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医院药品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的宏观调控,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全国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药品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基础,对其安全有效的管理是促使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它不仅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医院来讲也关系着其形象和经济效益,通过对药品物资的高效管理达到控制医院成本,完善医院运行流程,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的作用。但是,在当代,在中国各个领域都有着飞速发展的时期,医改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我们,“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各种媒体电视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近年来各种医患矛盾、医务人员拿回扣等事件频频出现。“以药养医”现象依然十分显著,许多医院和医生加大药品在医疗费用中的比重,导致其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来自药品的收益,这些不仅仅违背了医院“求死扶伤、品质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也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通过药品赚取收益而忽略医疗服务本身的价值更是阻断了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医生自身技术的发展。同时,虽然政府对医疗事业越来越重视,我国医疗工作也不断地在进步,却依然涌现出各种医疗事故,其中不乏药物问题造成巨大的医疗疏忽,危害着普通人民群众的生病安全。这些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院本身药物监管制度不合理造成的,许多医院虽然有着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完善。加之历史性的原因,我国公立医院经历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时期,许多医院体制不健全、不灵活,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有力执行,人为操作院内事务的可能性大,职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很低,管理层没有现代经管意识,这些都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有效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是以内部牵制为基础,凭借着管理控制思想发展起来的。美国会计的相关协会于 1929 年修订并发行了《会计报表的验证》,该报表是最早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理念、方法和原则进行说明的文献。而对内部控制第一次进行详细解释的是 1936 年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20 世纪以来,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的压力也不断增加,1958 年和 1994 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这一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并且对该理论做出了更加深入的补充说明。而我们现在普遍认同和学习的内部控制理论则是由美国国会的相关部门制定,在 1992 年发行,于1994 年做进一步修订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及一些组织也对内部控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其中在 1976 年发行的《审计推荐草案》和 1986 年提出的《总声明》都是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典型代表。一般来说,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是国际上传统的研究方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升审计服务质量。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方面起步比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才开始引入。90 年代初,国内经济制度不断改革,经济发展对管理的需求使人们意识内部控制理论的分析与实践是多么重要。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搜索发现,从 1990 年到 2000 年这 10 年间,有关篇名中含“内部控制”的有 952 篇,但是从 2000 年到 2013 年,篇名中含“内部控制”字样的文章已经上升到 30149 篇,近些年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研究的热度在文章数量增速上显而易见。纵观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例如《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有关的文献中,相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概述如下:朱荣恩、贺欣(2003)通过对 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对《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进行了概述,认为此文献主要诠释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要素、企业目标、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和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管理层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担当的角色和职责等[1]。
.......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根据 COSO 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一个过程,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以下目标而提供一种合理的保证:第一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第二要确保经营效果、效率;第三要法律法规符合使用。《整合框架》把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要素,它们分别是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而这五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关系。每一个要素里都包括三个目标:第一是经营目标;第二是财务报告目标;第三是合规性目标。机构的各业务单位和各个层面的业务活动中都贯穿着这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这五大要素可以由公司根据它的规模与结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有着不短的历史,在其发展中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依次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阶段。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迅猛发展,为了生存企业互相竞争,伴随着这一过程部分企业也探索到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关乎到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协调、约束和监督这些方面,这也就要求以人们的主观的设想,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以便能够预防和发现错误。这一时期主要包括四种牵制,分别是实物牵制、物理牵制、分权牵制与薄记牵制。
.......
2.2 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设立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优化医院的整体运行,完善医院医疗服务,实现医院管理的目标。所以,这一特殊性,使得我们不仅仅只从财务的角度、审计的角度或者和企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要考虑到医院的公益性,不能忘记医院“求死扶伤、品质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结合内部控制的目的--经营的达到目标效果、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企业能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文认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应包括如下几方面:(1)优化医院运行,完善医院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本文认为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医院,应该将其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院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医院通过制定其内部控制体系,使自身更好地完成医疗任务,更好地完成其“治病救人”的宗旨、促使医疗科技的进步是最为重要的。(2)保证医院财务和相关信息真实有用。医院不仅应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达到医疗目的,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其管理目标,保证医院资金安全,财务信息真实有效,做廉洁机构,防止舞弊,控制风险。
.........
3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现状 ........ 16
3.1 X 医院简介.........16
3.2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相关职能科室设置.........16
3.3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现状.....19
4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4
4.1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24
4.2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0
4.2.1 职工医院管理模式落后.......... 30
4.2.2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 31
4.2.3 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 32
4.2.4 缺乏内部控制监管...... 33
5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改进方案设计......... 34
5.1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改进方案设计.....34
5.1.1 完善医院组织结构...... 34
5.1.2 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和权责划分.... 37
5.1.3 加强人事管理.......... 43
5.1.4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43
5.1.5 加强信息化建设........ 43
5.1.6 构建内部监督机制...... 44
5.2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改进实施与反馈...........45
5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改进方案设计
5.1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改进方案设计
医院药品内控的设计应该要确保药品实施各个环节医院都能遵守相应法律法规,不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并能确保药品售价、药品质量安全有效,最后使医院财产资金安全,从而提高医院效益和管理能力,而且药品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也决定了一家医院能够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会有怎样口碑和信誉度。但是 X 医院的药品内部控制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流于形式的内部控制制度若不加以改进,很难设想会给医院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针对 X 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下:X 医院目前的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人员设置是:主任 1 名(X 医院院长)、副主任 3名(2 名副院长、药库主任)、委员会成员 5 名(内科主任、副主任、骨科主任、门急诊主任、外科主任)。委员会的人员设置很少,主要采购计划是由药库根据以往用药情况制定,并由药库主任在药事会议上提出的,这不仅不利于了解各个科室需要用药的情况,更加不利于新进或淘汰药品,不利于医院药品采购计划的顺利进行,现应增加药事管理会成员,扩展到各个科室,在增加委员的基础上再设立药事委员会专家组,并严格审核专家组资质,这样在制定药品采购计划时才能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专业性。
.......
结论
内部控制的提来已久,而且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内部控制的问题对营利性企业十分重要且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经相当成熟,虽然作为医院这类非营利组织并没有出现企业高频破产的现象,但是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今天医院也会面临财务困境、医疗风险等等问题,而药品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最基本的物资基础,对其安全有效的管理是促使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所以,强医院药品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医院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改变医院的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也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对 X 医院进行案例研究,对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贯通其药品采购、药品入库、药品保管、药品出库四个环节,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对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的,具体发现 X 医院存在以下问题: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设置不合理、权力过度集中;内部控制制度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药品采购规范范围不清、药品验收细节不规范、药品会计职责不清,明细账务不详细,医疗欠费额高、药品库存误差较高,缺乏有效监盘制度,内控流于形式、药品存货周转慢,储存数量不优;人事管理模式陈旧;内部控制手段落后,信息沟通不畅;缺少内部监督机制。随后,对 X 医院药品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建议。具体有:完善医院组织结构:重新设置药事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能、分散过度集中的权利、药剂科实行分级管理,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制度和权责划分:招标采购改进设计、药品验收改进设计、明确药品会计职责,,加强医院药品收入的内部控制;完善药品监盘制度;加强人事管理;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设立内审部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0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