教育和培训,将制度落实到行动,多方面共同努力,减少或杜绝野生动物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
第二章 我国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现状调查
2.1 野生动物园规划概述
生态规划是以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社会文化信息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模拟、辨识和设计生态系统的内部的种种关系,在应用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适应、完善系统的机构和功能,尽可能的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代丹和罗辑 2003)。生态规划也可将其简单的理解为针对人类的任何行使方式而确定的所面临的基于和约束条件,筛选出能够反映出最佳的区里位置和执行过程(于斯惟 2009;Frederiek 2000)。 生态城乡规划是要将社会公众的心理与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创建出一种与人类自然活动充分融合的手段,从而创造出一种最佳的环境,可以对公众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起到诱发作用,从而提高公众的物质文化的水准(马晓星 2008)。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所提出的对策、期望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所作的规划叫做城市生态规划,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们赖以居住的城市实现可持续长久的发展。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影响的因素和规律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确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进行城市的环境与生存其中的人类的关系的调整,促使城市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确保城市可以和谐、高效的进行可持续的发展(林泽逵 2010)。 人们力求追寻一种把生态规划与和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从自然规律出发,把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联系起来,找出其发展与演变的规律,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产和生活进行指导作用,使人们明确如何高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从而,促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自然和城市间的协调性发展(欧阳志云和工如松 1993)。
........
2.2 野生动物园类型
判别野生动物园的类型,主要是看野生动物园内的动物生境状况是否和其野生状态下相符或相近。因此,划分野生动物园的等级主要是对园内的主要种类的动物的生境状况进行等级划分,并由此来评价该动物园属于何种等级的野生动物园。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动物园是否能够满足或基本符合野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自然性的生境状况,是划分野生动物园的标准。这种自然性不仅包括动物获取食物,水,藏身之处等条件上的自然性,还包括动物种群数量大小、家族结构和婚配制度及完整结构的食物链等条件的自然性。根据动物的生境状况的自然性,一般将野生动物园划分为 4 种类型(如图 1 所示)。将野生动物由过去的笼养改变成现在的圈养,但仍达不到半散放的状态,完全由人工饲养,人工照顾,只是在原来的动物园上面积有所扩大。我国的大多数野生动物园可以归为此种类型。这类野生动物园的建筑设施的风格与城市动物园有所不同,但展示的内容还是大同小异,差别不大。但是游客所看到的物种还是挺齐全的,它主要是展示大型动物而且还是具有特色的动物:大象,斑马,熊猫,长颈鹿等。为了更多的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增长,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更加忽落了动物的生境状况,忽视了动物的栖息地的改变给动物带来的影响。随着野生动物园数量的增多,竞争加剧,动物的生境状况和动物福利水平也不能有效地得到改善,管理混乱无序,严重制约了我国野生动物园行业的发展。
......
第三章 秦岭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24
3.1 秦岭野生动物园游客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24
3.1.1 秦岭野生动物园概述......... 24
3.1.2 对象和方法..... 24
3.1.3 结果与分析.... 24
3.2 园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现状....... 27
3.2.1 对象和方法..... 27
3.2.2 内容.......... 27
3.2.3 结果与分析..... 27
3.3 本章小结..... 30
3.3.1 更新观念,提供思想保障........ 30
3.3.2 强化培训,提供教育保障......... 31
3.3.3 创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31
3.3.4 加强投入,提供物质保障......... 31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33
4.1 研究结论..... 33
4.2 展望..... 33
第三章 秦岭野生动物园游览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一方面动物园安全事故频发,一次次血的教训都未能引起动物园、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游客的应有重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事故与受害游客、居民(外来人员)和园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或园区工作人员管理相关性很高,本章拟以秦岭野生动物园游客和园区工作人员为对象,进行游客和园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调查,了解游客和园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秦岭野生动物园游客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3.1.1 秦岭野生动物园概述
秦岭野生动物园始建于 1954 年,于 2004 年搬迁至秦岭脚下,建立新的秦岭野生动物园,为西北地区首家野生动物园,具有全国最大的黑豹基地。园内分为步行区、猛兽区、草食区和鸟语林。园区内山水环绕,奇石嶙峋,景色十分优美;值得一提的是,园内拥有全国最大的钢结构“御苑之门”,十分壮观。在步行去可以参观大小熊猫馆,灵长类馆,金丝猴馆,河马馆,鹦鹉廊,海洋表演馆,两栖爬行馆,水禽湿地等等,展出动物二百六十余种,八千余只(头);车入区可看到斑马、非洲鸵鸟、牦牛、塔尔羊、猎豹、非洲野犬、熊、狼等等 60 余种动物。近年来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
结论
(1)野生动物园事故的诱因可归纳为基础设施因素、动物习性因素、饲养员、管理者因素、游客自身因素、及其它因素等五个方面;事故的发生由事故本人安全意识淡薄或相关责任人员管理失误造成的比率达 94.12%。
(2)对秦岭野生动物园游客调查发现:孩子和配偶的建议对男性游客作出是否出游野生动物园决策的影响较大;女性游客更易受孩子和朋友的影响,其中受孩子要求的影响最为突出;旅游信息获取主要通过互联网和朋友介绍为主,两者总和占 72.8%;以游玩、亲近自然、欣赏自然风光为出游野生动物园主要目的,占 86.7%。
(3)秦岭野生动物园游客安全意识相对较低,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a 相关疾病预防、人身安全保护、突发事故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缺乏; b 相互救助意识较强,但紧急情况自救和求生技巧等实践环节薄弱。
(4)秦岭野生动物园园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对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伤害及途径、野生动物捕捉相关方面的知识、防范动物园常见疾病、突发情况急救措施意识情况等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表现为掌握程度较低,基本理论知识欠缺;另一方面,在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和对相应的基本安全守则遵守等野生动物安全管理实践环节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经验、未受到相应的实践模拟演练培训和不遵守基本安全守则这三点。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38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3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