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视阈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绪 论
一、课题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平年代的条件,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间市场竞争颇为剧烈。尤其是进入 WTO 后,机遇与危险并存,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市场也回馈给我们更多以前我们不从注意的问题。首先就是如何确定企业市场定位;其次是如何从改善消费观的目的出发迎合市场;最后便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资源也就是控制成本(这里所说的成本包括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归根究底一个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生存的根本便是如何树立企业本身的核心文化观和指导企业生存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是每个企业成功的开门砖,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但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应该在于无时不刻的更新企业文化。时刻更新企业文化标志着一个企业从学习型企业转化为思考型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体会,积累和运用从而掌握市场的变化,立足企业命运,不随波逐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力。
而我国的国情便是我们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依靠标新立异,这不是长久发展的良策。在关注创新的同时,传统文化作为基石,彼此穿梭与融合,才能长盛不衰。我们从传统中来,是文化传承的继承者们。如何在传统中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迎合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脉,开发出具有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产品。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桎梏,取其新奇,但更要符合常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发源,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1]。这种企业文化一方面深深地植根于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产物。在儒家文化视阈下研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有了必要的影响和需求。
......
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 80 年代。贸易和市场是人们进步的标志,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一直不遗余力的花费大量精力对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论文和专注的形式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一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认真总结自己的时机经验,撰写和出版论著,为企业文化理论添砖加瓦。
一、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管理这一概念已在我们企业中形成,各个企业都在运用管理对企业进行运作,但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到 80 年代以后,企业文化开始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热开始盛行,形成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从西方引入企业文化。一大批著作如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联合出版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和《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阿索斯和帕斯卡尔合出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一批西方文学著作传入我国,这些著作着重叙述企业文化的概念,也由此企业文化在我国传播开来。梁漱溟发表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文中首次把儒家思想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2]。1998 年 11 月,成立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编辑出版《企业文化》杂志,并陆续组织出版了《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和 30 余本有关企业文化的著作。第二个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企业文化开始在我国发展。企业文化热在我国兴起一段后,我国学者、企业家相继对企业文化开始重视,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企业文化研究有了雏形。第三个阶段, 90 年以后,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解放,治理企业不单单靠经验主义和领导主义,更多的是去关注企业文化发展。中国加入 WTO以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3 到 2004 年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讨论文化发展的价值,2005 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强调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张志伟教授发表的《断裂与兼容:儒学复兴面临的困境》中提到,我们必须正视儒学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儒学的出路,其中运用到企业管理首次得到探讨[3]。彭永捷教授《当代文化中的儒教文体》中论述了儒学现代化的应用,其中之一即是“儒家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4]。
......
第一章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基础理论概述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古代包含政治、经济、伦理等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发展壮大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并与企业精神等精神文明合而为一的文化框架,二者是不同领域的文化体系。本章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辩证方法解读儒家文化思想与企业文化的矛盾和联系,以期找到儒家文化视阈下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持。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涵义复杂、歧义繁多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是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周易·贲》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代表的最初释义。《周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这时演变成文化中代表观念形态的含义,强调文化对人类的认识、改造世界和进行道德教化所起的作用和功能。《说苑·指武》中指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而所谓“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11],也就是“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的说法。总体来看,古人所说的“文化”包括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等涵义,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与现代所说的“文化”概念,涵义大有不同。作为今天大众化程度很高的“文化”概念,基本上是就“知识”而言的,所以有“文化知识”之说。
在中国现代史上,也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说: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而人类生活的样法分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部分[12]。《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13]1922 年梁启超发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提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的之有价值的共业也”。[14]换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和精神的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1926 年胡适在《现代评论》上发表《我们对于西洋文明的态度》一文,说“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而“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二、儒家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只有拥有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才能发挥文化的指导功能。儒家文化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并传播的孔孟流派,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它主张血亲人伦、修身养性、道德伦理,其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体现了孔子对于“仁”的推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一直引领着道德的方向,在诸多文化流派中独领风骚。儒家文化的内涵可从内在到外在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儒家思想文化已经融入到人们的骨子里,部分理论内化成为普通民众的个人思想、价值观;二是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的思想指导影响了人们内在的道德心理与外在的行为规范;三是儒家文化作为自古到今人们一直遵从的思想文化,已经从思想阶段发展到了对人们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的塑造。
......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文化”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文治教化”,它具有引导教化人的作用。而企业文化是文化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有指导意义的具有企业独特性质的缩影。这种缩影形成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以及经营理念,在实践中体现着企业人共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底线与长期行为方式。这时,企业文化便由于指导对象的不同分为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与企业为客体的企业文化。企业为客体的企业文化主要是对企业的现状的描绘以及调查研究。而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是指以各种“文化手段”为基础,用不同的角度,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而具体运用。例如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在 1988 年提出企业文化五层次说就是代表了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
我们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到衍生出自然规律,总是要走相同的道路。首先要问是什么,然后接着就会问为什么,这跟研究一个企业的灵魂一样。一个企业的文化首先定位成什么,什么都有可能,可是为什么正好为我们解释了这种定位的意义。这也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被需要感,这些都正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必然需要的。照顾一个人的整个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工作生活和业余生活)乃是企业的职责,而不能推卸给其他机构(家庭、政府)。这时,企业文化从整个企业运作体系上又可以分为精神理念、物质文化、以及制度行为。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循环往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不可分割的。
(一)精神理念方面
企业文化对精神理念方面的影响是企业如何对待社会、生态与人的课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树立以下精神理念。
1.树立整体利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首先关注企业的利润,认为盈利多的企业便是发展良好的企业。但是成功的企业往往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注重利润,而是更多的关注人在社会中的共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人的价值高于一般价值,整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在企业中,更要做到以人为本,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问题中寻求企业发展的方向,不仅能从中获得收益,更能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社会地位。整体利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要求企业员工在集体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合理安排,发挥集体主义意识、团队意识,企业才能在团结、创新和企业环境中赢得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
......
第一节 儒家文化视阈中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现状.......................23
一、初创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23
二、企业生长稳定期的企业文化现状................................23
三、走向衰败的企业文化现状......................................24
第三章 借鉴儒家文化精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29
第一节 借鉴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29
一、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9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30
第二节 借鉴儒家文化中的义利统一思想..............................33
第三章 借鉴儒家文化精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的“特色”便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观和价值观所构造出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地方。激烈的国际竞争,伴随着文化的融合和排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中国企业在这种文化竞争中如何生存,如何在特色中保有自己的竞争和发展优势,这就需要在本土文化上提炼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我国在儒家文化发源的土地上,人们也是世代遵从儒家文化的道德、文化制约。儒家文化让员工和企业更有归属感,而面临新的挑战和未来,儒家文化并不止步于历史。如何辩证的运用好儒家文化并实践儒家文化精华使企业文化升华才是儒家文化视阈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这启示了我们由于金钱、利益等物质的过度追求却忽视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对自我的认同。社会的发展可以表现为财富的累积、人类的进步。但财富的累积却远代表不了社会的发展。儒家认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42]。这正是儒家对于“仁者爱人”的阐释。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孔子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并不反对人们对于“利”的追求,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说孔子警醒世人不能见利忘义。这对于构建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保持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具有启示意义。
一、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人格,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应有权利,是一切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尊重每一名员工,更要尊重每一位消费者、每一个用户,这是现代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自身获得发展的条件。尊重人其实就是尊重人权,尊重员工的就业权和员工就业权中所包含的其他权利,这是企业的义务,否则,企业就会存在道德问题。员工能力固然有大小,但在企业中却有享有同样平等的权利,因此,企业对员工应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研究表明,真正成功的企业大都能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重视。
“合理配置”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这话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是很费脑力得事情。因为每个人从性格、兴趣到特长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人也许适于从事文案工作,有的人也许适于从事外务工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反之,如果员工无法完成企业的目标,进而导致员工的自卑心理和企业运营的低效甚至混乱。以人为本其次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进修和学习,而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如企业购买书籍免费提供给内部员工借阅,使员工下班后能有条件继续看书学习,,这样就能够使员工迅速地成长起来并成为企业的骨干。同时应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人为本再次还要把关心员工的生活放在首要位置。很多员工离家非常远,每天都疲于奔波在企业与家之问的公共汽车上,企业应提供临时宿舍为他们使用。
......
结 论
本文是在儒家文化视阈下研究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文中明确的指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失儒家文化所遗留的问题,以及提炼总结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儒家文化思想精华,用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视阈以及理论基础,实现我国企业文化的适应性,保证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