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

发布时间:2016-05-02 20:47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拥有“市场金融”和“财政替代”的双重职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金融机构有能力也有义务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我国经济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对其他金融机构发挥着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正外部效应,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关注社会整体利益的增进。
...........

1.2   选题的意义
从国际上看,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虚拟和实体经济均造成沉重打击。反思危机的前因后果,不难发现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2010 年 7 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颁布,其包含了诸多关于金融机构承担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社会责任的严格要求。 从国内来看,金融机构处于国民经济的枢纽环节,因此理应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如在 2004 年查处的“铁本事件”中,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竞争,相互之间不沟通客户信息,导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也获得了信贷资金。总体而言,我国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治理模式尚未建立,尤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差甚远。 从理论上看,一方面,金融行业作为一般意义的企业承担着直接的社会责任,但是金融机构不会像制造行业那样直接通过污染排放或资源消耗对环境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其直接性社会责任较少;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们为社会上的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贷款、投资、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还承担着更加重要的间接社会责任,因此研究金融行业的间接社会责任意义更加重要。 鉴于此,加快开展我国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研究,不但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健康长远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

1.3   几个基本范畴的界定
本文首先对社会责任、国有金融机构及实证分析所采用的范本、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及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指标等范畴进行界定,以便以下的研究遵循这一思路和准则。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企业对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这种责任通常会要高于企业本身目标的实现。 国有金融机构是指: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全资或控股的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各级分支机构)。本文实证分析所采用的范本中,考虑到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分析的便利性,本文仅对我国上市银行展开分析。为了突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特点,本文不仅选择国有五大银行,还选取了 11 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作为参照,共计 16 家商业银行。 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是指:金融机构在实现股东权益的同时,也应该维护包括客户、环境、社区、政府、员工、供应商和竞争者的利益等。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前普遍存在的不计较经济利益、片面强调国家安置责任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并非我们这里所指的建立在经济绩效基础之上的社会责任。
.........

第 2 章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内涵

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其资金配置的作用以及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方面体现着明显的外部性,同时,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间接性以及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体现出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前普遍存在的不计较经济利益、片面强调国家安置责任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并非我们这里所指的建立在经济绩效基础之上的社会责任。

2.1   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
对投资者的责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投资者是企业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群体,金融机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企业,首先应该履行的对于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的责任,这即是对金融机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其有意愿、有能力履行进一步高层次社会责任的前提保证。通过建立规范的“委托—代理”企业制度,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尊重股东的知情权、对重大事务的投票表决权以及剩余索取权等基本权利,及时、客观、透明地披露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尤其是重大事项的披露,确保双向沟通的渠道畅通,保护小股东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让投资者通过“参与”和“对话”两种方式影响企业决策。在经营过程中以稳健性原则为基础,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金融安全,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回报。
.........

2.2   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对社区的责任,传播金融价值。现代社会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如铁路、电灯和其他科技变革都离不开金融的资金配置作用,养老基金等社会保障的运作离不开金融的风险管理职能,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交易离不开金融的套期保值功能。对此,金融机构应该及时回应社会的呼吁。如遵守国际相关准则,接受社会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开展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和拓展投资渠道;关注民生和“三农”问题,提供农业保险和小额信贷,为弱势群体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支持其脱贫致富;金融机构也应该量力而行,,投身公益活动,为灾 害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民众提供及时的人道援助和慈善捐赠,树立优良的企业公民形象。 
.........

第 3 章  国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分析 ...... 12 
3.1  国外金融业社会责任相关准则 ........ 12 
3.1.1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 .... 12 
3.1.2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披露准则 ..... 14 
3.1.3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审验准则 .... 15 
3.2  国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 .... 16 
3.2.1  花旗集团——完善治理结构与经营政策 .... 16 
3.2.2  汇丰集团——“企业公民”的实践 ........ 18 
3.3  国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的借鉴意义 .... 20 
3.3.1  以金融品牌管理理念,树立社会责任价值观 ........ 20 
3.3.2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社会责任专门委员会 ...... 21 
3.3.3  提高社会责任披露水平,加强社会责任沟通 ........ 21 
第 4 章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的实证分析 ...... 23 
4.1  样本的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23
4.1.1  变量解释 ...... 23 
4.1.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24 
4.2  模型建立与检验 .... 25 
4.2.1  对模型进行 F 检验 ...... 26 
4.2.2  对模型进行 Hausman 检验 ........ 28 
4.3  模型回归结果 ...... 28 
第 5 章  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建议 ........ 32 
5.1  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制度及其执行 ........ 32
5.2  国有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问题与成因 ........ 35
5.3  政策建议 .......... 37 

第 5 章   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拥有“市场金融”和“财政替代”的双重职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金融机构有能力也有义务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我国经济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对其他金融机构发挥着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正外部效应,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关注社会整体利益的增进。 

我国国有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



5.1   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制度及其执行 
银监会于 2007 年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前一个文件约束银行业在授信中体现 CSR 的理念,及时发布相关年度报告;后一个文件则重点关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要求银行金融机构从授信管理机制和审批人员培训方面安排资源,将 CSR 制度真正落实。此外,中国银行业协会、深圳和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也分别发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分别用于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事务。① 
........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国有金融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金融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持续经营的责任,即对投资者和客户的责任;在此经济基础上,企业才能进一步履行对其他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前普遍存在的不计较经济利益、片面强调国家安置责任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并非我们这里所指的建立在经济绩效基础之上的社会责任。 第二,国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践经验得到归纳。其确立金融品牌管理理念,树立社会责任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专门委员会,提高披露水平,加强沟通等,均值得借鉴。 第三,通过对 16 家上市银行 2008 年-2012 年样本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营层面与治理层面因素均存在。财务绩效水平、规模、资产负债率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持股比例与银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呈中性,而外资持股比例与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最后,我国国有金融机构应该建立起“追求长远利益”的企业产权制度和高管绩效考核制度,并以政府部门牵头,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保障政府监管与激励措施并行,逐渐完善社会责任履约机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