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6-05-02 20:42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全球文化创意经济快速发展,根据《2013 创意经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就业、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尤为明显,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就曾披露,2005 年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总值达到 1.3 万亿美元,对全球GDP 的贡献超过 7%。据统计,2009 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  4.2 万亿美元的产值,五年间的平均增速超过 25%。2013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报告指出 2011 年世界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贸易总额达到 6240 亿美元,在十年内增长了一倍以上,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8.8%,值得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方面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达到年均增长 12.1%。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愈加重要的位置,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复苏、扩大就业空间的重要支柱型产业。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及地区都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上议程,我国也在不断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的关注度,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确立了扩大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创意之都”的发展目标,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盈利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正是提高北京“软实力”、“文化创意”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北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正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并在 2014-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北京文化软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性明显增强。在国际贸易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各项国际活动在北京召集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对中国、北京的关注,同时依托众多金融机构、文化创意型企业在京的聚集,以及国家文化贸易口岸、艺术交流中心、空港保税区等服务机构的支撑,北京文化贸易规模大幅上升、文化创意产业交流更加紧密,逐渐成为北京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首先各国家地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定义、分类各有不同,在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前需要对其内涵、涉及范围进行分析。其次,目前关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研究,缺少对其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支持,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框架体系。因此本论文借鉴现有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存在的差异,分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独特性,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走出去”以及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1.2.2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大多数自然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其对各产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低能耗、高效益的特点,能够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高度整合、传递文化价值和创意观念,能够提高附加值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2012 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首次突破 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 2189.2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12.3%。2013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2406.7 亿元,增速为 9.1%,高于 GDP 将近 1.5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 10022 亿元,同比增长 7.6%,全市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35.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7%,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然而作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中国及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方面都存在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为主的不利现象,缺乏品牌优势,附加值、利润率较低,因此对中国及北京国际影响力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鉴于此,本论文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总量、贸易差额、增长速度等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科学合理的分析影响该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探讨克服目前贸易劣势、提高贸易规模的策略。本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北京“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加快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步伐,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


第 2 章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理论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研究与界定

2.1.1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作品中,这些作品痛斥艺术商品化,认为艺术商品化将为资本主义和流行文化产业的兴起提供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含有消极色彩。这些悲观主义观点还基于:文化和经济互相敌对,两者有完全不同的逻辑所推动,当我们试图将两者融合时,文化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

然而,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商品化过程未必会导致文化表现的衰退,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产业”一词不再带有原先的贬义色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文化产业”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将文化的概念符号、创新思想与产业的各种功能相融合,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是在 2004 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将文化及其相关产业表述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3]。文化产品不仅广泛存在于音乐、美术、著作、时尚设计以及影视制作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文化产品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1.2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一词是由英国首次提出,1997 年 5 月为振兴经济,英国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 1998 年发布的《创意产业专题报》中定义了创意产业:以个人创造性为投入、以知识产权为产出、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为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及学者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2001 年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如何从创意中盈利》一书中,从经济视角提出了创意经济是由: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种行业构成的。

.........................


2.2 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内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额的实证分析,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水平、人均购买力、语言、教育水平、文化距离、地理距离等因素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白远(2010)从我国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力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情况,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一个出口大国消费小国。张颖(2010)分析了我国创意产品出口现状的特点,同时借鉴国外创意产品出口的理论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政策建议。曲国明基于RCA、TC 指数,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竞争力的差异,提出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品还未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竞争力水平不高的现状。曲如晓、韩丽丽(2011)提出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贸易流量的影响方式,认为贸易对象国之间较大的文化距离会阻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许陈生、程娟(2013)认为在国际化程度高的进口国家,文化距离会给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出口造成阻碍。顾乃华、夏杰长(2007)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北京、上海、广州的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我国前三。

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对外贸易,但对各省市的相关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金元浦(2006)认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适应北京城市的新的定位,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建立新的基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打造文化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端品牌形象的必要战略。徐瑾(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贸易存在逆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扭转逆差的政策建议。尹秀艳(2009)认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更加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盈利水平逐渐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提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比重不合理阻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并从政策、人才、海外推广等方面给予建议。张炜、姚海棠(2011)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及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专利授权数量、科技研发投入,使用外资情况、文化创意企业资产总额,高技术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胡艳超(2012)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文化创意产业资产额、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和人均文化产业经费等因素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


第 3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14

3.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的基本情况概述 ........................ 14

3.1.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 14

3.1.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 .............. 16

第 4 章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 .......................... 37

4.1 引力模型构建 ........ 37

4.2 变量选择 ............................ 38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 45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 45

5.2 重视本土文化保护  高效利用文化资源 ................ 45


第 5 章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应采取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的分析,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建议。


5.1 提高国民经济水平  引导居民消费习惯

首先,北京需要提高经济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定的消费基础。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效率对发扬中华文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前文提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能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同时,居民人均购买力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相关,这说明政府应重视经济增长,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的购买力提升有助于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不断升级。

其次,北京需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提高精神文化欣赏水平,尽量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通过具有创造性、文化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传递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如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基于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改善产品及服务,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使日本文化在本国与海外市场获得较高辨识度。通过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基础建设,降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进入门槛,转变现有消费观念,提升消费者对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能够  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规模。

......................


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及服务的结构层次为基础,分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通过 SWOT 分析及构建引力模型的方式分析影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提高出口贸易规模、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本文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在于“文化”与“创意”的高度融合,指出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比同行业普通产品及服务更具核心文化内涵,附加更高经济价值,应作为北京大力发展的朝阳产业。

(2)依据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出口情况,发现该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略有贸易逆差态势,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尤为严重,而在文化创意服务方面表现为贸易顺差。结合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发现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极低、不及我国整体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但有增长趋势,其中文化创意服务的竞争力高于文化创意产品。各细分行业中,视觉艺术品、宣纸、毛笔、乐器、广告宣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整体表现出贸易结构不均衡的现象。

(3)通过 STWO 分析,发现目前北京具备的优势包括:经济水平不断增长、文化极为资源丰富、具备创意人才培养条件及多项鼓励型政策,面临的劣势在于:文化体制改革不完善、对丰富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能力不足、缺少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此外,国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仅会给北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需克服竞争对手增多及海外投资风险上升等因素的挑战。

(4)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特点、行业结构以及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可能影响其出口贸易的因变量,然后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分析回归结果,发现北京经济水平、贸易对象国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文化距离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产生促进作用,语言差异会对其产生消极影响。

(5)最后,本文结合上述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北京应通过提高国民经济水平、高效利用文化资源、强化政府扶持力度、优化海外市场格局、实施品牌战略管理的方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