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论政府环境传播及其环保形象的建构——基于广州市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6 10:46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物质生活愈显丰富,人类社会在日益进步的同时,却带来越演越烈的生态环境破坏。地球的满目苍夷促使许多人开始审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政府作为社会问题管理的主体,其传递的管理形象更成为人们对其评价的标杆。那么,我们该如何感知政府的环境管理行为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环境传播。

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对环境传播及其环境管理形象建构尤为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述,并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突出地位。其提出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改善生态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在政府环境管理实践中,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核心。2015年 1 月 1 日施行的新环保法,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和对症下药的智慧结晶。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治理的决心。

事实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众对政府的施政能力要求更高,管理绩效成为衡量其政府形象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具体的环境管理中,政府为了发挥其职能,实现环境治理的目标,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和活动必在社会公众的舆论环境中留下痕迹,给公众留下某种印象,使其产生一定看法并做出相应评价。

然而,从现存的政府形象危机来看,环境管理不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屡屡成为社会的舆论热点。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如PX 化工厂建设项目就先后在厦门、宁波、昆明、成都、茂名等地引发大规模抗议事件。在政府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压力的同时,还要面临着社会的信任危机。从媒体曝光的多起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群体性冲突事件可见,公众对环保部门的工作效果及其发布的信息,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信任。环境保护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保护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的环境管理形象对公民认知影响之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环境危机加速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倘若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


1.2.  文献回顾

近几十年来,地球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开始无法完全按照自身的固有的自然形态运行,并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渐渐积累的过程中,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寂静的春天》于 1962 年在美国问世时,这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书中说道:“我们大家在生活中都经常提心吊胆怕某些原因可能恶化我们的环境,从而使人类变成一种被淘汰的生物而与恐龙为伍。”

基于这样的担忧,对环境问题的研究由此开始。许多国家和机构都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境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如今,环境变化问题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人类面临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一部分学者将环境和政治研究相结合,作为政治学、环境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延伸。政府的管理行为是公众对政府形象最直观的感知,研究政府环境管理形象是环境传传播较有意义的切入点。通过跨学科的结合开展环境问题研究,更好地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出谋划策。

1.2.1.  环境传播(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环境传播于 20 世纪 70-80 年代兴起于美国,其后随着环境研究学科的快速发展,在美国许多校园都开始设置正式的环境传播专业和学科。近年来,一系列环境研究方面的学术期刊的出现,如 2002 年发行的《应用环境教育和传播》以及 2007 年发行的《环境传播:自然和文化学刊》、《可持续传播国际学刊》等,都是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环境传播研究刊物。

国外对环境传播的研究比国内更加丰富和繁多,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搜索“环境传播”(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的文献有 2416 篇,这些文献主要是以环境研究、环境科学、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居多。而属于传播类别(communication)的文献就有 226 篇,主要是美国对此研究的学者和文献数量最多,其次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从文献年份来看,2006 年以前每年只有5-6 篇的相关文献发表,自 2007 年后传播类的环境传播文献多达每年 30-40 篇,可见环境传播研究领域日益受重视。

中国学界对环境传播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综观环保传播国内研究,对于专门研究环保传播的专著较少,而且这些专著基本上都针对的是中国的环保传播,如《绿媒体:中国环保传播研究》、《中国环保传播的公共性构建研究》、《环境传播》等。这些专著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介绍什么是环境传播、中国环境传播的状况、以及多种媒介如何开展环境传播等内容。而检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包括期刊和学位论文)以“环保传播”或“环境传播”为主题的文章,从 1990 到  2014这二十三年间的文章共搜到 450  篇相关的论文,关于新闻与传媒学科的文献有179 篇。

.......................


2  政府环境传播对其形象的建构


环境问题源于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首先要从人类自身下手,开展环境传播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环境传播研究最早源于对环境新闻的分析,20 世纪 50-60 年代,世界环境公害事件不断发生,西方国家的一些记者开始报道环境公害的真相,同时拉开了环境传播的序幕。随着环境传播领域的发展,环境传播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解读环境新闻,各种形式的环境信息也成为探讨环境传播重要内容。


2.1.政府环境传播的基本理论

早期的环境传播研究,将重点放对“环境传播”的字面上的解读。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Luhmann,1989)在其著作《环境传播》中最早提出环境传播这一概念,“在他的理解中,环境传播核心要探讨的是联结环境安全与社会变革的符号解释行为和话语建构行为”。罗伯特·考克斯(Cox,2006)在其著作《环境传播与公共领域》明确了对该领域研究的分类:“环境传播是一套构建公众对环境信息的接受与认知,  以及揭示人与自然之间内在关系的实用主义驱动模式和建构主义驱动式。”  他认为环境传播可以分为实用主义驱动模式(Pragmatic Vehicle)和建构主义驱动模式(Constitutive Vehicle),这也是环境传播基本的两个研究路径。中国学者刘涛(Liu,2011)进一步解释了罗伯特的观点:“就实用主义维度而言,环境传播旨在探索种种涉及环境议题和公共辩论的信息封装、传递、接受与反馈;就建构主义维度而言,环境传播强调借助特定的叙述、话语和修辞等表达方式,进一步建构或者表征环境问题背后所涉及的政治命题、文化命题和哲学命题。”学者王莉丽(Wang,2005)在中国率先提出这一概念的定义:“环境/环保传播(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就是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信息传播。广义上指的是通过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媒等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的传播活动。狭义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对环境状况、环保危机、环保事件、环境文化、环境意识、环保决策、环保法制、环保产业、公众参与等环保相关的问题进行的信息传播。”该概念的提出将环境传播的范围进一步向外延伸。

在环境保护的事业中,相关利益方主要有四个:政府、企业、公众、民间环保机构,其在开展环境问题治理中缺一不可。学者洪大用(Hong,2006)认为:“在我国,由于政府体制、以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民间环保力量的长期不足等原因,政府更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以至于有学者用‘政府主导型环境保护’来概括中国环保工作的特征。”由此总结,政府是环境信息的掌控者,是环保政策的制定者,更是公众环保行为的倡导者。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他们也更关注政府在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为,因而环境传播活动大多由政府相关环保部门主导。

......................


2.2.政府环境传播的内容分析:突出政府环境管理行为及绩效

2.2.1.  政府环境传播内容的分类

早期的政府传播活动,多以传统媒介(报纸、杂志、电视等)为载体开展,以单向传播(即主体向受众)为主。而在对信息化需求日益高涨的时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传播载体由传统媒体扩展到与互联网并重的格局。如今,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信息传播互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公共信息需求。本文选取广州市环境保护局的官网(),对政府环境传播信息的分类进行概括:

论政府环境传播及其环保形象的建构——基于广州市的实证研究

.................


3  建构政府环境管理形象的意义 .............. 22

3.1.  政府环境管理对政府整体形象的影响 ................. 22

3.2.  政府环境管理对公众政治信任的影响 .................... 23

3.3.  政府环境管理对公众环保参与的影响 .................... 25

4  广州市民对政府环境管理形象的认知 ............... 27

4.1.  生态环境评价:广州环境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 28

4.2.  环境问题归因:政府管理缺失造成环境污染 ................ 29

4.3.  环保作用评价:公众对政府环境管理评价低 .................. 30

5  提升政府环境管理形象的启示 ..................... 42

5.1.  环境管理绩效是政府形象建构的关键因素 .............. 42

5.2.  融入非政治性的环境管理行为体共同参与 .......... 43

5.3.  “价值信任”突显环保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 44


5  提升政府环境管理形象的启示


通过论述政府环境传播建构的形象与公众对这种形象的认知发现,政府向公众传递的形象与公众自身对形象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政府倾向于通过正面宣传展示良好的政府形象,然而公众则对政府环境管理的现状仍感不满。这是因为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传播者议程设置后的信息,同时也会以其亲身感受及经历为依据。生态环境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公众对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视也源于这种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提升政府环境管理形象必须吸纳公众的反馈,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建构良好政府形象的必要条件,这同时也能为更好开展政府环境传播提供参考。


5.1.  环境管理绩效是政府形象建构的关键因素

在实证分析中,广州市民最为关注的水质和空气污染污染程度仍然严重,因而公众将环境污染的原因归咎于政府,以及对政府开展环境管理工作评价排名偏后就不足为奇。相较于传播政府的环保项目或者环境查处,公众更倾向于了解环境现状是否得到改善。公众在政府环境传播中对其管理绩效的关注度最高,可见公众对政府环保作用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政府的绩效。政府形象的根本依据取决于其实际表现,其公信力的提升需以良好的环境管理绩效为基础。尽管,广州市环保局十分重视宣传“环境现状有改善”的新闻,其官网传播的环境信息也引导公众做出“政府努力开展环境管理并富有成效”的评价,以求建构良好的政府环境管理看形象。然而,我们对此的感知更多来自于实际的环境状况,公众对周遭环境的亲身感受比政府的环境传播活动对其评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要树立良好的环境管理形象就必须拿出亮眼的环保成绩。在公众的衡量标准中,结果比过程更具有说服力。

.....................


6 结语

政府传播活动对政府形象的建构总是通过相关议题的设置与展开实现的,无论是对政府工作表现的信息公开和新闻报道,还是政府工作绩效及社会发展成就的宣传,都体现了政府在环境传播中的议题设置功能。由于建构良好的环境管理形象是赢得公众认可和信任的重要途径,,因而政府环境传播设置的议程用以引导公众对其形成正面的认知。

然而,环境现状不佳、污染归咎政府、环境管理不善等公众评价与政府传播的意图形成反差。人类是敏感的,我们有灵敏的触觉,有善于思考的头脑,致使我们很容易能察觉周遭的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态环境的好坏深深地影响着公众对社会管理者的评价。这对政府形象传播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是考验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关应对的关键时刻。

综上所述,政府环境管理形象仍有改善的空间,相关环保机构有效发挥保护环境的功能,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对其自身信任度的增加。同时,政治机构也需要及时收集公众对其环境管理的反馈,从中总结有益的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更有效地推动环保政策和社区环保工作。此外,组织公众参与环保活动,使他们更多地融入环境决策和环境监控活动之中,将有利于提升公众对政治机构的信任度。政治信任度的提升,也会反向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增强政府环境管理的能力,改善环境现状。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